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井陉县天长镇石桥头村,是一座千年古村。一座宋代古桥,一座千年古庙,一条秦皇古驿道遗址,展示着古村落风貌。石桥头村具有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先后入选河北民俗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百年传承,脸谱勾画性格鲜明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用黑、白、红等油彩勾勒演员脸谱,秘法勾画性格鲜明,佩戴古装行头,采用少林及洪拳的对打套路,演绎着三国及梁山等经典故事,统称“红脸社火”。由“武会班主”执“帅旗”在锣鼓助威声中,带领全体社火演员,先祭祀、踩街、跑阵,演出中按回次出场。

除头回(场)“一马追四寇”外,均是先展示拳脚后操练兵器,先单打,再多人组合对打表演,鼓点激情高昂与演员打斗交相辉映,呐喊声与口哨声此起彼伏,围观群众激情高涨,使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按故事情节分成:

头回“一马追四寇”,“一马”为关云长,手持大刀,“四寇”为张角、张良弟兄四人,脸谱为白、黑、花、素脸,手持长枪,头戴雉鸡翎;二回“司马懿火烧葫芦峪”,反映三国时司马懿战姜维、马岱、魏延的故事;三回“鲍石安”,反映唐朝鲍石安为民除害痛打朱龙、朱虎、朱彪、朱豹的故事;四回“莲花湖捉韩秀”,反映清朝黄三泰、杨祥虎、孟金龙、肖银龙活捉韩秀的故事;五回“朱仝上梁山”,反映美髯公朱仝被黑旋风李逵、赤发鬼刘唐、大刀关胜、鼓上蚤时迁四人抬上梁山的故事。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古村社火:独特的“一马追四寇”

井陉红脸社火,头回子都是“三战吕布”,唯独石桥头社火头回子是“一马追四寇”。

这里有个动人的故事的!

清末民初,高殿、康天保、孙万文等村民,请来井陉于家村于师傅传授社火技艺,于师傅德才兼备,不打不骂,一招一式教会了,“朱仝上梁山”,“莲花湖捉韩秀”,“司马懿火烧葫芦峪”等五回子(场)社火。石桥头村的徒弟们苦学勤练唯恐落后。尤其是孙万文,一学就会,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一次酒后闲聊,于师傅无意中说起于家村的保留节目“一马追四寇”,孙万文借机细问,于师傅告知:“不是我不传给你们,怎奈是族规不可违啊!”第二天,于师傅后悔酒后失言不辞而别。

于师傅气走了,大伙都着急,村民高殿说话了:“谁能把“一马追四寇”社火偷回来,我出一口袋小米!”孙万文自告奋勇,背个挎筐,扮成拾粪,白天在于家村踩点,晚上叫了四个人,趁黑夜爬墙头各学各的,终于偷学成功。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正月社火一亮相,于家人不干了,谁把保留节目传给了石桥头村?于师傅百口难辩,被逐出于家村!

几年后,石桥头人听说此事后悔漠及,经多方打听找到于师傅,接到石桥头村,好吃好喝养老送终,葬在本村西莲寺后。

2010年5月27日于家民俗文化节,石桥头社火受邀到场表演“一马追四寇。”石桥头八九十年代鼎盛时期达到十四回子,且多半是在山西带回来的技艺。石桥头社火传承再艰难,一马追四寇不能丢。石桥头人没有忘本,始终坚称:“井陉于家艺人传授!”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武功沉淀,巡演20余村名声远扬

普通社火表演,兵器都是单刀、大刀、长枪、剑、棍等为主,很少有表演三节鞭、双节棍、流星等软家伙的。石桥头社火最经典、叫好的保留节目就是软兵器回子。社火中主角叫“驾辕来”,兵器是长枪,四个人各拿三节鞭、双节棍抡起来猛砸,“驾辕来”双手举长枪抵挡,三节鞭必须练到收发自如,抡的劲小,伤到自己,鞭靠后不叫好,太靠前容易伤人。

常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许多懂门道的观众,都喜欢看石桥头社火的软兵器表演,那叫一个精彩,都是硬功夫啊!

井陉石桥头红脸社火:“一马追四寇”的故事

石桥头村红脸社火历经百年风雨,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融合、创新和发展,凝聚着传承人梁吉成、孙四小、王金荣、王录英、王三忙等人的心血,八九十年代属鼎盛时期,达到十四回子(场),演员30余名。

每年春节正月,社火在周边20村连庄会巡演,在井陉天长镇、北正乡及矿区一带享有盛誉。2007年5月入选县级非遗。2004年,井陉县“建设杯”武术大赛获二等奖。2005年,井陉县“供电杯”武术大赛获优秀奖。2006年,井陉县第十三届民间艺术表演获一等奖,2010年,井陉县第十七届“林业杯”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大赛获三等奖。2014年,首届农民艺术节“桃林坪杯”社火表演赛获优胜奖。(文/侯福顺 图/王会良)(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