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紅河(彝語“禮索矣”)支流龍岔河兩岸主要居住在箇舊市賈沙鄉陡巖村委會、克勒村村委會、丫沙底村委會和建水縣坡頭鄉大石洞村委會、白顯村委會、渣臘村委會、坡頭村委會、白沙水村委會等的彝族服飾習俗大體一致,以前相互來往比較多,互有婚嫁,這兩年雖然由於行政區劃分屬兩縣市,但仍然隔不斷相互來往,畢竟龍岔河的水不大,阻斷不了彝族同胞的互親互愛。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這個區域的中心地帶碳山村曾經是納樓土司駐地,清末民初渣臘村也是納樓土司駐地,現在碳山土司府成一片廢墟,渣臘土司府還留有斷壁殘瓦。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碳山村

這一區域彝族服飾,年輕時以黑為底紅為主,隨著年齡增長慢慢變成藍黑為主。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葬禮等莊重場合正裝

男裝和紅河南岸元陽一樣以藍黑對襟為主(紐扣鑲銀泡或銀元的為盛裝),春秋套褂子,冬加羊皮袍,男女都有包頭,隨著社會變遷,掛子和羊皮袍和包頭已經取消,這兩年受其他彝族影響,在節日上褂子有人穿,但婚葬等儀式上仍然是對襟衣為主。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這一區域與各地彝族有個不同的習俗,就是嫁衣做為孃家閨女出嫁的信物,僅僅出嫁、或回孃家奔喪穿,彝語稱“麻期沙”,漢意為不洗衣,日常生活中不允許穿著。式樣隨著社會進步,不斷改變。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這個區域的語言與歌舞、婚葬、節日等其他方面與滇南南部方言區大同小異,不再重述。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紅河北岸龍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