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书法精英要有笔墨的追求和精神的传递

“精英”二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魏刘劭《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晋代葛洪《抱朴子·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八石之精英。”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宋代苏轼《乞校正奏议札子》:“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概言之,实指事物之精华,各领域精选出来的少数优秀人物。我认为,所谓书法精英,实指智慧、情性、能力和艺术觉悟等方面均很突出,他们的艺术理念与创作追求对当下的书法审美趋向产生影响。

在今天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精英的研究,必然要回归到两个途径上来,即笔墨的追求和精神的传递。首先是书法笔墨的追求,中国书法审美自觉的第一要素是传承性,其笔墨构成了技法程式的主体。其二是艺术精神的传递。古人说“书画唯风韵难及”,透过笔墨,我们可以领略不同“风韵”的魅力与情愫;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写意本质的诗性的精神传递;可以透视不同书体,风格迥异的线性中的那份时代人文关怀。他们的作品和精神世界中表露出的有关宗教情怀、流派追求、雅俗思考……寻觅着各自的心灵栖所,同样也在寻觅着书法的原生状态与精神家园。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言恭达:书法精英要有笔墨的追求和精神的传递

言恭达 大草自作诗《兰亭奖有感》释文:兰亭学子竞风流,老圃新枝展业修。一掬心香擎绮锦,流觞寄赋灿章收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书法艺术作为文化艺术门类中的精英文化,其审美往往指向高雅旨趣,而且这种审美具有经典性,即所谓的书法经典。孙过庭说:“偏工易就,尽善难求。”容易被学会的东西,应该不是经典。真正的经典是高势能的、有难度的,那么“书法精英”该如何定位呢?言恭达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所谓书法精英,实指智慧、情性、能力和艺术觉悟等方面均很突出,他们的艺术理念与创作追求对当下的书法审美趋向产生影响。”

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艺术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作为书法精英又该何为?言恭达先生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认为首先要坚定对中国书法笔墨的追求,其次要坚持艺术精神的传递。并先后两次主导了“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精英研究展”,认为:“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精英在智慧、情性、能力和艺术觉悟方面均很突出,他们深谙传统,艺术追求源自传统又能结合时代,演绎经典,在具备个人风格的同时完善自我。按照贡布里希‘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的视角,当代中国书坛的精英们是创造当代中国书法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追求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推进作用,对中青年精英书法家的研究也是对当代书法的一次深入研究。”

书法精英都是源自于书法大众,这也是书者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过程。所以,“书法精英”从“书法大众”走出来,并非要脱离社会、轻视群众,而是要起好“标杆示范”作用,力求成为当今书法蓬勃发展的力量,也是未来书法持续发展的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