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1985年7月13日,著名的摇滚乐队“皇后乐队”参加了 一场名为“拯救生命”演唱会。这场大型的演唱会意在为援助非洲做的慈善表演。演唱会云集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U2、披头士的保罗.麦卡特尼、鲍勃·迪伦等等大腕。现场火爆云霄,全球共有约15亿人收看,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也在观众席里。

就是在这场演唱会上,皇后乐队贡献了自己史诗级的震撼表演。演唱曲目包括1.《Bohemian Rhapsody》2. 《RadioGaGa》3. 《hammer to fall》4.《WeAretheChampions》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作为在全球拥有无数拥趸的皇后乐队,他们贡献的那场精彩演出,让全世界没能亲眼目睹这场演出的歌迷耿耿于怀。好在今年上映的一部音乐剧情片弥补了这个缺憾。它就是火爆全球的音乐剧情片《波西米亚狂想曲》。

电影最硬核的地方在于对乐队表演现场的还原,尤其电影最后20分钟,对“拯救生命”演唱会上演唱的还原,因其服装,舞台,道具,现场的考究,主唱弗莱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歌词的复刻表演,而被称为像素级还原,恢弘热血,直击灵魂。

结果就是,认为这部电影戏剧结构大有问题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奔着电影最后的20分钟表演,值回了票价。而在电影成绩上,全球上映几个月仍然场场爆满。票房走高的时候,各大奖项抛来橄榄枝,并把本片的男主角扮演者拉米·马雷克送上好莱坞一线演员的位置。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那么,抛开音乐方面的表现,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值得一看吗?我的看法是,我仍然喜欢。

传记电影通常的主旨有两种,一种是致敬。致敬那些伟大的,天才的,做出特殊贡献,带来心灵震撼和洗礼的传奇人物。另一种,则是窥探,透过历史性的事件和人物背后, 窥探他们真实的人生,来映照我们自己,包括窥探隐秘和疼痛。

毋庸置疑,皇后乐队是影响过全球几代人的伟大乐队。相对乐队兴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多的聚焦在皇后乐队已逝灵魂人物,乐队主唱弗莱迪·莫克瑞传奇的音乐人生。

弗莱迪身上有很多标签,天才歌手,才华横溢,大龅牙、传奇音域、富有争议性、双性恋、吸毒酗酒、死于艾滋病。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戏剧性极强的传奇人物。

就戏剧结构来说,《波西米亚狂想曲》最大的争议是,放大了弗莱迪的天才和传奇,对表现人性挣扎于黑暗方面却显得避重就轻。电影金光闪闪而没有阴影,像极一个传奇而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但是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弗莱迪的天才和自恋。弗莱迪的天才自不必说,天生多出的四颗门牙,让他有着优于一般人宽音域。号称看不懂谱,却能在音乐创作的每个步骤,给出天才班的创作。

我相信一句话,与天赋相比,对天赋的相比更加重要。这句话用在弗莱迪身上,自恋让弗莱迪光芒万丈,“自恋”成就天才。

天才和自恋表现在弗莱迪每个阶段,像他的基因。

作为一名亚裔移民,弗莱迪并没有一般亚裔人生活在异国的乖巧柔顺,甚至经常当面挑衅威严的父亲。成名前弗莱迪在机场做行李搬运工,闲时去看乐队演出。其中就有他喜欢的皇后乐队的前身“微笑”乐队。

这个乐队的成员分别是,拥有生物学学位鼓手罗杰·泰勒,工程学学士和声音振动学硕士的贝斯手约翰·迪肯,以及伦敦帝国学院的天体物理博士吉他手布莱恩·梅,个个都是理工学霸。

而弗莱迪只是读过一些设计,但他从来不胆怯,他深信自己的才华,并迅速成为了乐队里最耀眼的一个。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弗莱迪想要找到“微笑”乐队的时候,刚好主唱离开。弗莱迪提出自己的想要加入的想法,乐队看到他的龅牙,直接怼了回去。弗莱迪不废话,直接亮嗓。唱完得意宣布,我天生比别人多四颗门牙,音域广。

乐队成员被他的歌声征服,邀请加入,问了一句会贝斯吗?意思是,如果你要加入,就必须会一样乐器。但是弗莱迪傲娇的回答,不会,然后潇洒转身。

加入乐队后,弗莱迪以自己的喜好和大胆的想法,为乐队改了名字,成了当仁不让的“Queeen”,皇后乐队就此诞生。没人怀疑弗莱迪的光芒。但是,大家并不相信,他会成为巨星。

自恋的弗莱迪给出自己的回答,“我成不了流行巨星了,我会成为一个传奇!”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弗莱迪自恋也足够幸运。跟女友麻利相识于酒吧的一次回眸,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在事业发展的阶段,玛丽给了他最大的信任和包容。在弗莱迪求婚后,两人一度非常甜蜜。弗莱迪深信,玛丽是最懂她的人。可是有一天,弗莱迪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发现自己对同性的异样情绪。

黯然神伤后,玛丽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候弗莱迪的自恋再次表现出来。即使两人分手,弗莱迪还是要求玛丽一直戴着戒指,他就是这么任性。

这种任性和自恋也表现在跟合作伙伴相处中,那些资深的经验在他这里分文不值,老板放话,我既然创造你们,就能毁掉你们。弗莱迪却说,没有我,你分文不值。

即使对家人一般的乐队成员,他也骄傲的言明:“咱们乐队里神经质皇后只有一个。”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弗莱迪的自恋,表现在《Bohemian Rhapsody》创作的全程中。这是一支既有歌剧、硬摇滚、金属,又有民谣,钢琴、吉他独奏,还有清唱、合唱的曲调,有实验性质的前卫音乐作品。无论创造性的融入了歌剧元素,还是在跟制作人的交涉中,弗莱迪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自恋情节。他就是相信自己的作品绝无仅有。最终乐队成员和制作人都被他说服。

结果也证明“波西米亚狂想曲”经典,这首歌当时在英国单曲排行榜冠军位置上停留了9个星期,打破了最长时间记录。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弗莱迪人生的最大危机,开始于经纪人保罗的一次强吻。那时候开始,弗莱迪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双性恋。在名利的诱惑下,他开始沉迷于各种奢华派对。进出同志酒吧,酗酒滥交,一度非常堕落。

在经纪人的不断怂恿下,自恋狂弗莱迪生出离开乐队单飞的想法,并在一次吵架后,彻底脱离原有的生活。那是他最晦暗的一段人生,他身体,才华,甚至自恋都被一点点攫取浪费。他整个人生仿佛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后来是最懂他的前女友玛丽唤醒了他,弗莱迪终于看清楚谁是他的“家人”

弗莱迪毅然辞退了保罗,想要重新唤回其他的乐队同伴。并告知他们自己得了艾滋病。后来,弗莱迪死于艾滋病,在他告诉他的“家人”们自己病情的第二天。在那场辉煌演出之后。

电影着重于表现弗莱迪的伟大与传奇,对他人生的小黑暗,点到为止。可是,看了那些精彩的演出,我会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呢?

《波西米亚狂想曲》,爱死这个自恋狂

他的自恋和天才成就了他,而他用作品和自己的强悍的人格征服了世界。所以,他不是巨星,他就是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