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红河(彝语“礼索矣”)支流龙岔河两岸主要居住在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委会、克勒村村委会、丫沙底村委会和建水县坡头乡大石洞村委会、白显村委会、渣腊村委会、坡头村委会、白沙水村委会等的彝族服饰习俗大体一致,以前相互来往比较多,互有婚嫁,这两年虽然由于行政区划分属两县市,但仍然隔不断相互来往,毕竟龙岔河的水不大,阻断不了彝族同胞的互亲互爱。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碳山村曾经是纳楼土司驻地,清末民初渣腊村也是纳楼土司驻地,现在碳山土司府成一片废墟,渣腊土司府还留有断壁残瓦。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碳山村

这一区域彝族服饰,年轻时以黑为底红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变成蓝黑为主。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葬礼等庄重场合正装

男装和红河南岸元阳一样以蓝黑对襟为主(纽扣镶银泡或银元的为盛装),春秋套褂子,冬加羊皮袍,男女都有包头,随着社会变迁,挂子和羊皮袍和包头已经取消,这两年受其他彝族影响,在节日上褂子有人穿,但婚葬等仪式上仍然是对襟衣为主。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这一区域与各地彝族有个不同的习俗,就是嫁衣做为娘家闺女出嫁的信物,仅仅出嫁、或回娘家奔丧穿,彝语称“麻期沙”,汉意为不洗衣,日常生活中不允许穿着。式样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改变。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这个区域的语言与歌舞、婚葬、节日等其他方面与滇南南部方言区大同小异,不再重述。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红河北岸龙岔河流域的彝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