王猛和谢安都是南北朝时期的智者,你更欣赏谁?

毅飞冲天


王猛是真人有些像左冷禅,谢安是伪人和岳不群差不多。说欣赏谁,这真的很难下结论,但说谁的能力更强,个人趋向于王猛

王猛地位,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为了给前秦增加法制观念,王猛敢向六夷酋首动刀,氐族豪强姑臧侯樊世、氐族内大臣太后亲弟强德等都被其斩杀,在他的观念中盛世行礼乱世重法。王猛执政十余年里,前秦路不拾遗、令行禁止,很快从战乱中恢复

在军事战争中,王猛也是帅军亲征。对外,西败前凉国主张天锡,逼其投降徙户;东灭老冤家前燕慕容家,俘虏皇帝慕容炜;对内,平定氐族王爷叛乱,其他诸如灭仇池等小征战无算

王猛各个战绩,都为有史可查,史书对于相关战役还有细节描述

谢安地位,也很高,不过支撑谢安高位的战绩,基本为空

东晋五胡打的那么欢,但谢安四十多岁之前都在寄情山水,没有一丝的忧国忧民,或许能在山水中无病呻吟几句吧。后来只因为谢家在朝堂没人了才出山为官,就这样的出仕还是在桓温求请之下。也不知道这么记载是说桓温求才若渴呢,还是用桓温映衬谢安的治国安邦才干

前秦攻伐东晋,大军准备时间估计都要半年以上,而面对如此形式,谢安只用一晚上就能想好对策,让将领出发后该如何如何处理,把打国战搞的跟现在打红警一样。按照古代那种通讯手段,最新的信息传递都得十天半月……

白天游山玩水喝酒唱歌晚上交代任务,也行,谢安神人嘛。可也得说说交代的是什么吧,但史书记载的全是语焉不详的如此这般,真格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胡飞湮灭……,唉,人家正主诸葛亮都没决胜千里之外呢

真这么干的,是从赵光义开始,他们大宋玩阵图……

王莽谢安真若对决,估计东晋比南梁遇到侯景还惨,侯景要是没把谢家烧成灰,南梁时代,说不准又出个谢安……


灵石蕴珠宝


首先很荣幸看够在茫茫题海中看到你的问题,并且一下子就被你的问题吸引住了。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您也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渊跃讲堂。一个专心致力于普及百科的讲堂。

谢安和王导都是维稳,保持政局稳定。两个好色老头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麈尾牛车。谢安机智,王导中庸。王桓都是权臣,做为枭雄桓温更胜一筹,桓温墨水不多但名言不少啊。

以上我分享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看法,在这里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同时也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我们一起交流探讨。

在此,祝愿大家在2019年有美好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快快乐乐,谢谢!


渊跃讲堂


比起王猛来,知道谢安的人就多了,而且大家还都知晓他的事迹,比如淝水之战。毛泽东在讲解战略的书里把它和赤壁之战一并列,更多人把谢安想象成了羽扇纶巾类的风流人物。这个东晋王朝的宰相的确也足够风雅高蹈,40多岁以前不思仕进,喜结名士,雅爱清谈。这在崇尚玄虚的晋朝很容易博得高名,吸引追星族无数。

前秦符坚挟一统北方之锐饮马淝水,由至少5个民族构成的大军绵延百里,谢安也只是相应部署了一下人马,该游山游山,该玩水玩水。符坚说了,我的大军投鞭足以断流,荡平江东易如反掌。后方长安,符坚已经给晋帝司马昌明和谢安等人安排了职位,建造了官邸。

几乎没有资料证明谢安在恪尽职守,即便是身系战局转折的关键人物朱序,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谢安雪藏的一枚棋子,他直到作为使者被符坚派去晋营时才露出亲晋面目,并与谢安的子侄定下了后来名闻遐迩的险计。符坚83万之众,一时云散。符坚若有感叹,定比当年项羽更招人同情,因为,此战之败,实在是少数民族的默契,成色低了点。

与王猛相比,我宁肯固执地认为谢安乃至东晋的胜利实属侥幸,虽然这胜利把中国南北统一延迟了200年。

王猛的经历和谢安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是一直以名士身份隐居,也是40多岁才步入仕途,也是不多久便被当朝委以首辅之任,也是得上下之心,也曾立下不世之功。符坚攻晋之前,是王猛实际上统一了北方。

此前的中国北方,五胡乱华,羯狄羌鲜卑等风起云涌,少数民族的骑兵战术使战争变得高效也精彩起来,部族间的无休止征战也塑造了北方人务实简烈的性格。但凡有点文墨的人,比如从南朝或自投或被俘的名士,又比如文章未断的大户子弟,咸成辅佐。王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身为布衣却对投靠谁不投靠谁很讲究。他所隐居的华山,当时处在三个政权的三不管地带。南边东晋的恒温带兵打到这,他去了,又走了;东边燕国的国主也是一时之雄,他考虑过,也没去。后来,符坚统一了陕西,他去了,一去就没回头。

如果简单地说陕西是个发人的地方,未免抹杀了王猛的功绩。他身居宰相之位,施政宽急得当,如烹小鲜;又以秀才身份带兵,令行禁止,上下咸服;他离间燕国慕容家的关系,渡河获晋,又渡河平燕,计出连环;平燕后很快使战争阴影下的中原平稳过渡,免遭兵祸,时人之誉甚嚣尘上。

身为名门士族的谢安怕想不到布衣王猛的算计和艰辛。务虚善玄的他怕更猜不到北民的刚健里浸透着多少杀伐之累、生存之苦。

亘整个北朝,多少个王猛去了又来;亘整个南朝,多少个谢安来了又去。一个刘裕如狼便能终止晋朝,可见南朝积弱如何;无数个石勒似虎叠加着北朝的厚重,终于杨坚、李渊以鞑子身份一统中华。


读史惜今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乍一看这句话,好像王猛比谢安弱。实则我感觉王猛更强。

首先查看俩个人功绩,王猛作为庶族,勤学苦读,洞察天下大势,果断看出恒温终成大业,最终得苻坚强势成就一番霸业,帮助前秦从一个弱小政权成为统一北方的巨无霸,更重要的是北方当时已经不是汉族沦为俩脚羊的时候,而是各族相对较平等,北方少数名族汉化明显,甚至有了和东晋争夺正统和民心的水平。前秦之所以走出了和前后赵和前燕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基本上可以归功于王猛的一系列施政方略。王猛还能敏锐察觉出前秦貌似强大下的内部隐患,并且想出金刀计这样的天下第一都计,令人由衷佩服,可惜积劳成疾,如果再给王猛十年,结果将大不相同。

再来看谢安,谢安当时面临的外患不如王猛的前秦,但是东晋王朝内部斗争过于严重,恒温多次北伐劳师动众却只是为了个人累计名望篡位夺权,谢安当时只能在恒温手下保存力量,知道恒温去世后,谢安成为一把手,但当时依旧面临分裂的格局,谢安实际上能控制地区只有建康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中上游依旧相当于半独立的军阀。自己所掌握的兵力也只有谢家的武装力量北府军,等淝水之战是,外部局势瞬间严峻。幸运的是前秦内部少数名族各怀鬼胎,苻坚又志大才疏,前秦军前线实际战力只有十余万,比东晋八万北府军相比优势不大,又碰上前线有人投敌,前后指挥不畅,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兵败如山倒,整个淝水之战,谢安并未作出任何实质性指挥,主要是侄子谢玄。说好听点是运筹策帷幄之中,实际情况可能是听天由命,喝茶下棋等结果。淝水之战后,基本上谢安也不久就入世了,也无力改变东晋政治格局,北府军北伐也无重大结果。

最后谈一谈,如果王猛能够在淝水之战和谢安对决,首先王猛会先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以王猛在北方统一战争时的大兵团指挥经验,不会犯下苻坚的低级失误,可能前秦依旧无法渡江灭掉东晋,由于双方水军差距,但是肯定不会在陆地上被击败,战果起码是平手,随着时间逝去,最终还是北方统一。




凤梨菠萝菠萝蜜


就算王猛在世,也不可能和谢安PK的。王猛,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的著名谋士,出身寒族,足智多谋,精通诸家学说,他是反对苻坚南下攻晋的,他主张修养生息,富国强兵,把基础打牢,在北方建立稳固的政权后,再南伐攻晋。其时苻坚刚刚平定慕容的燕国,尚未稳固,就急匆匆的南下,如果王猛在世,必然劝说,而苻坚则最能听的进入王猛的话,所以,如果王猛在世,那历史的走向还真不一定。可惜,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