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坏的结局,是54岁成为孤儿,很多人看哭了

妈咪读呀特别企划

今晚本想早早休息,无意中看到央视关于清明节的策划,请一些路人说说他们最想念的人。不知不觉竟然潸然泪下。人世间,最怕的事,是子欲养而亲不在。那一个个暖心的故事,让心变得柔软起来,泪点就这样被轻轻触碰。

有时候,亲人对我们的好,胜过我们回馈的百倍或者千倍。

人生最坏的结局,是54岁成为孤儿,很多人看哭了

01

讲述人:小娜

我是家里的独女,还有一个弟弟。但家里最宠爱我,尤其是我的爸爸。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找了一个我喜欢的人。然而结婚时,我俩年纪都轻,也不懂得彼此谦让。有一次拌嘴,说着对方就动手了。

我立即给家里打电话。我爸爸,带着我妈以及我们家族的其他亲戚,一屋子人到我家里给我撑腰。老公当着所有人面给我道歉,还写了保证书,保证以后再不动手。

后来,我妈告诉我说,“你爸当时发着烧,正在医院等着瞧病。接到你电话,立即出门给我打电话,让家里人都一起过来评理来。”我听了,又心疼又心暖。

02

讲述人:刚仔

父亲老了,70多了,有点老年痴呆。有一天带他去散步,他指着一棵树问:这是什么树?我说:“是柳树“。走了一圈,回到刚才那个位置,父亲又问:“这是什么树?”

我不耐烦,吼了过去:“都说了是柳树,爸你脑子怎么回事,这么不记事,10分钟前刚说的。"

几年后,父亲走了。翻他的遗物,才发现他有写日记的习惯。然后,我翻到几十年前,父亲记录到笔记,然后就崩溃了。

日记里写:“今天儿子两岁半了,带他去公园里,他问我那是什么树?我说是柳树。过一会居然又忘了,我就又告诉他。前前后后,答了9次。”


人生最坏的结局,是54岁成为孤儿,很多人看哭了

03

讲述人:微笑向暖

今天这个日子,我特别想念我的爷爷。家,以前在农村,爷爷那时候最爱吃糕点。每次,他先给我和弟弟吃,然后剩下一点,他才吃。

后来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带着我和弟弟来到大城市。我们就渐渐回去得少了。等回去的时候,就到镇上去买按斤称的糕点,带回给爷爷吃。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买得起单个的糕点,可是爷爷已经不在了……我很遗憾,每当我吃到美味的糕点,我就会想起爷爷。

04

讲述人:茗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你离开我和妹妹已经20年了。我常常想起你,不知道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那天,我去拍了一张照片。小姨说,长得和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05

讲述人:妈咪读呀

那天搬家,偶尔从一本书里掉出一页纸。本想随手扔掉,发现纸叠得工整,纸边微微发黄。我打开来看,是父亲的一封家书。

十几年前,我刚从南方温暖的城市高考到北京来念书。大学头一年的第一学期,刚入冬就冻得不行。给家里挂电话说,好冷。没多久,我就收到父母寄来的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我那会爱美,第一感觉是衣服这么厚,太难看。在电话里不仅没说感谢,还满是怨言。

随衣服一起来的,还有父亲的手写信,上面写:

你到北京第一年,注意保暖。我和你妈特意去找地方定做的,你妈让人多加了羽绒。注意别感冒。爸爸,xxx年xx月。

彼时,豆大的水珠浸透纸背,夹杂着悔恨、自责,复杂的情绪滚滚而来。

著名作家张洁在自己54岁的时候,妈妈去世。她说:比起4岁成为孤儿,54岁成为孤儿苦多了。她把对母亲的怀念写进书籍——《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印象里很深的一句话是:我终日为他人着想,很少为自己的妈着想,总是想着“来得及、来得及”,妈的日子还长着呢,好像妈会永远伴随着我……我甚至荒谬地想,妈还年轻着呢,虽然我知道谁也无法永远活着,但轮到妈身上,却永远无法具体化。

现在,我们这代人已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最是精力都转移到自己小家的时候,也恰好是父母最需要包容的时刻。子欲养而亲不待,着实苦楚。想一想,而今最幸福的事,还是膝下承欢,父母安康。

趁父母身体健康,多带他们旅游,哪怕就是家附近,他们也会开心得像小孩。

面对他们的提问,多一点耐心。他们真的很怕给我们添麻烦。

行孝需及时,趁父母还能陪伴左右,对待他们就像他们对待我们自己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