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人说山西好风光

创作背景

1958年,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准备开拍,张棣昌随摄制组来到山西省娘子关及汾阳峪道河沿线采风。

人说山西好风光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那一带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山西本来就是民歌的海洋,有谱可查的民歌就达两万余首。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如《击壤歌》和《南风歌》,相传是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尤其是汾阳地秧歌曲调优美,委婉动听,感情真挚,丰富生动,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张棣昌在创作时大量借鉴了当地的民歌和地方戏剧素材。这些素材的收集,为歌曲打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烙印。 [2]

歌曲歌词

人说山西好风光

词:乔羽

曲:张棣昌

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里开杏花

儿女正当好年华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绣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 八 [3-4]

歌曲赏析

歌词采用了二段式。第一段写景,坐北面南,大有指点江山之气概。首先概括,“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然后是远景,“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然后由远及近“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最后是特写,“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一部分指点江山,意境开阔,颇有盛唐之风。然而叙述全是地方土话,的确做到了雅与俗的结合。第二段写人,则是豪情万丈。“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连白发的婆婆都老当益壮,志气昂扬,这是何种的精神面貌啊!这首歌曲的作词,主题具有深刻性、集中性,形象具有可歌性、可唱性,情感具有根本性、真实性,而语言,也确实做到了凝练性、通俗性。

人说山西好风光

歌词采用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民间文学的“七言”、“五言”习惯,去除一些地方话习惯的垫字、衬字,基本上是七言一句。用韵也很讲究,第一段使用了响亮的“ang”韵,第二段使用了“a”韵,并且隔句押韵,使歌词无论唱还是诵都很顺畅,畅如汾河之流水。“七言”和韵脚的使用,节奏的鲜明确定,韵律和谐性明快,成就了一首绝佳之作。

社会影响

这首歌的作曲清新自然、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非常亲切,把民歌风味与时代精神融汇得恰到好处,把当时人们热爱家乡,坚定信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歌的作曲,是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佐证。1959年电影上映后,这首歌不胫而走,很快风靡全国。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充满活力。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手都将此歌作为保留曲目。而一提起山西好像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人说山西好风光”,多数人忘了这本来是一个电影插曲,堂而皇之的成了新民歌。1989年《人说山西好风光》获广播金曲奖。 [2]

词作者

人说山西好风光

乔羽(1927-)山东济宁人。原名乔庆宝。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1946年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华北大学三部剧本创作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乔羽的创作与时代同步,上个世纪50年代,他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乔羽创作的《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曲作者

人说山西好风光

张棣昌

张棣昌(1918-1990),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他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吉林省分会副主席。作品有歌曲《八路军留守兵团歌》等。曾为《赵一曼》 、 《党的女儿》 、 《丰收》 、 《甲午风云》等影片作曲。他所谱写的电影歌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氛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他奉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搜集素材。他注重用音乐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为影片主题思想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