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母乳不到10分钟就睡着,睡不到五分钟就醒,宝宝不好好吃一天太累了,宝妈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xiangping_sdk


宝爸来硬答一个。我快速给出我们的经验和总结。

这个回答给阅读慢的读者,大家不用拉两屏那么多。

这种情况我家四个月的女儿也偶尔会发生。

我们总结了一下,这是睡眠节奏没有调整好。

最佳的活动顺序是吃-玩-睡。

如果变成了,玩-吃-睡,那么喝奶和睡觉两件事情就太接近了,很可能宝宝已经困了,没有精力好好喝奶,导致喝奶不足,结果进而导致睡不安稳,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方法是,从早上开始,坚持按照吃-玩-睡来进行调整。如果宝宝吃完就想睡,尽量让他多清醒一会,逐渐拉长清醒时间,最终完成节奏调整。

当然,宝宝闹腾可能也有别的问题,比如发育敏感期、生病了。

爸妈们要给足耐心,细心观察宝宝到底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希望能够帮到你。


满满爹:北大硕士奶爸,把养娃当做再次成长的机会。

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如何把娃带得更好。


满爸说baby


“奶睡”老母亲们的世纪大难题啊!要想解决问题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原因:

一:为什么宝宝会没吃饱就睡着呢?

1:母乳吃不到10分钟就睡着,是因为母乳含有促进宝宝睡眠的镇静因子。

2:宝宝含着乳头,跟妈妈有了连接,安全感得到满足。宝宝会很安心

3:宝宝吃的太累了,我们常说用尽了吃奶力也搬不动。说明吃奶真的很费劲。

二:方法

1:吃奶时,摸宝宝的耳朵。拉拉耳垂。

2:弹脚心

3:看宝宝快睡着时候,换边吃。动一动又醒了

4:快睡时,给他换纸尿裤,换完再吃。

5:用吸奶器吸出来,奶瓶喂看看能吃多少?吃完是否能睡得久点。

三:如果没吃饱,就用以上方法喂饱,如果宝宝吃饱了哭,那可能宝宝是睡得不安心。这时候就要用其它方法来处理

1:睡眠环境的设置,不要太安静了,太安静宝宝反而会怕,因为在子宫里是很吵的。

2:还不会翻身的宝宝,可以包襁褓睡。模仿子宫的样子。

3:播放白噪音,类似吹风机,扫地机等声音。


郭郭亲子


奶睡的原因影响,也就是入睡的时候是吃着奶入睡的。在夜里醒来的时候,就希望继续用吃奶的方式睡回去。这和饥饿无关,是入睡方式的一种复刻。

宝宝睡不好,简直成为每位妈妈的世纪难题,没有之一。而其中的频繁夜醒,则让妈妈最为崩溃。一提及这个问题,妈妈们都同仇敌忾,想必是被半夜哭闹的宝宝折磨的不行。

宝宝频繁醒,原因有很多。饿了?明明刚刚才吃完!尿尿了?摸着还是新换的纸尿裤!身体不适?翻身反醒?着凉?太热?

全部排查下来,实在是没发现什么异常,天啦噜~

以上带娃心路历程,大概是每一位妈妈都有过,最后都以奶睡“缴械”投降,一晚上折腾喂奶,都是常有的事儿。

宝宝夜醒正常吗?

实际上不止是宝宝还是成人,一晚上的夜醒都差不多的。只是大人们夜醒侧一下身,换个姿势就能睡着。所以夜醒是正常的。如果一次都不醒,那根本就不可能,也不正常。

每一次的夜醒原因是不是一样的呢?

比如说昨天宝宝因为拉便便醒来,前天因为饿了而醒来等等。夜醒的原因主要分为七个:作息问题,入睡方式,喂养状况,睡眠环境,发展阶段,社会/情绪,痛理性问题。

作息的问题

太晚安排宝宝入睡,导致宝宝过渡地疲倦,就会出现夜间频繁夜醒;对于小一点的宝宝来说呢,如果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也会导致夜醒比较地多;此外呢,就是一些爸爸妈妈回来的比较晚本身或就是晚睡的,可能就会吵到宝宝,造成夜醒;若宝宝处在并觉期,在白天小觉可能睡得混乱一点,对整体的作息都是有影响的,也会因此带来比较多的夜醒。

入睡方式问题

比如说孩子具有一些需要大人参与的睡眠方式,奶睡、抱睡等等。拿奶睡来举例,如果孩子奶到睡着之后半夜发现妈妈的乳头不见了,就会夜醒了。另外一个在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里面很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白天和晚上的入睡方式不一致,白天奶奶或者外婆在家抱睡,晚上妈妈回来是奶睡,这种入睡方式会给宝宝带来迷惑的信息,也会造成夜醒。

如果哄睡到完全睡着的话,那睡着之后的睡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发生改变。宝宝一旦发现这样的变化,他的警觉系统就会启动,然后就会夜醒。

家长的夜醒回应方式也非常的不一样,有一些家长的回应方式会不确定而且相对比较复杂的,比如说先尝试抱哄,抱哄不行就喂奶,奶了还不行就会继续抱哄。这实际上会让宝宝感到非常迷糊的。

喂养情况

最常见的是睡前没有吃饱,所以夜里呢就会醒来找奶吃带来夜醒。有些宝宝呢白天吃奶的时候都是睡前吃的,吃一吃就睡着了。这种迷糊奶会使得宝宝并没有吃到完全的饱,也可能是没有吃到后奶,所以他的进食效率并不高,晚上呢也比较容易醒来找补。

还有些宝宝呢,他的进食习惯还不是很规律,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饿都没有谱,这样就会导致夜里醒来没有规律。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呢,睡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不利于入睡的食物,比如喝饮料吃巧克力或一些辛辣的容易胀气的食物等等,也会使得孩子夜里睡不踏实。

睡眠环境

房间的光线在夜间的变化,突如其来的噪音,穿盖不合适,干燥等等。都会造成宝宝夜间醒来。

有一些大孩子在睡前会用手机或者Ipad看动画片,这本身会使得宝宝的神经比较兴奋,很难平静下来。即便是睡着了,晚上也更容易醒来。

发展阶段问题

最常见的是大运动发展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宝宝学会翻身、坐、爬、扶站、学会走路这些阶段。这些发展期间,宝宝有可能夜间不断的练习,从而造成更多的夜醒。

除此之外呢,在宝宝掌握了一些新的技能的时候,比如学会叫妈妈啦,能找到藏起来的东西等等,都可能会带给宝宝前所未有的体验,使得夜间比较兴奋引发较多的夜醒,而且醒来之后比较难再睡回去。

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所需要的每天的运动量就更大,如果“放电”不充分,精力耗散不够,也会使得夜里不好睡或者是睡着之后不安稳,总是翻来覆去。

心理情绪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亲子的依恋关系的质量,有很多全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白天是没有办法很好的陪伴孩子的,宝宝就会通过夜醒的方式希望和爸爸妈妈们重新取得联结。

还有的妈妈呢是有产后抑郁的,或者是因为缺觉造成她的情绪比较的波动,这些情绪都很有可能会去传导给宝宝,造成宝宝积累一些情绪,带来宝宝的夜醒。

大一点的宝宝夜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夜间恐惧的现象,比如说有夜惊或者是做噩梦,这一种夜醒是非正常觉醒。而且夜惊和做噩梦本身是有区别的,夜惊会出现 在上半夜,孩子会表现出来是收到惊吓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的醒来。而做噩梦呢可以发生在任何的时段,孩子做了噩梦之后通常会醒过来,也不存在叫不醒的状况。不管是做噩梦还是夜惊,都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如果是经常反复的出现,比如说每一天都出现,那么可能和孩子白天所积攒的压力和担心有关,需要更多的关注一下。

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会产生较多夜醒的时期,分离焦虑期。孩子会很担心睡着后妈妈会离开,所以会夜醒更多来确认妈妈是不是还在。

病理性问题

病理性问题如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过敏、湿疹等,都会带来夜醒。对于这些特殊时期的夜醒,我们也不能太苛责孩子,尽可能的提供足够的安抚就好了。

既然造成夜醒的原因这么多,我们怎么判断夜醒是什么引起的呢?

正常的状况是宝宝在入睡1-2小时的时候,会从深睡当中半醒过来,有些宝宝会翻动一下就又继续睡回去了,而有一些可能就会出现梦游或者是夜惊的现象,这就是睡眠周期交替时的短暂觉醒。之后宝宝会回到深睡眠当中去。

在入睡后大约3小时之后,会出现第一次的快速眼动睡眠,一晚上会出现6到7次这样的睡眠阶段,在每一次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会出现一次短暂的觉醒,有时候也会从浅睡当中醒来,凌晨3点之后的这个浅睡醒来的频率是更高的。这种觉醒宝宝很可能会彻底的清醒,并且希望你能帮助他睡回去,也就是平时我们上奶安抚的时候。

从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小朋友的夜醒模式也可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前半夜醒的多一点,入睡后的1-2个失眠周期是非常易醒的。而入睡3小时后到了下半夜,可以有3个小时以上的长觉;而有一些宝爸呢,前半夜会有4小时以上的长觉,第一个长觉结束之后就会开始1-2小时的夜醒。

这两种夜醒也有原因上的区别,前半夜的夜醒和后半夜的夜醒的原因是不同的。前半夜的夜醒大多出于情绪,或者是过度疲倦还有过度的刺激有关系;后半夜的醒来则是和睡眠联想,饥饿需要以及肠道活跃有关系。

还有另外一种令人头疼的夜醒,叫做习惯性的夜醒。这种夜醒是完全没有规律的,或者是在固定时间习惯醒的,这种夜醒是整夜都挺多的。

总而言之呢,找到夜醒的原因,宝妈们就能很快避免这些误区,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宝宝的睡眠增加促进剂。


更新线

---------------------------------------------------------------------

宝宝奶睡较复杂,奶睡之所以让妈妈感到委屈,是因为次数太多了,对此深有感受。

在这里先普及一个概念,宝宝每天24小时的奶量是固定的,此消彼长的,也就是说白天吃的多,晚上就吃得少;晚上吃得多,白天就吃得少。如果是新生儿,在几周内奶量会迅速增长,但奶量基本上变化不大,6个月后引入辅食后母乳的量逐渐降低。

总结一下经验关于宝宝夜奶的情况,0-3个月按需喂养,2-3小时喂养一次;3-4个月的时候2-3次夜奶,或者是3-4小时喂一次;5-6个月的时候1-2次夜奶;7-9个月时就只有一次夜奶了。

通常妈妈们反映:通常宝宝早上五六点起来吃了一次奶就睡了,这样还算夜奶吗?有一个晨奶的概念,但没有这个理论,界定比较模糊,通常认为入睡后的8-9个小时,比如九点入睡,5点以后的奶,这些奶都叫做晨奶。这个晨奶和起床之后的第一顿奶还不同,不管有没有这顿晨奶,都建议宝宝起床后的第一顿奶都要固定吃一次,吃得少可以,如果不吃是会影响到一天的喂养规律。

产生频繁夜奶的的原因是多元的,第一是生理需求,宝宝九个月的的时候,如果白天摄入正常,发育良好,胃容量是可以保证夜间不用吃的。所以在九个月之前,夜奶都有可能存在月龄需求,如果是早产宝宝或者是其他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宝宝,这个月龄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另外在妈妈白天上班没有办法提供陪伴的时间或者是改变了家庭环境或改变了照顾人之后的情况都可能使夜奶频繁,或者没有了的夜奶又恢复回来了。这种夜奶可能发生在任何月龄,和饥饿是无关的。同时当孩子生病了,不舒服了,或者是自己睡不回去了,都期望妈妈用喂奶的方式帮助自己睡回去。

还有一种夜奶原因,是奶睡的原因影响,也就是入睡的时候是吃着奶入睡的。在夜里醒来的时候,就希望继续用吃奶的方式睡回去。这也和饥饿无关,是入睡方式的一种复刻。

夜醒和夜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通常夜醒很多的宝宝也会有夜奶很多的问题。但是要澄清的是,频繁醒不一定和夜奶有必然关系的,不能宝宝醒来了,就以为宝宝是饿了而强行喂奶,这样就有点太随意了。是不是选择消除夜奶,就要回归到妈妈的初心,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想要戒掉夜奶的?

夜奶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私事,不要迫于群体压力而选择去戒夜奶。如果你认为喂夜奶的次数是可以承受的,同时你和宝宝都休息的还不错,那么你完全可以选择继续去喂夜奶。

但是如果喂夜奶已经严重影响到你和宝宝的身体健康,甚至已经影响到整个家庭的作息,那么你就可以考虑断夜奶这件事情了。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断夜奶不见得可以改善睡眠,有可能宝宝还会继续夜醒,而且你没有奶睡这招帮他睡回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呢,可能会让你感到更加筋疲力尽。

断夜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所以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缓解筋疲力尽的感觉,最好可以 从生活的其他方面下手,比如多增加一些与自己独处的时间等等。

另外很多妈妈着手断夜奶的事情,都是因为要马上恢复工作了,怕白天上班晚上夜奶承受不起。非常理解妈妈的辛苦,从宝宝的角度考虑呢,如果你是全职工作的妈妈,那么夜间就是一天之中和宝宝建立连接的时间,宝宝会希望通过吃奶来与你建立重新的连接,消解一天没有你陪伴的这些失落的情绪。同时呢,夜间喂奶也能帮助妈妈维持奶量。

还需要注意一个概念,有很多妈妈觉得断了夜奶就是要彻底断奶了。所以对于断夜奶有点踌躇不前,其实断夜奶和断奶完全是两回事,你完全不用担心断夜奶会使宝宝对奶不感兴趣了,更不用担心宝宝摄入量不够,在很多时候,断了夜奶反而会促进白天的进食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喂养状态。当我们决定要去减少或者消除夜奶的时候,首先要从宝宝的生理发展阶段的需求开始入手,看看宝宝所处的阶段适不适合减少或消除夜奶,然后就是做好其他的准备工作,比如建立睡前仪式啊,规律作息啊,改善睡眠环境,和其他的家人共同协调好。

改善操作:

1. 先保证白天的摄入是充足的,在黄昏的时候提供密集喂养,或者是睡前再加喂一次奶,保证睡眠之前是吃饱的,不是过撑的;

2. 其次可以通过半小时延长法,循序渐进的增加夜间两次喂食的时间间隔,先观察宝宝目前的进食间隔,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30分钟,每天如此,直到达到可以接受的时间间隔。比如今晚2小时一回,明晚就是2.5小时一回,后天3小时一回。也可以选择隔一天拉长30分钟。

3. 同时也可以选择减少宝宝的喂食量,这个方法适合瓶喂的宝宝,妈妈先可以记录宝宝的进食量,然后每天晚上减少30ml,当宝宝的夜奶可以控制在1-2次的时候,总奶量在30-60毫升的时候,妈妈就可以考虑彻底消除夜奶了。

如果宝宝每次只吃30ml夜奶就可以再次入睡,宝宝可能就不是真的饿了,此时宝宝很可能只是对奶瓶产生了依赖,有些宝宝依赖奶嘴一样,保留这次夜间进食,是利大于弊的。

以上是根据家里带娃所积累的经验和平时学习的书籍、课程所分享,纯手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辛苦的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