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怎么理解?如今已反过来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俗语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中璀璨的章节,俗话说:“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这句俗语可能在长辈之间流传甚广,因为关于传宗接代的事情,长辈们对此看得很重。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都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虽然说到了开放的年代,女性在社会上还是会遭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那到底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观念呢,还要从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起来。

俗语:“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怎么理解?如今已反过来了!

“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句面意思不难理解。一家人生个儿子,可以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香火延续,更多的给一个家庭带来富贵。但如果说一家人没有儿子呢,就算是家财万贯,等女儿长大之后出嫁到别人家,这万贯家财又有谁可以继承呢,富不长就是这个道理。这句俗语就非常典型地表达了关于男尊女卑的问题,中国传统历史上男女一直都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关系,男性可以打仗可以种地也可以延续香火,女性则是负责家务事和一些织布贩卖之类的小事情。为什么说要儿子的想法要比女儿强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俗语:“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怎么理解?如今已反过来了!

在更远的原始社会,男人始终是狩猎打仗的主力,男人在聚居生活中的地位要高于女性。再到后来的封建社会,更多的对女性添加了很多约束和礼节,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低下。传统的传宗接代问题,生孩子的姓氏跟随问题,都显示了生男孩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俗语:“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怎么理解?如今已反过来了!

生男孩,对于一个穷困的家庭来说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体现在改变家庭命运之上。在古代,穷苦家的孩子,若是能够苦读寒窗十年,再有上天保佑,考取了功名便可以衣锦还乡,彻底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就算是没有读书的孩子,长大了也可以成为家里的壮年劳动力,种地农活都是一把好手。“女子无才便是德”生女孩注定没法考取功名,这也是很多人愿意要男孩的原因。

俗语:“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怎么理解?如今已反过来了!

关乎生儿还是生女的问题,放在现在的社会,人们的观念都得到了改变,不再对生女儿抱有偏见,男女平等的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所以现在又流行了一句俗语:穷养儿,富养女。在农村如果普通人家里有好几个男孩,那么找对象绝对是困难的,因为彩礼钱都出不起。女儿就不一样了,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嫁个好老公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