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打仗冲锋,我要登第一船;遇难涉险,我必须站第一个;若有牺牲,我要做第一人。”这三个“第一”出自解放军上尉军官罗昊的日记。2013年7月14日,当危险来临的那一刻,罗昊如同他日记所写的那样,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用热血和生命履行了自己许下的铿锵誓言。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江苏盐城是罗昊的家乡,年仅28岁的他,静静地长眠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隔一段时间,一名叫孙良东的排长总会如约而至,来到江苏盐城烈士陵园,来看望他的老指导员罗昊。五年前,孙良东还是一名班长,在那艘即将倾覆的冲锋舟上,罗昊对他奋力的那一推,永远地定格在了他的记忆中。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2013年7月14日,原第12集团军“朱德警卫团”破障三连的官兵们一大早就来到海训场,进行“海上卸载平台”重难点课题的攻关训练。按照训练计划,连长刘延辉率先带领第一艘船出海,这时指导员罗昊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告诉刘延辉,自己学的是舟桥专业,所以由他率先出海更合适。就这样,罗昊从刘延辉手上把乘坐“第一舟”的机会“抢”了过来,随即带领8名战士冲向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当时罗昊在船头担任指挥员,班长孙良东则在船尾负责操作操舟机。然而,在风高浪急的海面上,操舟机突然熄火,失去了动力,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状况发生后,罗昊来到船尾排查故障,想重新启动操舟机,但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时,暗涌突然袭来,冲锋舟摇摇欲坠,就在舟体翻转的那一刹那,罗昊双手猛地一用力,一把将处在危险位置的孙良东推下大海逃生,自己却被螺旋桨击中头部,倒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经过一番波折,落水的官兵全部被营救上岸,并立刻把昏迷不醒的罗昊抬上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2013年7月14日11时30分,在医院的手术台上,罗昊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2011年初,罗昊开始担任破障三连指导员,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就有多次救人的经历。在一次爆破分洪课题实爆中,一枚手榴弹在爆炸前突发意外,罗昊毫不犹豫地将战友压在自己的身下,手榴弹爆炸后,罗昊满身是土,好在两人都无大碍。而就在罗昊牺牲的前一天,他还带领战友营救了11名遇险游客。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在大家的印象中,罗昊是个热心肠的人,心里总装着别人。罗昊牺牲后,战友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摞厚厚的献血证,上面有他几年来无偿献血的记录,总共3100毫升,甚至还有他献骨髓的记录。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生死时刻,舍己救人的行为不仅出于罗昊作为一名军人的本能,而且这种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中,他心里想的永远都是别人。如今5年多的时光匆匆而过,在罗昊生前的部队,每年新兵入伍,都要听现任指导员讲述罗昊的故事;官兵入党,要到罗昊纪念厅宣誓;立功受奖,要向老指导员罗昊报告。

指导员为救战士牺牲,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无偿献血证

罗昊不愧为新时期革命军人的楷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他的精神也必将激励一代代官兵,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