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過年,發現很多人會貼錯春聯上下聯,你是怎麼分辨的?

豔陽之美


回農村過年,發現很多人會貼錯春聯上下聯,你是怎麼分辯的?

農村過年,確實貼錯對聯的人很多,往往有些讀過書的人都有貼錯對聯的,有些人是確實不懂,有些人在古、今書寫方式的不同上也帶來了混亂性,已致也貼錯對聯。

(正文豎寫,短句從右至左橫寫)

首先對聯的出處一般是上聯的尾字為“仄聲”,下聯的收尾字為“平”聲,即“仄”起“平”收,按照建國以前的古豎寫方式,即“仄”聲上聯貼右邊,“平”聲下聯貼左邊,按照傳承下來的豎寫格式來貼對聯,那麼門上橫批也應該是從右至左書寫(如上圖關山夜月短字句書寫方式及正文書寫方式),而且對聯只有用豎寫方式承上起下才能完整表達預意,所以橫批從右至左寫,上聯貼右,下聯貼左,算是真正貼對了對聯。

(對聯右左貼對,橫批書寫不合理)

但現在的成品對聯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誤解性和混亂性,多數人把現在的“橫寫”從左至右的書寫格式,和嚴格的“豎寫”格式混為一談,認為橫批從左至右寫,對聯也就從左面往右面貼了,即把上聯貼在了門左邊,下聯貼在了門右邊,也有懂“豎寫”格式的人,把對聯貼對了,即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但橫批無法改變,只有按成品的從左至右方式來貼了,這就是大多數人有可能算貼錯對聯的最多原因吧(如上圖),究竟算錯還還算對呢?


基層農人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古代過春節放鞭炮,貼對聯的景象。

人們辛苦勞作一年,年底了,慶祝慶祝,享受勞動成果。

小時候,特別喜歡過春節,那時候只有過春節才可以放鞭炮,吃好的,穿新衣服,還有多多少少的壓歲錢。

現在生活節奏快了,年味也不那麼濃了,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都感覺不出來年味,只有到臘月二十八,貼花花。各家各戶把門神對聯貼出來了,新鮮的大紅紙,或金字,或墨字,才能感覺出來些許年味。

貼對聯講究對仗工整,現在好多人都是買來對聯隨便一貼了事。其實,就像我們學的古詩一樣,講究平仄的,上聯最後一字一般是仄,下聯最後一字是平。新社會也就是上聯在左邊,下聯在右邊。如果橫批是從右往左讀,那麼右邊應該是上聯。如圖:

最後祝大家新年好,新年萬事如意!!!





Ps隨緣9370774


當今傳統文化逐漸在淡化,春聯,對於一些人來說己無所謂了,只要買來貼上去,放放鞭炮就算過年了。哪管你對仗,平仄,押韻,工整。所以,諸君只要留意,無論城市,農村,春節過後去看看,貼錯的比比皆是。多數是上下聯不分,貼得上下不齊,甚至還有把春聯貼倒了的馬大哈。其實貼春聯還是有講究的,春聯分特殊春聯和一般春聯,特殊春聯就是家裡有己故親人(指己婚娶有後及老人),有守孝三年的傳統,春聯也就有講究,當年逝去的春聯在農村貼黃紙的春聯,第二年貼藍色或綠色的春聯,這種春聯多是寄哀思想念之情的,笫三年才可以貼紅春聯跟大家一樣了。

那怎樣正確貼對春聯或區分對聯的上下聯了,敝人告訴你兩個最簡單的方法。

第一,如果是請人書寫的,你拿回家將對聯照摺痕用刀裁開,以裁口為準,右為上聯,左即下聯。上聯貼在門框或牆的右邊,下聯則貼在左邊。左右的區分是你面對大門,右手對著的是上聯,左手對著的是下聯,你分辯上下聯亦如此,

第二,把從市場上買來的印刷體的對聯拆開,大多數會註明上下聯。張貼的時候,你面對著你家大門,以左右手為標準,右手邊貼上朕,左手邊貼下聯,注意上下對齊,平整對稱就行了,保證錯不了!





田地之間一農人



許家七叔


這個提問讓人很反感。實際上,農村貼春聯比 城市講究。

在我的記憶中,農村貼春聯,是一件大事,都是一家之主操辦指揮 ,是不能隨便貼的。特別是大門上的對聯更不能錯。

因為農村更講傳統,那個村都有會寫對聯的“先生”。

現在的城市居民,都是在街上買,誰都能貼,只圖喜慶,沒有人關心對聯的內容。更別提上下聯了。

不信你自己到樓群裡轉一圈就知道了!


李冠朝


古人認為右為上,左為下。也就是你面對的門的右邊為上,左邊為下。古人在書寫,勒石,不管是長文還是短文都是我們面對的,在載體上從右向左豎著書寫。

當然,一副對聯,就應該分上下聯。上聯就應張貼在右邊,下聯就應張貼在左邊!

嚴格地講,你對兩聯的語境,含義不作認真,深刻地考慮,單從字面上很難分出上下聯。

兩聯的關係是並列關係,不是遞進關係,不是說明與被說明的關係。如果是這樣,兩聯合起來叫做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叫對聯。

區分上下聯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看聯語中最後一個字。

"仄"聲為上聯,"平"聲為下聯。

上聯一般是這樣的,例如七字聯中的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叫平仄交替進行。

下聯的平仄與上聯的平仄恰恰相反進行,那麼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平仄問題上,可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必須分明。

現在過春節,大部分家戶已不再自己書寫對聯了,而去市場上買來的,可這些對聯魚龍混雜,很難挑選一副嚴格意義上的對聯,合掌,失粘,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比比皆是,這些都是對聯中的大忌。

還好,大部分對聯末尾的字還有平仄之分!

補充一點:橫批可以從右向左書寫,也可從左向右書寫!

..





聞聲36


今年的春晚,相比前些年,有了不少亮點,其中小嶽嶽和孫越的相聲,天然具有喜感,令人捧腹。

其中,他們談到了對聯,其中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讓我們記住對聯的平仄講究的同時,說不定會成為今年的金句。

看對聯的上下聯,其實沒那麼複雜,你只需記住兩步。

一、看橫披的四個字,如果是從右到左,那上聯應該貼在右;如果是從左到右,那上聯應該貼在左。

二、看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的拼音的聲調,三四聲的是上聯,應貼在橫披第一個字的那一邊,而一二聲的是下聯,應貼在橫披最後一個字的那一邊。

是不是很簡單?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哈哈,上面這幅對聯不必當真。


千年蘭亭


過春節貼對聯是我國的一個習俗。王安石在詩裡面這樣描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想,每個人都有過跟父母一起貼對聯的經歷,那麼有關貼對聯的習慣大家清楚嗎?上下聯如何區分?

1.用平仄方法來區分

看對聯的最後一個字識別: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

2.用張貼方法來區分

對聯的撰寫要求是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這是古代傳承下來的,因為古代人寫字習慣是從右往左寫的。所以在張貼的時候也要按照從右往左的順序。現在這一點已經很難區分了,因為現在很多人張貼對聯都比較隨意。

3.用含義方法來區分

每副對聯在表達上都有特定的含義,所以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更多是在引導作用上。上下聯一般屬於因果關係,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4.用時間關係來區分

舊時在前面是上聯,新時在後面是下聯,這個普遍在過年時候的春聯上有所體現,常用的有生肖和辭舊歲/迎新春之類的。

5.用範圍大小來區分

一般情況下範圍小的是上聯,範圍大的是下聯,如常見的“家和國”之類詞語。

我國古代寫對聯一直是直行書寫,從右到左排列。兩聯張貼時,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現在,由於書寫習慣是從左向右,所以把上聯貼在門左邊的也很普遍。建議貼對聯時根據橫批的寫法去做,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這也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鄉村新天地


我國古版書是豎排,因此看書是從右至左,翻書從左至右。橫排版是從西方引入的。因為英語等西方文字不能豎寫,而且讀書時從左往右看,翻書是從右往左翻,就是今天我們絕大多數看書翻書以及書寫的方式。

因為古人看書從右至左,貼對聯也應當先右後左,也就是上聯必須貼在自己面對的門的右邊,下聯貼左邊。對聯是在門外看的,門內看不到,所以要這樣貼。

買來一副對聯,如何區分上下聯呢?正規的對聯寫法,應該是上聯尾字為仄聲,下聯尾字為平聲。就是上仄下平。市場上賣的一些春聯書寫不規範,寫成上平下仄,也有雙平雙仄,這就要看印製的對聯上是否標有上下聯的字樣。不過,這樣不規範的對聯,最好不買,否則為人恥笑。

門額上的橫批,過去都是從右往左書寫,現在春聯全改為從左至右,這是照顧現代人的視覺習慣。既然約定俗成,也就不必強調了。




直心1


一般上聯最後字庂聲,下聯最後一字平聲。如果上下聯最後一字都平聲,就看內容,一般上下聯有承接關係,承接的那一聯為下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