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志願填報乾貨上場!投檔表和專業表的另類用法,你知道嗎?

2019志願填報乾貨上場!投檔表和專業表的另類用法,你知道嗎?

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沒有磚家高大上的理論,只有土得掉渣的卻很實用的乾貨。近期又增加了不少新朋友,今天,針對前期不斷有家長朋友提到的問題,介紹或者重複兩點小知識,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第一點是:高校歷史錄取數據的準確性有多重要?

第二點是:投檔位次表到底有多大作用?需要三年以上的數據嗎?

2019志願填報乾貨上場!投檔表和專業表的另類用法,你知道嗎?

​1、論歷史數據準確性的重要性

今天,哥第一次想到做全國各省市大學分專業錄取數據,以前都是用一所就做一所。很多家長把專業數據的準確性看得比什麼都大,說如果不準確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錄取。這簡直等同於要了孩子的命啊!當然了,沒有專業錄取數據,想做到“壓專業線”錄取,幾乎不可能。或者報高了,取不到;或者報低了,浪費分。

但是,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專業數據只是一個一個的點,我們不是報一所院校一個專業。再準確的數據,也是歷史,不可“刻舟求劍”。

理論上,大平行志願導致高校錄取生源的“扁平化”現象特別突出,同質化問題特別嚴重。很多家長重視數據的準確性,也是很有道理的。問題是,如果你對歷史數據過於重視,就會忽視其他更重要的變量影響。所以,哥對專業錄取數據的態度是:大體須有,但不要太較真。

2019志願填報乾貨上場!投檔表和專業表的另類用法,你知道嗎?

​2、投檔位次表的正確解法

近期,看到不少網友留言,說投檔位次表沒用。哥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兒搞笑。如果投檔位次表沒有用,為什麼各省《志願填報指南》無一例外地提供?這當真是個問題。

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一定要綜合分析影響志願填報除歷史數據之外,更重要的影響變量。對啊,如果考生人數不變,招生計劃不變,投檔位次表的確是沒什麼用的,看專業錄取位次數據,基本就差不多了。問題是,很多高校不發佈專業錄取數據,那除了投檔位次表,怎麼解呢?無解。

2019志願填報乾貨上場!投檔表和專業表的另類用法,你知道嗎?

所以,結合考生人數變化和招生計劃變化,活用《投檔位次表》和《專業錄取位次表》,才是志願填報選院校定專業的核心。

很多志願填報專家強調,投檔表也好,專業錄取數據也好,一定要看三年以上的所謂的“趨勢”,把自己弄得莫測高深。哥覺得這純是瞎扯。其實,錄取數據的波動趨勢只是表象,招生計劃的變化,才是本質。

很多大學三年錄取專業都有不少差別,不少專業今年招明年不招。這個時候,先根據招生計劃調整情況,來推投檔位次的變化情況,再來根據“三區法”,也就是專業錄取位次排序後“冷、熱、中”三大區來預判專業錄取位次。

2019志願填報乾貨上場!投檔表和專業表的另類用法,你知道嗎?

聽不懂?比較繞是吧?舉個例子說明:某高校2018年在貴省投檔位次是50000名,2019年減少了一半計劃(2018年山東這樣的事兒真發生過)。怎樣來預判今年投檔位次和專業錄取位次呢?

教大家一手:模擬“砍掉”一半專業,直接盯中區專業錄取平均分對應的位次,基本就是實際投檔位次了。然後把所有專業,特別是冷區專業錄取位次全部按比例往上提就對了。

所以說,投檔表是管圈定範圍的,而專業表是用來定點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是不是這麼回事?至於是否需要三年以上數據?不需要。有朋友參考10年數據失敗的先例在前面呢,會用是關鍵,不在於多少年。

怎麼樣?大家看懂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