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吾与琴高,当是有渊源的。

这位千年的老神仙定没想到,数千年之后,我们会为其而数访琴泉。

琴泉村,绿色沁源东山角下的一隅山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缘于琴高真人的传说,琴泉山钟灵毓秀,餐霞吸露,比旁的山亦多了些许灵气。山涧一眼灵泉,清澈凛冽,据说数千年来,无论旱涝,其泉水静若处子,从不涨落竭涸。

尘世因缘,随来随往,全凭一念。琴高真人,浪游天下,如何一念之下留居此处,以神仙的身份与当地人共处,恰是我们所渴望探究的。

但访琴泉,我们发现,神仙仍然激情四溢地生活在村庄某处,活动范围远不止一穴墓冢,一方院落,或某个有限的处所,它的传说成为村间小孩口口相传的话题。

俗世凡人,也许并不解修行人对修行灵地的选择与算计,只道是虔诚就够。于是:灵泉叫了琴泉,东山叫了琴山,立了琴高庙,建了琴高祠,修了琴仙楼,兴了琴高书院……总之我与神仙为邻,我们就离神仙的日子很近了。

明万历版《沁源县志》载:“琴仙楼在县东关外沁河之滨,东与琴泉山相对,建自元时。上塑琴高真人像,至隆庆年易以砖台,高二丈,构楼于上,俗传昔时真人骑白鹿往来,与抱朴真人饮酒于楼上,故名。”

雍正版《沁源县志》载:嗣后遭寇楚毁,国朝康熙20年,知县朱三锡重建,55年,知县高溥,生员李恭,邑民阴生乾,王杞等,僧心安增修。……乾隆五十五年,知县孟充善重修,亲自写了碑记:邑之东南隅,旧有琴仙楼,相传琴高真人憩息于此,昔人于水涸之际,默祷于神,有泉涌出,遂以灌溉千畦,居民乃尊崇而奉祀之。今亦栋折榱崩,非复旧制矣。……夫创始维艰,成功非易。乃三代勤勉,次第蒇事。不特宫墙翼翼,群瞻圣德参天,亦且奎壁巍巍,共喜文光射斗,即他日访真人之遗迹,也得与先圣先贤同享千秋之俎豆,助文运之光昌也!”同治十年,知县孔广熙重修。

类于这些记载与实录,无一不在证明,村民们对神仙的神往与虔诚。

虽没有人看见过神仙真实的样子,可是所有人都相信,神仙确切地存在着。它们在惯常情况下,或是端坐在庙里的泥胎,憨笑,或站或坐在那里,做一种手势,一种姿态。但在夜里,它们会出来,踱步,闲逛,在琴泉的山上下棋,在沁河的水中乘鲤,在十二莲花熠熠发光时鼓琴……

或因神仙的庇佑,琴泉的山水具有了灵气。琴泉村前国道,宽阔平坦,车流奔涌。村后山脉,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住在村里的居民们,住着典雅别致的楼宇洋房,开着小车奔走在小康的路上。

琴高真人的墓冢已被山间密林遮掩。

安安静静的大天地,从来都是在深处和远处存在着的。

万年,是个怎样的概念,只有经历过万年甚而几万几十万年风云,才有体会吧。那墓冢,已临乱了,我们仍然寻到了他的墓碑,上面的字都不很清楚了,但终有着琴泉山上雨和风,土壤和行走羊群的些微痕迹,而它却也忍忍地活着,直道今日,被我们发现,可不是神仙么。

神仙的寿数,人是闹不清的。千年也罢,万年也罢,不过人间的一个迷。它只管与白云同坐,日月共生。

琴泉山里的老人们,锄了几亩地,间了几亩苗子,或者打了一天的土坷垃,总之是劳顿了一天,扶着酸痛的腰疲惫地进了门,跌上一碗面,喝上一碗大叶茶,坐在门槛上抽口烟,蓝色的烟雾从鼻孔里窜出来,于是眯着眼说,这才是神仙日子那!

站在琴泉的山上,习着琴泉的风,看着面前这些纯朴善良,面相祥慈的人们,想起弘一大师的一幅联: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想来福人居福地,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能有神仙一般的感受了。

「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灵泉所在地

「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听放羊老人讲发现琴高真人墓碑的过程

「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沁源县委金所军书记一行在琴泉调研

「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考古专家张庆捷先生与书法家刘锁祥老师考研墓碑

「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琴高乘鲤图

「琴泉纪行」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部分可考文献

—— END ——

子汀,关注女性,情感,人生成长!

微信公众号:tingxinsui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