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行60亿美元票据,市值庞大的腾讯为何借如此多的资金呢?

小车说理财


首先要明确,现阶段的腾讯、阿里、百度,都是印钞机。BAT每家都有一块相当稳固和庞大的现金流收入。而且账面现金充裕。

自身经营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借款利息低,同时可投资机会多的情况下,发债储备尽可能多的现金,是一个财务上划算的买卖。

看几张表就清楚了:

1、2018年底总资产VS总负债:

上表可以看出来,腾讯总资产7235亿,总负债3673亿,资产负债率只有50%左右。


2、在手现金超千亿,流动资产超两千亿:相当充裕!

流动资产总计2171亿元,这部分基本是可随时变现成现金的。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1633亿。不差钱。


3、每年经营现金流超千亿!

上表可见:腾讯2018年经营现金流1215亿元,也就是腾讯本身的游戏和广告每年提供上千亿的现金流入。同期腾讯对外投资花了1734亿元。但是这1734亿元在未来仍然会变成腾讯有价值的金融资产,并增厚腾讯在投资板块的利润回报。


综上,腾讯每年靠经营的印钞机模式哗哗流入着上千亿资金,同时哗哗往外洒出上千亿资金进行投资布局。

这些投资布局,包括拼多多、京东、美团这些新巨头,也包括很多初创期的企业。但总的来说,腾讯更愿意投资有确定性未来的企业。是的,腾讯是一家追求投资确定性的企业。

它跟阿里的不同在于,阿里不是财务性投资,愿意承担风险,但会把被投资企业纳入到阿里体系内来统一运营,整合收编。比如优酷、UC、饿了么。

腾讯更像是一家财务投资型企业,追求企业在财务层面的确定性回报,同时腾讯不会强求对方纳入腾讯体系来。腾讯一般是作为二股东甚至三股东,提供流量和资金支持。


回到题主的问题,腾讯愿意借钱,因为腾讯有投资能力,有流量富余,让借来的钱变成更有价值的金融资产,带来未来更多的投资回报。而不是因为腾讯缺钱。

另一方面,腾讯自己在主业上的增速,也在放缓。游戏领域去年受到政策面的打压;信息流领域,遭遇今日头条系的强力挑战。

所以腾讯必须通过投资开辟更多的领域,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一道安全感。


总结陈词:

1、腾讯是互联网历史上和企业史上罕见的 具备强大经营能力和护城河,同时具备一流的投资能力的企业。

2、流量投行,是腾讯顺势而为的举措,不是病急乱投医。腾讯的投资能力比中国所有的金融投行都要强。而且有流量赋能的能力,有基于互联网视野的前瞻判断力。

3、也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腾讯还没有体现出生态整合能力。腾讯投资的企业,除了借用腾讯资金和流量,并不能统合到一个更高层面的宏大战略之下。

4、最后这一点,会影响腾讯的估值。财务投资板块的估值,和自身经营能力的估值,是不同的。


悦涛


2019年4月2日,腾讯已从国家发改委获得了60亿美元债券发行配额,并在3日发行约50亿美元债券。这可能会成为今年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在内)的最大美元债券发行。

看到腾讯发行这么大的债券,估计很多朋友都很纳闷了,目前腾讯市值将近3.6万亿港币,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3271亿人民币,净利润更是接近800亿人民币,更关键的是截止目前腾讯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超过1600亿人民币。



从腾讯的财务数据上来看,腾讯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不缺钱,不论现在储备的现金流还是每年获得的利润都非常可观,但为什么腾讯还要不断的去借钱呢?直接用自己的钱去投资,不是可以省下借钱的利息吗?

实际上腾讯借钱并不是说他缺钱,而是他懂得怎么利用财务杠杆去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保证主营业务不受到影响。

腾讯之所以发行这么大的债务,我觉得主要出于几个原因。

第一、为了保证主营业务充裕的现金流。

在现金为王的时代,谁拥有良好的现金流,谁就可以迅速的占领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所以现金流成为了企业经营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的现金流可以保障企业安全运营,可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而腾讯之所以不愿意直接用自己的现金去发展其他业务,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主营业务有充裕的现金流,不论其他业务发展的怎么样,都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

这一点李嘉诚经营的理念有点类似,早年,马云拜访李嘉诚,听他分享了自己多元经营却稳赚不赔的一条铁律:手头上始终要有一样核心产品,即使天塌下来你也是赚钱的。

所以不只是腾讯,目前很多企业就算手头有很多现金,也不轻易动用这些现金去拓展自己的新的业务,因为他们不想动摇自己主营业务的根基。



第二、发行债券目的是为了发拓展新的业务。

腾讯本次发行债券是有特定目的的,在2018年报后的投资者电话会上,腾讯称,今年或将进一步拆分业务,市场预计云业务或者支付相关业务或将拆分。

由此推测,腾讯本次发行60亿美元债券应该是用于投资新业务。60亿美元只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预计整个2019年腾讯新发行的债券有可能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目前腾讯的主营业务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疲软,特别是游戏业务影响最大。受此影响,2018年四季度腾讯净利润剧减30%以上,这个降幅创至少十年来最大季度净利跌幅,较市场预期低约19%。

所以目前腾讯也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试图通过新的业务来维持业绩的增长,而拓展新的业务肯定是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但是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如果动用腾讯自己的现金流,就会影响腾讯主营业务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腾讯只能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融资,从而达到拓展新业务的目的。

第三、借钱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高的收益。

实际上目前真正有钱的人都善于通过借钱来拓展自己的业务,有些企业即便有丰富的现金流仍然更倾向于借钱来发展,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说到财务杠杆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熟悉,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一个业务的利润是10%,借钱的利率是5%。如果一个企业有10个亿的现金,那第1种选择是完全使用自己的现金去投资这个项目,从而获得一个亿的利润。第2种选择是通过借钱来投资这个项目,如果这个企业资质比较好,可以借100亿,通过投资100亿,按照10%的利润率计算,那毛利润就是10个亿,扣除5亿的融资成本之后,这个企业仍然可以赚5个亿,这个利润空间相当于用自己的钱投资利润的5倍,这就是财务杠杆的作用。

对腾讯这种大型企业来说,财务杠杆的收益是非常明显的。比如2018年腾讯发行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美元债券收益率分别为2.99%、3.6%和3.93%,这个利率不仅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与腾讯的利润率相比更是差距非常大。

比如2018年腾讯的营业收入是31271左右,而净利润达到800亿左右,净利润率达到了惊人的25.58%。按照这个收益率计算,4%左右的融资成本根本就不值一提。

也正因为这种巨大的财务杠杆效应,所以腾讯即便有很多钱,也更倾向于借钱来拓展新的业务。


贷款教授


腾讯年营收超3000亿,为何频繁借债?

腾讯计划于2019年4月3日发行约50亿美元债券。另外,腾讯高管表示,公司将动用约30亿美元的新债券来偿还到期债务,其中包括5月到期的20亿美元债券。

一旦发行价确定,这可能会成为今年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在内)的最大美元债券发行。

其实在去年1月,腾讯同样也曾发行过50亿美元的债券,当时发行的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美元债券收益率分别为2.99%、3.6%和3.93%,均高于美国国债的固定利率。

显然,腾讯本次发债有借新还旧的考虑,同时,借债的额度增加10亿。作为一个营收3000亿人民币的互联网巨头,为何近年频繁借债,而且均为长期债券。或者,与腾讯处于被动转型的困境有关。

去年,由于中国连续九个月暂停审批游戏版号,这也就使腾讯的核心业务游戏受到影响,也导致了其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表现都将弱于之前的几个季度。在下半年开发游戏版号,连续两批都没有腾讯和网易的份,监管层对互联网巨头转型的用意似乎比较坚决。

作为一个世界级互联网巨头,不能再躺在游戏的世界里赚钱,真的要有担当,尤其在技术研发。在国际上,其实很多人自然会把谷歌、非死不可与百度、腾讯比较,同样是互联网巨头,但是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担当却不太一样。

无论平时如何说游戏不重要,占比不多,但是,一旦冻结新的游戏项目,真相就露出来了。

今年3月,腾讯发布的2018财年四季报及全年业绩显示,2018全年净利润787.2亿元人民币,低于市场预估的822.9亿元,四季度净利润更是剧减30%以上,创至少十年来最大季度净利跌幅,较市场预期低约19%。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控股4月2日在港交所还发布公告称,拟12个月内发行最高限额200亿美元的全球中期票据,同时把最高限额从100亿提高到200亿美元。公告同时提到,于本公告刊发日期,本公司根据计划仍有约95.13亿美元未偿还票据。

显然,发债限额提升说明腾讯未来对发债的需求有增无减。

究竟腾讯的债务情况怎样,为何需要如何频繁和高额发债?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运营领先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络游戏平台和数字内容服务,包括新闻、视频、音乐和文学作品。

穆迪也强调,若中国监管制度发生不利变化,并可能影响腾讯的运营或业务模式,则也会对评级带来负面影响。意味着腾讯受监管的影响还是很大,转型并非易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再来仔细看看腾讯的年报,2018利润增速10.37%,咋一看还可以,但是一比较,可以发现问题,2014年-2017年腾讯的利润增速分别是53.89%,20.98%,42.39%,74.85%,2018年是最近五年增速最慢,差一些就跌到个位数。

利润的增速跟营收和成本有关,如前所述,新游戏获批受阻,自然营收增长也就收到封顶的限制,在成本逐年上涨的情况下,利润空间压缩的必然的事情。

营收的趋紧的情况,也影响了现金流。2018年,虽然腾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1600多亿,但是对冲各种支出和投资以外,现金流净额仅剩100亿,2017年这个数据是363亿。

那么,1600多亿这么庞大的现金流收入都去那里了?答案在对外投资。根据年报,腾讯投资耗费的现金流达到1519亿,即使加上融资所得的353亿现金,依然盖不住它巨大的对外投资。

在所谓流量+资本的定位下,腾讯2018对外投资达到近年的顶峰,投资事件163起,而2014-2017年投资事件分别是73,121,110,143。腾讯的投资活跃程度甚至领跑国内一线投资机构和CVC。

腾讯几乎耗费了它所有的现金流来押宝对外投资,比重之大,不知道内部是如何评估风险和收益,侧面反映腾讯在投资布局以及转型急迫心理。

简单梳理一下经典案例,除了继续投资大文娱、直播等生态链条项目以外,布局微信的社交电商、教育也着力不少,与支付宝争夺互联网金融支付也耗费不少精力,最重要的转型,按照马化腾的说法,从2C到2B,按照刘炽平的说法,从消费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2018年,腾讯参股自如公寓40亿,京东物流25亿美元,车好多、乐视智家等投资都在数亿到几十亿之间。

160多起各式各样的投资项目,看起来眼花缭乱,当中的逻辑可能只有腾讯更加清楚。但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腾讯的产业集群效应,不像阿里是融合整合,腾讯是集群,项目的独立性比较强,与腾讯平台的融合关联程度比较低。腾讯属于典型的南方自由派风格,做平台,或者说放水养鱼这种思路。这某种程度可能会导致投资项目的把控出现弱化,对主业对核心产业的凝聚力不足。

刚刚是说了腾讯的1600亿现金去哪里了。现在再看看它的负债情况怎样。

根据年报,2018年腾讯的债务总额是3673亿,这个数字增速也比较快,2014-2017年,腾讯的债务总额分别是890亿,1847亿,2096亿,2775亿,2018年负债环比增加1000亿之多,也是近五年最高。

那3673亿包括哪些负债项目呢?年报显示,其中流动负债2024亿,比2017年增加500亿,非流动负债1648亿,比2017年多400亿。腾讯在各类应付账款和长期债券上,都积压了不少债务。

总体来说,腾讯的日子不如以前好过。首先营收基本封顶,成本继续上涨,利润受压,但是为了完成转型,又必须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加紧投资布局,撇开游戏,微信和电商要面对今日头条和阿里不断增强的攻势,实际也是内忧外患,借债或许是未来数年的常态!





说经


大公司并不是说资金就充足,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与实体比起来,实体随时能拿出更多现金。互联网行业是非常烧钱的,腾讯现在游戏业务下滑,资金收入不足,加上互联网行业一定要快借更多的钱有利于他现在急需去发展的行业,和开发新的行业。

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也不会存在几十亿美元贷款的,他家大业大,很容易发展起来


桥面上的鱼


发票据比去比贷款好多了啊,腾讯又不是傻瓜,没人会嫌钱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