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宋朝每年进贡钱币的辽国萧太后,萧绰是如何强大的一个女人?

丿Seduce-希丶


略看中华五千年,赫赫有名的女性并不算多,但萧太后却是其中一人。

萧太后,即是辽国辽景宗的妻子,辽圣宗的母亲萧绰。萧绰是契丹族贵族,本姓拔里氏。但后来家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小名“燕燕”的萧绰,也就拥有了后来我们熟知的这个名字。

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残暴的辽穆宗在打猎途中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刺杀。当时同行的萧绰之父萧思温,封锁了辽穆宗被刺杀的消息,协助与自己交好的耶律贤即位。新帝为了感谢这位政治盟友,不仅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还征召萧思温的女儿入宫,而这个入宫的幸运儿,就是萧绰。

萧绰一进宫,就被封为贵妃,三个月后,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可以说,萧绰的后宫之路,可谓异常平坦。但这种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不是萧绰传奇一生的全部。

保宁二年(公元670年)五月,萧思温随辽景宗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却在途中被刺杀。失去父亲的萧绰没有像一般十七岁女子一样悲痛欲绝,而是以此为动力,迅速成熟起来。她开始运用自己的才智,代替父亲辅佐辽景宗治理国家。

随着萧绰对政事日益深入的参与,她渐渐获得了辽景宗的大力支持。慢慢地,在辽景宗的默许之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

按我们更熟悉的剧本,萧绰在这时候应该走向独裁,谋划取代辽景宗,但她并没有。相反,每每遇到国家大事,她都要召集蕃汉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

正是因为萧绰行政得当且忠于辽,辽景宗才自始至终都未干涉过萧绰执政,甚至在保宁八年(公元976年)二月下令,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确定了萧绰与皇帝等同的地位。

萧绰带领辽走向了强大,这是无论辽宋都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宋人对萧绰,更多的是痛恨,而非欣赏。

相传萧绰和辽大臣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英年早逝后不久,萧绰就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宋还有记载: “利用见虏母(指承天太后)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

就现有史料来看,我们只能得出萧太后十分宠信韩德让,且在辽景宗逝世后意图拉拢韩德让的结论。而在宋人眼中,“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

甚至连宋太祖,都听信了这些流言蜚语,以此为理由主动攻打辽。但事实上,萧绰并不是一个过分追究利己的人。在宋国发动对辽的“雍熙北伐”之后,萧绰带韩德让和辽圣宗前往前线,还亲自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宋大将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大败曹彬。后来,萧绰还活捉宋大将杨业,斩杀杨业之子杨延玉,极大地鼓舞了辽国士兵的气势。在萧绰的带领下,辽最终与宋达成“澶渊之盟”,不仅迎来两国间长达百年的平静,还从宋国获得大量物资。

正是因为萧绰用一生给辽带去了极大的利益,她的封号才从“承天皇太后”一路加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因为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所以中原习惯称她为萧太后,把她描述成一个凶残阴狠的上位者。但就她一生功绩而言,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政治家和爱国者。


邓海春


宋朝和辽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澶渊之盟”,终结了两国多年的互相杀伐,此后宋辽双方的兄弟情谊维持达118年。在这段历史中,辽国主政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萧太后萧燕燕。

一、萧太后的出身

萧太后名萧绰,乳名燕燕,出身显赫。其母族是皇族公主耶律吕不古,父亲萧思温出自契丹著名后族拔里氏。

萧思温尚主后生了三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就是萧燕燕。

《辽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一》记载:思温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

小时候,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扫地,其他姐妹都草草收场,只有萧绰仔细地打扫,将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萧思温很高兴,认为萧燕燕将来一定成大器。

萧思温是深受汉化影响的契丹人,与一般长于马背擅长弯弓射大雕的契丹人不同,他爱读书,尤其是儒家经典、抒写历史更迭兴亡的史书。

在父亲的影响下,萧燕燕从小就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经世治国箴言熟稔于心。

二、萧太后的机遇

历史很多时候是具有偶然性的,萧燕燕能登上后位并不是必然的。除了拔里氏,契丹的后族还有乙室、述律氏等权势在握的后族,而萧思温是个书生,并无战功,与契丹尚武的传统格格不入。契丹的皇位之争一向血雨腥风,后族历来是皇帝最为看重的支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萧燕燕的父亲显然不具备优势。

可是历史给予了他们这个机会,穆宗耶律璟登基后,萧思温凭借长公主之驸马的身份被任命为南京留守((今北京的最高长官))成为总理南京地区军事、行政、财政地方大员。

萧思温在陪穆宗打猎时,穆宗竟然遇弑而亡,而从猎的大臣中萧思温地位最高、最有话语权。经过各种利益权衡考量,他们撇开太宗一系,拥立了世宗之子耶律贤,即辽景宗。

本来在察割之乱中失去了继承权的耶律贤,面对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儿饼,自然是懂的知恩图报,于是在辽保宁元年册立萧燕燕为皇后。

三、萧太后的参政

耶律贤的父母在辽国残酷的政斗中惨遭杀害,耶律贤自己侥幸生存下来,也一直生活在喜怒无常的穆宗的阴影之下。他能当上这个皇帝,主要凭运气。王室内部各色人等虎视眈眈,并不臣服于这个新王,太宗一脉的子孙尤其愤愤不平。

辽景宗耶律贤因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常年因风疾发作而头晕目眩不能理政,依赖皇后萧燕燕协助处理政务。在景宗令史官对皇后亦称“朕暨予”之后,将皇后参与朝政的地位合法化。

982年景宗耶律贤病逝,11岁的皇长子耶律隆绪即辽圣宗继位,萧燕燕以皇太后身份摄政。

四、萧太后的功绩

摄政后,不足30岁的辽太后面临的境遇是“母寡子弱,族属雄壮,边防未靖”。萧太后一改景宗时期任人唯亲的局面,整顿吏治、提拔治国之才,笼络汉人、改善境内契丹汉族的关系。注重法纪建设,加强对宗室、贵族、官员的约束和管理,独揽军政大权,使国内政局渐趋稳定。同时鼓励开荒、赈济灾民、铸造货币,充实国库。

萧太后同时跟西南面的党项联姻,一同对抗北宋;同时利用北宋被西夏党项牵制,分身乏力之机北上进攻高丽和女真族,迫使其跟北宋断绝往来,向辽进贡,解决了辽国的后顾之忧。

萧太后在战斗中“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萧太后改善辽国内部契丹人与汉人的关系,重用有才能的汉人,使辽国更大程度的汉化,这也是萧太后最终能够和北宋达成和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她在辽国军事实力强盛的时候也并非一味穷兵黩武。在宋辽多年的拉锯大战中,萧太后审时度势,一边加紧军事进攻,一边派人与北宋议和,达成“澶渊之盟”,结束了多年战争局面。宋真宗和辽圣宗互称兄弟,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婶。宋朝每年给辽国岁币10万两银子和20万匹帛。双边百姓也因此享受了100多年和风细雨的和平日子。

五、萧太后的爱情

在萧太后倚重的大臣中,其中有一位著名的肱骨大臣名为韩德让。韩德让的祖父被契丹人俘虏到辽国为奴,地位低贱。但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做到南京(今北京)留守的官,封燕王。韩德让自幼受家庭熏陶和父辈影响,智略过人,深明治国理政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韩德让跟萧太后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他们年少时曾有婚约并且性情相投、两情相悦。

辽圣宗即位后,萧太后让韩德让总管国政。韩德让乘机夺取了契丹有实力的贵族的兵权,稳定了朝政,巩固了太后和圣宗的地位。

萧太后从此与韩德让“入居帐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

韩德让后来官至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国政之事全经他手,形同摄政大臣。他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都起了重大作用。

1004年,萧绰赐韩德让名耶律隆运,辽圣宗“见则尽敬,至父事之”。在萧太后去世一年以后,韩德让也随之去世。辽圣宗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这对君臣有情人最后能“生同眠,死邻穴”,在历史中是极其罕见的。

经过萧太后的治理,辽国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为辽国盛世奠定了基础。

1009年萧太后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结束了其功勋卓著的一生。

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辽国萧太后,即萧绰,乳名,也就是小名叫燕燕,是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萧思温曾经观察女儿们扫地,只有睿智皇后扫的最干净,萧思温高兴地说,这个女子必定能成就我们家。

辽景宗即位,她被选为贵妃。不久以后被册封为皇后,生下了辽圣宗。辽景宗驾崩,睿智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代理国家政务。睿智皇后哭着说,身为母亲的守了寡,儿子又尚小,该怎么办才好?耶律斜轸,韩德让上书说,只要相信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于是她和耶律斜轸,韩德让一起商讨议论处理国家政事,把南边的军政事务都交托给了耶律休哥。

睿智皇后通晓治国的道理,认为有道理的言论必定听从,所以众大臣都能够尽心尽力。她了解军事,澶渊之战中,她亲自统领大军作战,赏罚公允,手下将士都愿意听命于她。辽圣宗被称为辽一代明主,很大一部分离不开她的教导及训诲。


聊聊生活及历史上的事


萧太后辅政,比肩于武则天,孝庄皇后,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皇后,在檀渊之盟时亲自上阵,对内稳定大臣,对外进行军事征伐,是个比较厉害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