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读《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第一期

《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是陈志武金融系列作品之一,整个系列著书角度是“金融不只是一组经济工具,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分析框架,它背后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全新视角”。小鱼会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对书中的关键部分做抽取整理,并在以后陆续推出这一系列另外三部作品的帮读,目的是帮助没读过此书的朋友了解书中精华,作开启大家金融思维的“引路人”。

帮读《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第一期


1、转变“价值”观念

在生产型国家里,价值主要靠生产“东西”而创造;在财富型国家里,新的价值主要通过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提高个人和家庭一生一世的经济安全、拓展个人的人生体验来创造,这些活动都不生产“东西”,但在后工业社会里,这些“非东西”却比“东西”更有价值。

这是作者提出的当代的“劳动价值论”,金融交易、财富投资管理、医疗健康、文化艺术、休闲养心等“服务”业(注意不是整个第三产业,排除了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服务业),它们创造的价值在于“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提高个人和家庭一生一世的经济安全、拓展个人的人生体验来创造”。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当人们有了剩余财产,会思考怎样使财产保值增值,思考养老、保险和理财,于是对金融服务产生了需求,金融服务解决了人们一生一世的经济需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安全、更潇洒、更自由,这就是它们创造的价值。

帮读《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第一期

2、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

书中以帝国大厦为例,一般人只会关注它的账面价值,即其建筑费用和历史时长,而忽略其财富价值,即由帝国大厦在未来多年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总值决定。

类似的,看待一个人的财富也要分为两个部分:流动财富(如现金、银行存款、股票、金银、房地产)和人力资本,其中流动财富是可以随时变现的,而人力资本不可随时变现。人力资本的价值通常等于一个人未来数年的劳动收入的总折现值。

作者通过分析未来现金流,向我们展示了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等金融创新的伟大所在,即让未来现金流提前变现,让人们提前消费,从而拉动整个国家的内在经济动力。

3、从金融角度看待历史

中国奇迹从何而来,当然这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但仅有这一政策还远远不够,奇迹还源于自西方在过去500年,特别是近200年建立的全球化世界秩序,没有这趟便车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奇迹。

200年前(晚清)、100年前(国民政府)、40年前(改革开放)中国都有过对外开放的举动,但结局大相径庭。之前我们总是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角度分析原因,但作者却站在整个世界的金融历史进程角度。200年前,因为运输技术和通信技术困难,海洋贸易与国际交往有限,且没有成形的、公认的国际法,所以执行跨国合约、保护海外产权的方式是使用武力,洋务运动想要发展军力却苦于没有经济实力,想要开展贸易提升经济实力又苦于没有军力保护,陷入发展怪圈;100年前,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一战爆发,世界贸易格局被彻底打破,此后又发生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壁垒,关闭经济国门,此时中国对外开放只会四处碰壁;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时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运作良好,60年代的日本、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之后,世界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在向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配置资源,中国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国门,只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交易成本很快就下降,出口市场容量很快就增长。所以从金融史的角度,改革开放是时势造就的“英雄”。


下一期会在下周晚些时候更新,该系列的其他书目: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

《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

这几本书也会在《财富的逻辑1》更新完后接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