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換車

故事:換車

九斤在我們村裡是受評最多的人,特別是老輩人只要談到他,沒有不搖頭的,這一切都歸究於他的叛逆,而且十分的厭學,是村裡公認“不聽話”的孩子。他比我大兩歲,卻和我同班,是個不折不扣的“留學生”,年級倒數第一名成為他的專享,在校那是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挨老師打更是家常便飯,就是回到家也是同父親的狂風暴雨常相隨。即使這樣也沒扭轉他的態度,和父親的頂嘴的一句名言“我就讀一輩子小學。”成為我們村最大的笑話。大概是七八年的辰光,我們一起上了初中,但他特別的厭學,甚至嚴重到逃學的地步。為此,他父親拿著棒槌在村裡連路追打都無濟於事,都認為是無藥可救,勉強撐了個把月還是以輟學告終。

輟學回到村裡便成了放牛娃,放牛之外便是滿塘滿壩到處捉魚摸蝦,由於村子前面就是水庫,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活,被他利用的淋漓至盡。魚蝦除了家庭食用外還拿到鎮上去賣,讀書不行但經營頭腦在村裡還真是沒人能比,可惜就是不曉得錢金貴,魚蝦換來的錢全被他換成亂七八糟的五金配件,一有空就見他在搗鼓。老輩們就說他不務正業,活耿是個“二流子”,誰也想不到沒多長時間,他竟然成功裝配了一輛自行車,這可是村裡第一輛自行車。那晨光的自行車絕對是個緊俏貨,有錢都買不到,老輩們旋即改口嘖嘖稱讚:“這娃子還真有點聰明。”

有了自行車出行就方便,不甘寂寞的九斤又開始折騰,他在自行車後座上綁了個自制的木箱子,沿村走戶叫賣起冰棒,開始了掙錢。不得不佩服他當時的眼光,這活辛苦自不必說,且曬的黑不溜秋,不過,他卻是遐意十分。賣冰棍是夏天的活,春秋天他就賣晴綸內衣,反正什麼賺錢就倒騰什麼,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商販。讓村人刮目的是僅幾年功夫,就將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成為當時村裡的特大爆炸新聞。幾乎全村的老小都跑到他家門口去看稀罕,羨慕滿村,也有人嫉妒不甘,紛紛效仿以求致富,可惜,不是吃不消就是少毅力,沒一個成功做到底的。

九斤幹過的買賣還真不少,賣過冰棍和衣服,也販過豬崽、賣過菜,倒騰過魚蝦等等無所不及。老輩們開始誇獎他:“肯幹能吃苦,是個掙錢好手。”為做生意方便,他將摩托車換成了三輪車,正當紅火之時,九斤又生舉措讓人詫異,他說國家都在改革開放,小打小鬧掙不了多少錢,趁著發展的機遇,要到縣城去做鋁合金門窗及裝修,絕對是個掙錢的活,閉塞的山村哪曉得什麼“改革開放”,村人說他是有錢作怪,甚至說他是在作死。但不管怎樣,九斤還是到縣城去了,從此在村裡再也沒見到過他,猶如消失一般,九斤也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但大多不看好。

時間到了九八年的重陽節,也就是九斤離開村子的第三年,他凱旋而歸而且是風光無限,一向無消息的他,竟然鳥槍換炮開著“桑德拉”榮歸故里。聽說還是鄉政府特地邀請回來,和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們牽手互動,活動結束又特地回到村裡,在村長家擺了兩桌,把村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全請了來,每人還給二百元紅包。村裡沒有不誇獎的,都說他致富不忘本、有錢不忘根,那辰光剛興起稱有錢人為“萬元戶”,九斤自然成為當之無愧的村裡第一個“萬元戶”,其實大家小看了他。

故事:換車

九斤成為老闆後,大夥很少見到他,因為他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城裡人,但家鄉觀念卻沒忘記,每年的重陽節都會趕回來,與老人們同樂已成慣例。除此之外還積極為村裡做善事,見村頭的大塘老是塌方影響村民出行,是他出錢又出人花了好幾萬給整治一新,聽說村裡的加工房因年久失修,過於破敗甚至威脅到村民的安全,他二話沒說出資翻新。二00年村裡修水泥路資金有缺,他又一把拿出十萬元交給村裡,村民們一致要求在路邊為他豎個功德碑,聞訊的九斤當即趕回來,硬是把該碑給毀了,他說:“為村裡父老鄉親出點力本就該當,如果要豎碑就把原意給變了。我還得感謝政府和鄉鄰呢!”大家有些摸不著頭腦,九斤說:“感謝政府改革開放呀,不然,我怎麼能先富起來?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我才有這個老家呀!”

成功後的九斤其口碑相當好,為人也極為低調,他的公司做的很大,但每次回來仍然開的桑德拉。其實,他有幾輛豪車,什麼奔馳和奧迪都有,但他說那是公務用車,和鄉親們在一起,不能顯得生分。他的豪車對於村民們一點都不陌生,因為,無論村裡哪家只要有紅白喜事,九斤的豪車從來沒缺過。

故事:換車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