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跑,不管别人,成为跑得最快的那个。”


4月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了日本的新年号“令和”。这也意味着,从2019年5月1日德仁天皇继位之时,全国将会改用新的年号,而现任天皇明仁的年号“平成”,也将在4月30日停止使用。日本平成年代即将落下帷幕。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从1989年1月明仁天皇继位,30年间日本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巅峰、泡沫的破灭、经济增长的停滞和消费的衰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平成年代也经常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从“十年”、“二十年”再到“三十年”,日本好像一直在“失去”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著名的经济学周刊《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曾经在2002年发表了对日本的评论,这也是“失去的十年”最为盛行的时期。

“街道很干净,几乎没有吸毒问题,也很少听到抢劫这个词,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国家吧。列车正点运行,绝大多数人穿着整齐,即使是再普通的人也买得起高级点心。在这种富裕的国度中生活的人们,平均寿命很长,税率很低,失业率远比欧洲低得多,也比美国低。但打开报纸一看,都在说这个国家处于萧条与危机之中。”在得到这样的观察结果之后,作者立刻就抛出了疑问:“难道世界上竟会有这等怪事?”

20年之后的今天,难道日本变得更糟了吗?

所有的危机感都是从美梦中痛醒来的警觉。故事还要从战后说起。

在经历了上世纪中叶被军国主义裹挟的狂热之后,昭和年代的后半部分显得生机勃勃,几乎和全世界一样,战后不断完善的自由体制与Baby Booming一代特有的昂扬风貌交相辉映,日本也乘着世界大潮,开启了一场经济的奇幻漂流。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日本实现了经济的全方位崛起,特别是昭和年代最后十年,是继日本50年代到70年代高速增长之后又一个繁荣时期,被称为日本战后经济“最最辉煌的十年”。八十年代,日本创造的GDP曾达到美国的70%。

制造业方面,钢铁、汽车、机床、半导体等产品产量在70、80年代纷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日本的家电出口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利润奶牛,由此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市场上,20%的半导体器件、30%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设备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各国汽车年产量

金融方面,日经指数于1989年年底达到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38915点;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6年—1991年,日本在海外投资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与此同时,投资海外的不动产成为很多日本企业的选择。1985年日本对美国不动产投资额为19亿美元,到了1988年,这一数值增长到165亿美元。

到了1989年底,日本土地资产总额约为2000万亿日元,是美国土地资产总额的整整四倍,所以有人当时称,“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用皇居的土地就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大”等等。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日本人的心态,在昭和最后的十年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大家都深信日本即将超过美国,都认为未来必然将会是日本的时代,而不是美国的时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傅高义还曾经撰写《日本第一》一书,盛赞“日本式的管理方式的先进之处”,并且希望美国能够从日本崛起中吸取经验。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沉浸在这种洋洋得意的氛围中。当时的经济学研究者野口悠纪雄后来撰文道:起初他发现日本到美国留学的学生数不胜数,可是却没有大批的美国学生来日本深造:“全世界最优秀的头脑都集中在美国而非日本,然而日本的经济实力却凌驾于美国之上,我在直觉上感到这肯定不对。”

1987年,野口悠纪雄在《周刊东洋经济临时增刊近代经济学系列》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因泡沫而不断膨胀的土地价格》的文章。不过当时,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多少经济学研究者的赞同。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就像墨菲定律所说的那样,会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到了1990年,一切增长戛然而止。1990年夏天,日本土地价格开始下降,之后就是经济全面崩盘。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急转直下,1990年3月跌破三万点,10月跌破两万点,并最终在2001年9月跌破一万点。1991到2000年之间,近200家金融机构破产。危机不但没有在短期之内结束,反而造成了日本长期的经济低靡。1990年到2018年间,日本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左右,无法追赶美国,也逐渐被新兴市场国家赶超。

现在还有很多人拿日本经济与泡沫经济时期进行比较,比如目前日经平均估值水平相当于1989年的几分之几,地价仅相当于当时的几分之几,资产损失达到了多少万亿等等。但很显然,将理性的经济体与泡沫经济相比,这本身就是不妥当的。

还有一种观点,把日本与同时期的其它国家相比较,傅高义当时的说法是“日本第一”,但是现在,日本的综合竞争力可能会跌落到中国甚至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之后,人们将这一点视为日本衰落的标志。

但日本不像美国,有足够的国际政治权力去赢得经济机会,或者使用世界美元输出通胀来应对风险。日本也不像新兴市场国家,因为它们完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历史的角度看:财政状况恶化、经济长期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非婚和少子化以及消费需求减弱几乎是所有发达市场经济体在当下的共同难题。

总而言之,“失去的三十年”是一个国家从阵痛中清醒,但仍然回味着往日旧梦,而不免产生的一种失落感。不过,这种想象中的持续危机曾经对平成时代的经济复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失去的三十年”是日本经济重塑的“哀兵之策”,因为这有利于缓和美国对于日本市场封闭的对立心理,而在一种被人同情、被人忽视的情况下低调发展。但是相应的,日本必须承受大量负面宣传带来的社会问题。

对于平成时代的精神生活而言,这种意志涣散和需求的衰退,或许也是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战后出生,奋斗在昭和年代的人们常常自诩有一种“昭和男儿”的英雄气,而对平成风貌抱有一种痛心疾首的态度,常常说年轻人是“平成废物”。虽然不能否认,这种价值否定与大前研一观察到的“低欲望社会”一脉相承,但也有偏见暗含其中,试问哪一代人不是上一代眼里“垮掉的一代”呢。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社会风貌而言,平成年代都更像当下的中国: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步步面临增长的压力、意志的涣散、焦虑和需求的衰退呢?我们又何尝不在忍受着别人的冷眼与非议暗自摸索呢?在我们的时代,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跑步向钱的人,有高举大旗的人,有唱着挽歌的人,他们各有选择,但谁也不知道二十年后,他们能得到了怎样的结果。

许知远曾经问罗振宇,怎么看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罗振宇说:“这就是一个跑反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站在世界的中心呐喊:我们不能彼此逃离、不能以跑反的姿态狂奔。你可以喊,但没有用。”“我挺可怜那些在唱挽歌的人——你怎么还能这样浪费生命呢?”“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跑,不管别人,成为跑得最快的那个。”

跑下去,这可能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最简单也是最深刻的道理。

平成年代就要过去了,我们依然还会怀念它。

那个号称“卖了东京,买下美国”的日本,到底怎么样?

精彩回顾

“开挂”的新媒体从业者

有多少大佬可以重来?

郎咸平&欧神:他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在看“一起分享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