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觀察家》對話潘向東、陸晨:A股3000點相對理性,2019慢牛行情仍將繼續

《Fintech观察家》对话潘向东、陆晨:A股3000点相对理性,2019慢牛行情仍将继续

此前兩個月,滬深股市全線飄紅,股指從2440點上漲至3100點。2019年A股牛市是否已來?最近出現的漲幅回落又預示著什麼?四年前股市暴漲暴跌的情景能否再次上演?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將何去何從?

本期節目由中關村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提供智庫支持,邀請新時代證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潘向東,軒鴻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總裁 陸晨一起探討A股的未來趨勢,以及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態勢。

FinTech觀察家第3期(上)

何俊妮:潘老師,您認為牛市是否已來?最近出現的下跌情況,原因何在?

潘向東:我個人認為牛市已來。影響股市上漲因素多樣,第一、經濟增長, 目前大家覺得經濟還在下滑,有所擔心。我認為去年股市下跌,投資者對經濟回落已有預期,擔憂會被消化;第二、流動性,股市最終是由錢推動的,相較去年,今年流動性寬鬆很多。一些民間融資成本,借款利率出現大幅下降,流動性比較充裕。第三、政策影響,去年對股市的主要政策是槓桿去金融,監管甚嚴,而今年有所鬆動。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9年兩會總理報告均提及股市,對其空前重視,政策利好會對市場起到推動作用;第四、投資者情緒,去年的槓桿去金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經濟環比增速回落等情況,讓投資者情緒跌進谷底,今年種種回暖跡象,會讓投資者信心提高。綜上所述,市場走勢應是向上。

大家對股市回落有所擔心,我看到近期廣東證監局約談某些機構對場外融資表態,中信證券分析師針對人保出具賣空報告,也有媒體發文表明要對看空常態化,所以這個市場的發展還是被呵護的,回落對整體影響並不大。未來雖不會像前期走的那麼快,但全年是朝著牛市方向發展

何俊妮:前一階段A股市場火爆,有經濟學家認為是2015年大牛市的重演,您認為這是非理性狂熱,還是"真實繁榮"?

潘向東:真實繁榮探討是國家實體經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資本市場來說,更多探討它是理性上漲還是動物精神作怪的非理性上漲。2015年場外融資快速發展,場內狂熱,從經濟基本面,流動性,監管環境分析,我們認為當時是動物精神作怪的非理性快速上漲。

現在大家又擔心這個問題,但目前股指才回到三千點,它只是對過去熱度的修復。前期確實漲幅過快,這是投資者行為、情緒被極度壓抑後的必然反彈,不能說出現了非理性的狀態。有了2015年暴漲暴跌的經歷,相信投資者、監管者都會吸取經驗教訓,不會重蹈覆轍,這輪牛市應該會來的相對較慢。

何俊妮:2019年中國實體經濟是繼續下行?還是已經觸底開始走向“真實繁榮”?

潘向東:我認為2019年實體經濟還在下降通道之中,不能說觸底然後開始走向新一輪增長。因為從2012年起我們的經濟增速不斷回落,今年兩會期間國家把經濟增速進一步調低。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國家採取一系列逆週期政策或者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更多起到的是經濟託底作用,若想實現新一輪增長,還需對現有的經濟結構進行一系列改革。而且經濟改革的推出在初期會對原有的經濟體起到出清的作用,經濟見底與改革有滯後性,現在談新一輪經濟增長還為時尚早。

何俊妮:有經濟學家提到2018年,很多產業開始轉型升級。您有何看法和建議?

潘向東:經濟的轉型,原因在於老百姓的消費升級。中國每年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產生了大概3-4億中產階級,他們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會對消費進行升級,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但目前我們還有10億人屬於中低收入水平,如何提高他們的收入更需要關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發展,目前農村人口還有5.7億。按照2035年規劃目標,我們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8億畝耕地有三千萬農業就業人口就足夠,對應的農村人口數量是1.5億-2億,所以還有3.7億農村人口可以釋放到城市,這將帶來一億左右的勞動力增量。下一步我們可以通過城市化帶動工業化,激活內需活力,刺激經濟增長。我們需要做的是第一打破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制度障礙。第二加快土地流轉,讓土地進一步貨幣化。

何俊妮:陸博士,您認同潘首席對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以及宏觀經濟的看法嗎?

陸晨:認同。潘老師分析了兩點,第一,短期來看,A股的漲幅情有可原,這其實是2018年延續的悲觀情緒在短時間內的巨大釋放;第二,遠期來看,在現代金融市場裡,真正的價值就是基本的現金流加上情緒化。沒有泡沫是不可能的,有人就一定會有bubbles,所以我們要把泡沫這部分控制在一定範圍內。2019年需更要關注中央出臺的一系列的經濟制度措施,特別是對高科技、前沿性產業的推動。要發現在A股實體企業裡的新的領頭羊,然後把整個市場,包括實體經濟、A股都帶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