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必知:為什麼中蜂比意蜂容易出現分蜂熱?蜜蜂的思維不簡單

導讀:對於蜜蜂養殖的人都知道,蜜蜂在養殖過程中都是要分蜂的,而目前養殖量最多的就是中蜂跟意蜂兩個常見品種。每到春繁期間,蜂群就開始儲備蜜粉,大量繁殖工蜂。為即將到來的分蜂熱做充分的準備,在中蜂和意蜂之間,只有中蜂最容易出現分蜂熱,而且蜂群不大也喜歡分蜂,這是為什麼呢?這就要從中蜂的各個方面說起。

養蜂人必知:為什麼中蜂比意蜂容易出現分蜂熱?蜜蜂的思維不簡單

分蜂群

一.體型小

雖然說中蜂是體型中等的蜜蜂品種,但是對於意蜂來說還是有那麼一點差距的,不說體型,就拿採集蜂蜜的蜜囊來說吧,意蜂的蜜囊最大可以一次採集60微升的蜂蜜,而中蜂只能採集40微升,通過這裡一看,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除了採集蜂蜜以外,在飛行過程中也是要消耗蜂蜜的,如果長距離飛行,蜜囊又不夠大,採集回去剩下的蜂蜜就微乎其微,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為了每次都能採集差不多的蜂蜜,要想在飛回蜂巢還能剩下更多的蜂蜜,中蜂也會通過計算得出要飛行多長時間採集蜂蜜是最合理的。

二.飛行距離短

前面已經說過中蜂體型小,那麼它的飛行距離必然有侷限性。研究表明,中蜂通常的活動範圍是方圓2~4公里,這說明什麼?說明要想採集到這個範圍以外的蜜源,那你就要搬家,兩邊都想通吃怎麼辦?肯定是要進行分蜂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蜜源,還能利用種群繁衍。

養蜂人必知:為什麼中蜂比意蜂容易出現分蜂熱?蜜蜂的思維不簡單

野生中蜂

三.生存環境

養殖中蜂或者經常挖野生中蜂的人都知道,中蜂在野生的環境都是在石頭洞、樹洞、泥洞裡面安家,是它們最理想的安樂窩。看似非常不錯的家,如果在遇到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蜂群越大,損失越大。而中蜂也想到了為了避免種群在遇到自然界的不可抗拒因素帶來的滅絕可能,進化出化整為零的生存方式,而通過分蜂減少蜂群過大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再說了,繁殖更大的蜂群需要的時間更長,對於突發的自然災害帶來滅頂之災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中蜂蜂群很小都會出現分蜂的現象。

四.生存競爭激烈

雖然說現在養殖的中蜂都是不愁吃喝的,但是在古代的野生中蜂可沒那麼好的生活水平。中蜂在採集蜜源經常都是有貪得無厭的心理,同一個地方的兩群中蜂也有互相爭奪蜜源的現象,雖然沒有到打起來的地步。可是中蜂王知道了附近有別的蜂群在採集蜂蜜,就現在帶領一部分中蜂飛出去不遠安營紮寨,防止別的蜂群來附近採集蜂蜜,由於老蜂王長兩三天跟一部分工蜂在外,此時原來老蜂巢的工蜂覺得這樣群龍無首下去不是辦法,於是選擇利用幼蟲重新培育新蜂王,可以繼續繁衍壯大。

這就是為什麼分蜂的時候,老蜂王選擇棄老巢尋找新巢穴的原因,應該說是那時候開始一代代傳下來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現象。

養蜂人必知:為什麼中蜂比意蜂容易出現分蜂熱?蜜蜂的思維不簡單

蜂群的工蜂

綜上所述,中蜂愛分蜂熱並不是它們天生就喜歡的。而是經過大自然的環境等因素引起的自我改變,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