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知道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師收入還不如自己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的時候,會怎樣想?

I一生忠橙I


小徐老師,本科學歷,在一線工作了20年,月薪3500元,不僅不如當地的農民工,更不如一個初中剛畢業就外出打工的孩子。

倒退三十年前,我們中小學期間寫作文《我的夢想》,班上有一半的同學都會寫長大後我要當一名人民教師,像我們的老師一樣播種知識,收穫希望……小徐老師從上小學時,就喜歡當老師,看到每一個喜歡的老師,我都會學著他們的樣子,想象著以後我長大後當上老師,也要像他們這樣教學,像他們這樣對學生。

我小學的時候寫《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我們老師給我的批語是:“好孩子,相信你一定是個好老師的!”;中學時,我寫作文《長大後,我將成為你》,我的語文老師給我的批語是:“你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把你學到的更多的知識講給你的學生們聽,讓他們上你的課時如沐春風,如飲甘霖!”

然而,我現在終於當上語文老師了,我每天將我幾十年的知識積累真誠的分享給我的學生們,我努力兌現著我兒時的夢想,我老師對我的期望,然而,再讓孩子們寫《我的夢想》時,學生們想當演員的,想當歌手的,想當工程師的,想當設計師,想當舞者的,想開店當老闆的等等五花八門,我竟然找不出一個寫自己想當一名“老師”的學生來。連當科學家的都少了。

我曾經用一節課的時間跟學生溝通,為什麼你們現在不願意當老師了呢?

同學們在我的鼓動下,慢慢七嘴八舌打開話匣子:

“老師經常捱罵,不但我們學生罵,家長也罵。”

“老師工作太無聊,整天面對學生的升學率中,成績啊,調皮搗蛋的學生啊,沒個好心情”

“老師,你看我們現在誰願意學習啊,將來會有更多的人不愛學習,所以老師會越來越難幹。”

“老師工資太低了,教過我們的很多老師都跟我們說了無數次了,說一個月才兩三千塊錢,僅夠吃飯的……”

“是啊,我爸給人家裝修房子,裝一套房子一週時間能賺一萬。”

“我爸出去給人蓋樓房,每個月也能達到八千。”

“我姐中專剛畢業去大型超市當售貨員,一個月工資加提成也能賺四五千呢。”

聽了同學們的話,我不得不承認,老師工資確實少得可憐,我教了二十年書,才掙三千多塊錢,最後我開玩笑地對學生們說:“你們的老師掙這點工資,還整天為了你們的學習成績提高操碎了心,還不是為了將來你們能比老師們掙的多,你們還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們老師嗎?”

初三的學生也鬼得很,異口同聲的說:“老師,您放心,我們不會淪落到你當老師的地步。”

這是小徐老師的親身經歷,目前全國將近80%的教師工資低已是公認的事實,不用我們說,學生和家長都知道。所以最直接的影響和想法就是:他們不會再選擇當老師,工資低又衍生出一系列問題,諸如:地位低,人人可欺可辱,風險高等等,在這個勢利的社會,學生們面對工資如此廉價的老師除了不會選擇當老師外,相信還有一絲瞧不起老師,認為老師沒啥能耐吧。


指尖教育帝國


想起宋小寶的小品中的一句話:瞧不起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的確,教師的工資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很久以前就都這樣了,原來,我生活在縣城,不大的縣城,有兩家大單位,一箇中學,一個是毛巾廠。男中學老師一般找對象的首選就是找個毛巾廠的女工,那時很多女工都不願意嫁給教師,嫌棄他們工資低,而且窮酸,外界傳言,老師就是一塊錢都會斤斤計較。我好幾個老師,對象都是毛巾廠女工,長得不咋滴,但對老師頤指氣使。工資低不但找不到好對象,就是在家都是沒有地位的。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社會現在對老師那麼多牢騷,但我從中可以看到,老師的地位確實在提高,因為人們不會去關注比你低的人,對身邊人的帶魚提高卻倍加關注。現在起碼能夠達到中游的水平,當然,在外打工的工資肯定很高,但他們的付出也很多,受苦受累,不是在家裡人能夠體會到的,相對來說,他們很尊重,羨慕老師。照他們的話講:工作不累,而且又雙休和假期,一年下來也就是工作8個多月,卻領著13個月的工資,如果這樣算下來,工資其實已經不低了。

見到很多老師自己抱怨的,其實,這也是很矛盾的地方,打工者很少有抱怨的,他們一旦對工作不滿,他們會換另一份工作,就像良禽擇木而棲。

我沒有抱怨,很知足的感覺,因為我把工作當成了我修行的手段,當成我練本事的地方。

曾問起孩子“長大了想幹什麼”,竟然很多的孩子說:當老師,當一個像您一樣的老師。我很感慨,其實老師的狀態很容易感染孩子!

其實,如果給我一次再次選擇的機會,我也不會幹教師,為什麼?因為,我認為有更能體現我價值的地方!

我沒有被歧視,我活的像一束光!瞧不起我的肯定有,我無暇顧及他們,不會把一點時間留給不值得的人!

我知道看過的老師不會點贊,但我想說,與其像怨婦一樣抱怨,不如努力去自己改變!


寐語小築


我就遭遇過一次這樣的尷尬。

一天,一個學生跟我聊天。

學生:老師,你現在一個月工資多少?

我:你知道嗎,我現在最討厭別人問我兩個問題。一個是年齡多大,另一個是工資多少。我絕對不會告訴你,我一個月工資才4000多。

學生:老師,你一個月才4000多,我不信,我隔壁老王叔,初中畢業在廠裡做電焊,差不多10000保底。

我:他那是技術活。

學生:老師,那你乾的也是技術活啊。你老說我們是生鐵,想把我們煉成鋼。那你是鍊鋼工人👷?

我:你們不是鐵,你們是爛泥,爛泥扶不上牆。我們最多就是個泥瓦匠。

學生:老師,你罵人。罵我們是爛泥。我爸就是幫人做房子的泥瓦工,今年承包了我們村裡的道路硬化,我媽說去年一年幫我弟存了30萬。

我:你爸真能幹,幫我問下你爸還收徒弟不?那樣我就不是你老師,我可以叫你小師妹了!

學生:但是我爸跟我說,讓我以後努力當一個老師。

我:為什麼?

學生:我爸說女老師好嫁人,工資低點也無所謂。

我:你不是有個弟弟嗎,你爸希望他做什麼?

學生:我爸跟我弟說,你以後千萬別做老師,工資那麼低,連老婆都娶不到。

我:(這時一群烏飛過)嘎嘎嘎~


男援北喆


記得那一次開學,學生來老師那裡交學費,好像是學費每人499塊錢,當時沒有零錢去找,所以每個學生就先交500塊錢,之後統一每個同學退一塊錢,記得有好幾個學生,交完500塊錢的學費之後直接說老師不用找了,反正你的工資也不高,那時候我只是默默的笑了笑,說到時候都會退給你們的。


正是因為是老師,雖然收入沒有學生家長高,但是在很多學生的心目中,仍然對老師懷有崇敬感,所以當他們知道老師的工資不高時,大部分學生可能會對老師懷有同情,但是不會看不起老師。

但是現在經常會在網絡或者是電視中看到,有很多貴族學校的學生,因為受家庭情況的影響,他們可能在學校裡經常炫富,所以說,把老師根本不放在眼裡。因為這部分學生可能覺得,自己無論能否學到知識,家裡都會為他安排的最好,或者有的學生完全是因為老師工資比較低穿的比較寒酸,從而從心理上瞧不起老師這個職業。

總而言之,當學生知道老師的工資不如自己父母高的時候,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因為接受到老師所傳授的的知識,從而從心裡面尊敬老師,但是有的學生卻不一樣,他們本身受家庭影響,對金錢就比較關注,所以說得知老師的工資沒有加長高的時候,可能從心理上真的瞧不起老師。



饕餮視聽


筆者是一名中小學老師,如今在村級小學教書。在一線工作了十幾年,大學本科學歷。每次說自己的工資的時候,別人都不相信,其實我也不相信,可是工資卡上寫得很清楚兩千多。也曾經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每次我(教師)的工資反而成了大家調侃的話題。

我讀初中的時候的理想是想當一名教師,我覺得我肯定比我的老師要教的好,而且我將來不會打學生。最後我真的當了一名教師,我也真的不會打學生,因為現在的學生不能打,打不起。

想想我的現在,回憶之前讀書的時候,惹老師生氣,感覺對不起自己的老師,那個時候老師的工資更低,好在那個時候學生比較聽話,老師的話也比較權威。老師一聲怒喝,學生整節課都乖乖的聽講。

有一次班會課(當時筆者是九年級班主任),讓學生寫自己的理想,班裡五十五位學生的理想都很豐富。有想開面包店的,有想學修車的,有想當老闆的,有想當漫畫家的,有想去南方打工的,有想去服裝店當店員的……總之,沒有一個學生的夢想是想當教師。這不應該啊,想我上初中的那會兒,班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願意當教師。現在怎麼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當教師呢?

我就問學生,當教師不好嗎?還可以和學生一起,天天能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還有寒暑假,你們為什麼不願意當教師呢?

“老師,我都不愛學習,將來要是當教師,豈不是自己找氣受?”

“我爸說讓我初中畢業回家幫忙養豬,家裡有幾百頭豬呢,將來不用發愁。”

“我爸爸是村裡的電工,每天給別人接線,畢業之後就讓我跟著學。”

“老師,你的工資太低了,我爸吃頓飯的費用都比你一個月工資高……”

好了,停下來。不能再問下去了。人各有志,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同學們自己的選擇,只要能自食其力就行。想到自己辛苦一個月還不夠人家家長吃頓飯的,聽來確實有點扎心。怪不得,教師都管不了學生了,當然教師的工資學生怎麼會知道?大概有老師抱怨的時候,學生聽到了吧。

筆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作為教師一定不要再問學生為什麼不願意當老師,因為學生的回答,讓老師無言以對,比較扎心。作為教師,也不能自卑不是。老師也是自食其力的,每一個行業的工作者都值得尊敬,包括教師。


一師者


這麼看:

一是學生的老師教書二十年,工資不如打工的父母……這個學生可能有幾種想法:1.老師工資真不高,我幸虧大學畢業沒有做教師,同情自己的老師;2.我父母就該比我老師收入高,老師多好,雙週假期,寒暑假,一年教幾節課,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日頭曬不著……還拿這麼多工資,我父母一天假期也沒有,才比老師多那一點……老師你知足吧!3.學生不表態,不評價,人家不管老師怎麼樣!4.要是教師體罰過的一個學生,像河南那位打老師的……說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二是兩個比較對象不是一個體系,不能比較。一個是打工的,一個是教書的,兩個頻道……沒有參考價值……有時打工的一天可以掙好幾千,有時候就沒有活,沒錢……教師是鐵飯碗,還有很多補貼,醫保,社保,公積金,十三月工資……勞動方式,強度,都不一樣……二者互相攀比……

三是教師收入的比較對象應當是行政事業單位員工……即使這樣,不同地區差距也很大……有的地方教師有物業補貼,住房補貼……有的地方就沒有……

四是再說教齡二十年,也才四十多歲,還有很多五十多歲的老師呢?他們也要比一比……

五是教師要增加收入,還有很多方面奮鬥,職稱,特級,勞模……樣樣都提高收入;還有業餘活動,當然,補課已經禁止,可以藉助自己知識能力課餘時間創收……編教輔,自媒體,網校,微課……

總之,學生看到教書20年的教過自己的老師,會有很多想法……有同情,也有不滿,甚至還有不屑……老師們打鐵要靠自身硬,不要管人家,讓人家說什麼……


追求有趣


一學生課堂上問我,一輛蘭博基尼多少錢?

又有一次,我換了個手機,其實是二手的。但學生問我,老師你那個手機是不是剛出來的某款?

老師,你有沒有車,是多少錢的?某某老師都有。

以上類似的問題,經常有學生問。

現在有的學生也是用有色眼鏡看人的。

一個老師,平時穿著時尚一些,有房有車,學生上課都更喜歡。

相反,如果一個老師,穿著樸素,經常走路或騎自行車來校,學生都看不起,即使這個老師實際上也有車有房僅僅是喜歡樸素喜歡走路而已。

但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不夠成熟,看問題都很表面。

現在一個班級裡學生家裡的貧富差距很大。平時教學中能看出學生之間的攀比,攀附現象。

有的學生平時零花錢都沒有幾塊錢,而有的學生買一副乒乓球拍都是幾百塊錢的。

上學期,我所在學校,初二一男生的乒乓球拍花了七八百買來的,有一次課間活動時候,乒乓球拍在乒乓球場遺失了。

該學生從初一每個班去查,進一個班級就說他700多的球拍被人偷了。要求每個班的班主任也要在班上說一下。

那個學生,平時在學校走路都帶風。各位自行腦補一下那個畫面。


鈉鎂鋁老師


如果這位學生曾經夢想過長大當個老師,他頓時會覺得人生簡直成功了一半,沒選教師這個行業。

如果這位學生正在上師範類的大學,必斬釘截鐵地告訴自己:自學另一個專業,不當教師。



我入行26年,月薪剛滿4千。其中的滋味是酸澀的,在家長面前收入不如她們在工廠流水線上班的,年齡又比她們大得多。異樣的眼光會不會飄過來?在家長會上,老師們講話的底氣憋了下去。你有什麼資格在年輕的父母面前振振有詞地談教育?她們站在時尚的前列,陽光朝氣;她們比我們懂經濟效益,時間產出經濟。我們彷彿受打擊了,我們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人?光輝在於每天對學生叨唸不止,在於向家長提出些建議?在於除了教學之外做些七零八碎的班主任工作?

想起上初中那會兒,我的理想是當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小學起,一位位老師就是我的榜樣,他們知識豐富,孜孜不倦地教育著我們。我把心中最出色的這個秘密告訴了我最好的同學,那一刻的自豪至今還能浮現心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也能形容實現了理想的我的感受。



在學生談理想的系列習作中,剛畢業那幾年,我鏗鏘有力地向學生描述教師的美好。如今,我沒有勇氣再向學生提起"我的理想是當老師"。更不敢問他們願意當個老師嗎?我擔心學生童言無忌,赤裸裸地撕開那層遮羞的面紗,以後該用什麼心態來教育我們的學生。在這裡,發現自己有點虛偽,那是不敢直面現實的貧脊,還要孕育豐滿的內心世界。"老師要有一桶水""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你是老師啊!?"

"貧窮的聖人",聖人是社會對教師的期待,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教育一線上幹了二三十年,拿著4千的工資過日子,緊巴巴地算著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呢。

但夢想還是要有的,我們多麼期待加薪!

但工作的積極性還在的,我們面對著祖國的花朵,又怎敢怠慢?

但一如既往著我們的光輝之路,雖然吐槽著!


晨聽鳥鳴


會怎麼想?老師還是老師唄!

筆者自己就是個很好的說明。90年剛分配工作工資500元不到,就已經比很多學生父母收入低,而且低很多。筆者工作的四星級高中在一個鎮上,而這個鎮人口現在人口規模二十多萬,早前有小上海之稱。筆者初工作時,還有部分老師辭職進入工廠工作,有的單位普通工人工資幾乎是老師的兩倍。學生都知道教師收入低啊☺☺☺。現在,教師收入是提高了,還是比不少父母低,比外出打工的父母更低(2018無錫平均月收入5320元☺☺☺,筆者姐姐家兒子外出打工必須必300元一天)。

筆者工作的是蘇南,從全國範圍而言,很多教師收入都比打工的父母低。學生知道這點不會大驚小怪的。老師的話還是要聽,該學習還是學習。

教師不是學生的父母,要靠收入滿足他們的物質條件。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是知識,要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際上學生更看重教師有沒有真本事,會不會教書?素質高不高?

收入低怎麼啦?收入低仍然要腰桿挺直嘍!教師靠本事吃飯!靠能力吃飯!無愧於心、堂堂正正站在講臺上上課!學生不會因為教師收入低看低老師,他們還是比較單純、沒這麼複雜!


Scarett


自古以來就有“餿先生,刮大夫”的說法,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說教師、醫生這兩個行業的人沒錢、比較窮,因而“餿摳、小氣、精於算計著過日子”。刮大夫的“刮”早已變了味道,成了能搜刮、會賺錢的代名詞;而餿先生的“餿”依然還是那個餿摳、算計著過日子的樣子,說是窮困潦倒也不為過!

在很多人眼裡,選擇當教師,就意味著選擇了清貧的生活。“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這個觀點是有一定歷史淵源和一定道理的,口口相傳,思想延續,在許多人意識中,教育就是一個清水衙門,無論如何老師也富不了。在父母的思想薰陶下,實際上小孩子早就有了這個思想觀念,完全不必“當學生知道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師,收入還不如自己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的時候。

“別人騎馬,我騎驢,後面還有挑擔漢”,教師的收入水平就是介於“騎驢”的狀態。對於那些富有的“騎馬”人,教師是可望而不可即;對於那些“挑擔漢”,教師倒有一絲“師道尊嚴”的顏面尚存。大多把當老師作為職業理想的孩子,家境差不多都處於“挑擔漢”的狀態;而那些家境處於“騎馬”者狀態人家的孩子,對於教師職業往往是不屑一顧的。這些話說的尖刻了些,而尖刻的話常常都是大實話!

尊師重教絕對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思想上、口頭上、政策上,而是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自命清高是過去做老師的窮酸境界,必須富起來是現代全面小康社會老師的基本要求。“皮之不附,毛將焉存”,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作為保障,師德再高尚的老師也無法安心“傳道授業解惑”;真正要使“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就必須首先解決老師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馬雲和任正非都一致表示“讓最優秀的學生成為教師,教出更優秀的人”,他們只不過是“站著說過話不腰疼”罷了。那些高精尖人才在“高大上”的行業動輒年薪百萬或千萬,讓他們來做年薪不過十萬的教師,真以為他們好騙嗎?現在不是共產主義,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好吧!人的思想境界還遠遠達不到“只求奉獻,不計得失”的崇高境地,何苦如此地來苦苦苛責老師,讓老師具有“超越時代”的道德水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