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硬笔书法临摹,如何把书法作品变得高大上?

Seven_樂樂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样,都需要一个临摩的过程。对书法初学者而言,把字写开写俊,临摩是最直接有效的。就硬笔初学者怎样临摩的问题,抱庸啰嗦几句。



三五岁的孩子学硬笔书法,最适合用较软的铅笔临摩带凹槽的字帖。小孩子手指手腕力量性,抓捕事物形态的能力弱,这种带有凹槽的字帖,可以更好的规范运笔动作,强化点画结构的感性认识。



六七岁的孩子学硬笔书法,应选用钢笔、中性笔,改临描红字帖。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煅炼,孩子基本掌握正常的驭笔动作,具备了控笔的能力,此时换临描红字帖,或者适当开始目临,是比较合适的。以一种楷书为主,天赋较好的,可以开始临写不同书家的作品了。这一时期的书法练习,就是强化点画技巧和结构布局。



八岁到十岁的孩子,应开始临写不同书家的作品了,不要太多,三五个足矣。此时孩子对硬笔书法已经有了自已的认识,比如审美观点、书写习惯,天赋好的孩子甚至可以具备清晰的书写风格。这时,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视频互动课程,带孩子去看书展等等,理论性的知识也可以着手对其进行有步骤的灌输。



十岁以上,要适当放权让孩子自主学习练习了。临摩仍然是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继续拓展临写对象,由楷书转入行书,或者适当让孩子接触到篆书、碑体和隶书。这一时期,孩子的审美和喜好会越发明显,对各种书体的喜厌程度逐渐明朗,优缺点也会充分的显示出来。此时,家长和老师的点拔非常重要。就像以前的学生文理分科一样,选择准确与否,会对孩子今后的书法学习影响巨大。虽然书法学习大多是殊途同归,但对于有志于让孩子在书法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的家长来说,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取一些业内人士的意见,是十分需要的。


抱庸斋主


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信心回答的。硬笔临摹书法作品要建立在对毛笔书法刻苦么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写的更好,打个比方吧,正如要问如何才能谈吐不俗行为儒雅,那就得靠平时对古文化有深刻的学习,有传统文学的功底才能达的到。没有不学习传统文学而能出口成章的,书法亦然,没有不练习毛笔字不深究古人用笔的方法而把硬笔写好的。如果你的毛笔字写的好,那么你用什么笔都能写出好字来,既使是像铅笔粉笔圆珠笔也能表现出字帖的技法的,有时我发现我用手指在地上写也蛮好的。如果真要是懒的学毛笔怎么办?那也能学个结构,至于提按粗细变化是不容易表现出来的,使转也不灵活显得呆板。下面我发几张我用粉笔和铅笔写的字,请君观瞧,看我说的对否。

上图










滑州华安



书法作品高大上,的意思可能就是写的字像古代的字帖一样精彩。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孜孜矻矻,要有池水尽墨的功夫。题主说的还是硬笔书法。如何才能实现呢?说简单,真正是太简单了,两个字“临摹”。通过临摹古代经典法帖来实现。实际上“临摹”的技术,并不简单,可以说是一门学问。要想临摹的象,需要那些条件呢?它涉及到了书法学习的全部过程和书法艺术包括的所有技法。如执笔法、用笔法、点画造型、结构处理、章法技法、读帖能力等方面,这些技法不仅仅是毛笔书法技法,其实也是写好硬笔书法所必须的技法或功夫。仅读帖方面就要能够读懂笔法笔意笔势还有字与作品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做到这点还不够,还有能够做到精准的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需要数十年的心慕手追,临池不辍以及苦读参悟。



在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中这样说书法家: “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书法要想高大上须当如此勤学苦练,自有高大上之期也。




翰墨书道


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把字写端正,写好看,我们在图书大厦随便买个钢笔字帖即可,很多的!

但是,我认为,既然想练好,不如花一样的功夫得三样的成果……

随便临习钢笔字帖,只能得到普通的成果!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玩法,成果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把字写好,还写得有品味,成为书法,未来参加书法大赛得到专家认可(当然,去除那些以赚钱为目的的江湖赛事)!

我的建议,找个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高清电子版,请广告设计公司的专业人员打印出来,版本如钢笔字帖大小,摹写都可以!

我们不妨以王献之楷书《黄庭经》为例。

有个四、五年训练!这个学生即掌握了王献之古人的书写习惯、结构、用笔,又把字写好了……她最大的好处是入古了!那才是书法的重要意义……

相反,写好看了,但专业人士一看,恶俗!学生的审美标准低级无趣!等等,对孩子未来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审美标准上去了,学习其他艺术也容易。进入其他行业也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不小心进入了一个真正的艺术的、高级的阶段,体验是普通人感受不了的!我的一位朋友,写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十五年,拿了兰亭奖,书法界的奥斯卡奖!

一个家庭,随大流,只能得到随大流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恶俗了,想改,太难了!

一个家庭,思维有高度,未来就得到有高度的成果……





陈天哲


这是两个没有联系的问题,临摹和创作是两个过程。


如何进行硬笔书法临摹,很多人希望加上“有效”二字?在临摹过程中,有这样的困惑:

一、形似而神不似。

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去。

三、找不到合适的字帖。

四、临摹效果不错,但脱稿还是老样子。

……


遇到上述情况,如何破?我前面的答题已经介绍了临摹的学习规律,这里挑出几个重要的方面做阐述。

一、选帖、选工具。根据自己的年龄选帖。市面上的字帖林林总总,并不是每款都适合自己。选帖的技巧是初学入门和有基础的进阶,自己心里要有底。儿童的选帖,要有一定趣味性之外,重点是要紧扣课本!!!不提倡选择凹槽字帖。


书写工具与字帖的符合。现在很多人发现中性笔写出来的效果不错,那是成人的一种误导。硬笔范围中的铅笔、钢笔与中性笔,写字力度达到的表现形式均有差别。儿童使用铅笔练习字的框架,钢笔练习字的笔画。


二、关于练字的坚持问题。发自内心的坚持才有意义。多数人对善恶区分都基本一致,但往往行为却往反方向走,这种行为在练字上具体表象为:认为坚持练字是个修养身心的好习惯,却不能持久地行动下去。这背后是意识和潜意识的支配作怪。形成优秀习惯的路径是打造潜意识,尤其是儿童。要打算让孩子发自内心,自发地坚持练字,如何锻炼潜意识,在前面的问答中有所涉及。


三、脱稿写出神采飞扬的字。众所周知写出来的字是有灵魂的,这就是行家们在字里行间读出的行气,性格。习字是大脑指挥手进行的一个活动,平时注重脑意识的锻炼非常重要,前面提到的凹槽字帖,企图是通过凹槽建立一种写字习惯。试想一下,字的美观除了间架结构,还有轻重缓急,凹槽字帖没有从动脑的角度训练写字意识,脱稿写字也没有从脑意识里面建立起字的起初印象,手指挥脑也是个伪命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建议远离凹槽字帖,养成用脑思考的习惯。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硬笔书法创作的问题。作品写得高大上,有很多外在和内在的体现,不同的作品有各自的风格,“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是经过群众喜爱的作品,一定具备生命力。射墨写字之类的大师,只是图个眼球新鲜罢了,希望大家有自己的判断力。


关注我,最小投入学习硬笔书法,头条视频对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

秀墨斋-中小学硬笔书法启蒙者


成功从调整开始


把书法作品变得高大上的手段还是挺不少的。

首先要做到取法乎上。学习硬笔字,最好找一本毛笔字小楷字帖来学。比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赵孟頫、文征明等小楷作品,学习他们的字,可以少走弯路,直抵经典。因为即使当代字写得好的也是取法古帖的。个人观点,与其从硬笔字帖入手“喝汤”,还不如到古代毛笔小楷字帖里“吃肉”。

有的朋友对毛笔小楷字帖会比较“无感”,那么可以参考当代硬笔写得好的书家,他们在特点把握,字法、章法的取法等方面取舍,再回过头去看古帖怎么写。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练习。


其次是把握气息。很多人学习书法直接从“构字”,解决“字法”入手,这样既会不利于记忆,也无法把握整体感觉,字帖里好的感觉拿不过来,自己也无法真正“入帖”,很容易会失去信心,半途而废,更不要说把作品写得“高大上”了。


那么,怎么把握“气息”呢?那得去参阅所学字帖书家的背景和渊源;从字里行间找各种讯息。如果能做到“读帖”,看看字帖里的字有什么特点,再去研究笔画、部首偏旁怎么写;怎么谋篇布局等等,整个字帖的感觉把握住了,再去追究细节的东西,就能用比较快的速度“入帖”,因为是理解思考过的,自己手下写出来的字不会格调低下、俗不可耐。


再次是要解决姿势问题。很多书友不在意坐姿、执笔和掌位。其实把姿势做好,对于成人而言,能修正自己的书写习惯,成批提高书写水平;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既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正确又轻松自如地书写。这个前提下追求写字的“高大上”,有利无害。


明 董其昌 度人经


孤山踏歌288


既然想走硬笔书法这条路,那么临摹是一定要的。关于临摹的范本我想多说说,古人说“取法贵乎上”,你想要以后你的硬笔书法看起来比较高大上,那么一开始在选择临摹范本这块就要慎重。以我的建议是,硬笔书法临摹范本的选择可以选择毛笔小楷字帖,因为字形大小相差不大,而取法又“贵乎上”,而且古代先贤们留下了众多优秀的小楷作品,完全够我们临摹参考的了。

硬笔楷书范本选择古人小楷字帖,这也是众多硬笔书法家及爱好者达成的共识。下面跟各位结合我自己的练字经历,分享一下有哪些字帖值得选择。

王羲之《乐毅论》

王献之《大令十三行》

首先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的作品:《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大令十三行》等,唐代的钟绍京的《灵飞经》也是十分的俊美优秀,因为《灵飞经》有好几个版本,建议选择《灵飞经渤海藏真本》,因为字数完成,十分适合硬笔书法临摹。还有元代赵孟頫的《老子道德经》和《汲黯传》也十分不错,明代文征明的小楷作品也十分雅致,适合我们学习。近代的大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小楷也十分了得,也是非常好的范本。

钟绍京《灵飞经渤海藏真本》

赵孟頫《老子道德经》

硬笔行书的临摹我选择的是赵孟頫的字帖,赵孟頫是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留下了很多小字行书作品,十分适合硬笔书法的学习,我学习时选择的是《洛神赋》、《秋兴赋》、《赤壁赋》等。

赵孟頫《秋兴赋》

临摹的时候不建议一开始通篇临摹,而是每天写几个字,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不求多,但求精和连续。你一天练5000字,后边一个星期都不写了,不如你每天500字,每天不断的练习(这里5000字不是说你临摹5000字,可能每个字要写好都要反复写上几十遍上百遍,甚至几百遍)。逐字临摹掌握好了,再试着通篇临摹。临摹好一个范本,再去临摹其它的字帖。然后把字帖下载到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意临,加深对字帖的熟悉程度。

这样坚持几年,一定会有所成绩。


翰墨今香


硬笔书法大多用钢笔书写,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大家都比较羨慕的。

那么怎么才能写好钢笔字,或者硬笔书法呢?首先要从临摹字贴开始。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字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篆隶楷行草诸体当中,先学一种字体,要先摹后临,就是把字贴放纸下描写,熟练了以后再对着临写。在字的结构方面,先学笔划、偏旁部首,然后再单字临摹,最后通篇临摹。学习一段时间,感觉临的比较象了,就可以背临,平时还要多读贴。

写好了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了,但是并不是说就会写硬笔书法了。到了书法的层面,还要学会用纸、用笔、章法部局,要是毛笔书法还要学会墨,包括浓淡、干湿、字的大小、长短、倚侧、疏密、粗细、萦带、连綿等,最后还要落款、加盖印章。一幅高大上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显的尤为重要。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章法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通篇结构,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个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都是章法的组成部分。当你站在这样一幅高大上的书法作品面前,一定会让你陶醉神往。





笔翰人生


硬笔书法相对于毛笔书法要简单的多,既然叫硬笔书法,就要有别于一般的练字,所谓的法,就是要符合规矩规则,必须要进行系统训练。硬笔线条变化小,主要讲究的是字形变化,硬笔字大小一般在一厘米左右,相当于毛笔的小楷字大小,楷书可以学灵飞经、黄庭经等晋唐名家名作,行书可从圣教序学起,然后米芾、赵孟頫,明朝的文征明、黄道周个性特点突出,适合硬笔,草书先从怀素小草千字文学起,唐人月仪帖也是很好的范本,孙过庭书谱也可练,但是书谱的线条、转折、节奏变化用硬笔不太好表现,主要学草法,字形;隶书、篆书也可学,但平时用的不多,属于进阶学习。硬笔书法的工具主要是钢笔,粗一点的钢笔和弯头工艺笔都可以,不必太讲究,练习用纸一般A4就可以,有点样子了写作品,可以用彩色厚卡纸,也可用A4半生熟宣纸,书笺图案底色花纹网上多的是,下载后彩打出来很方便。


张伟评论


严格的讲,硬笔不能叫书法。原因是:全世界的书写工具发展演变有两种,一种是中国人最早将一撮动物毛扎在树枝上,沾着墨计写,演变成今天的毛笔,毛笔是软的,不好驾驭,但掌握了能达到干变万化的效果,才有了把字写成书法的可能。另一种是西方人将鸟翅膀上最粗的羽毛根部销尖,沾着墨汁写,发展为今天的沾笔、钢笔,钢笔是硬的,所以,西方人写了几千年也没写出书法来,中国人的硬笔就是西方人的钢笔,怎么能写成书法呢?但中国有毛笔书法的影响,硬笔确实有写的好、写的飘亮的字,人们就叫它硬笔书法,因为书法能溶入思想,有意境、干湿、章法、布局等讲究,硬笔字就没有,有也要求很少,所以,有写的好、坏之分,不能往书法上硬套。至于能不能达到高大上,应该是能不能写得更好、更飘亮而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