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章证照该由谁来管,如何避免股东、高管拒不返还?

_她夏了夏天丶


↑关注“有法365”,立刻解答你的法律问题!


记得先关注哦,不然以后就找不到啦!

我是有法365的企业小助手,针对该问题,给大家做出解答:


公司公章证照的保管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1)制订公章证照保管及使用制度,明确公章证照的使用流程,并要求公司全体人员均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公章证照的使用流程;


(2)可以在制度中指定专门的人员保管公司的公章及营业执照,同时指定由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公司的财务了类专用章;


(3)严格执行专人专管的制度,明确只有指定的保管人才能直接保管和使用公司的公章证照,包括股东、高管在内的公司其他所有人员使用公章证照都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避免公司股东、高管直接持有公章证照的情况。


如果您有相关的法律疑问,或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无法处理,还欢迎您关注公众号“有法365”,咨询有法365企业小助手!我们将以最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决问题!


有法365


公司公章及证照究竟由谁来保管,涉及公司控制权的安排。

实践中,公司公章的使用和管理事关公司的重大经济利益,牵涉公司命脉。因此,公司财务负责人常由大股东安排或控制,公司公章就由财务负责人掌管,其他股东一般也不会提什么意见。

如何避免股东、高管使用公章证照后拒不返还?

在股东之间没有纠纷和特定情形时,通常不会出现借用后拒不返还的现象。

但是,在股东之间存在矛盾、纠纷爆发前,控股股东就需防患于未然,加大对公章证照的管理,必要时,不再将公章证照借出,而是由其安排的关键人员直接持公章证照与使用人去现场盖章或使用。

人力?财力?嫌麻烦?

千万别!这个小成本,与造成公司的巨大损失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太多的股东纠纷或控制权争夺中,公司公章和证照对公司话语权纠纷的威力不可小觑。

比如,公司股东纠纷不可调和时,小股东想通过打官司来解决,或者只有诉讼这一条道可走,但小股东没有公司公章,又不是法定代表人,公司股东会也无法控制,想打官司都难!

有的小股东会找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正当理由,将公章、营业执照等借出,使用后不再返还,而是直接控制,开始下一步的“股权战争”,大股东陷入完全被动局面。

因此,股权一号建议:公司股东可以就公司公章及证照的管理达成一致意见,作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并约定具体的保管人、使用审批流程、使用用途、使用人、归还地点、使用监管人以及违约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强化规范管理,避免公司法律风险,也避免公司财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只制订了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对不按公司规定使用公章证照造成公司损失的情形加以经济方面的约束,制度可能流于形式,极有可能不利于公司发展。

当然,制订公司公章证照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加强公司风险防控,维护所有股东的合法权益,达到人和财旺,实现创业梦想。

公司除了公章外,合同章、财务章等也非常重要。在特定行业中,公司的资质证、许可证等直接影响公司的业务和发展。这,都需要作出使用上的妥当安排。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股权一号头条号已推送过一些有关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真实案例,涉及公司法律和诉讼筹划的技巧整合,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更多公司公章证照及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技巧、商业智慧,请关注股权一号头条号,有专业股权律师为您服务。


股权一号


公司经营中的公章、营业执照一般由办公室人员管理,使用要经过审批才可以;发票专用章等归财务部门保管。之所以会产生公司证照纠纷,大部分是股东之间争夺公司控制权导致。因为谁控制了上述证照,谁就可以对外代表公司经营业务。一般这种纠纷都是原来持有证照的人被股东会、董事会免职,而拒不交出上述证照。

一、制定公司公章证照的管理及使用规定,并严格执行

股东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公司公章证照的使用流程,也可以专门制定公司公章、证照管理及使用规定,建立、健全公司公章、证照的使用制度。

二、严格公司公章、证照的移交手续

制定公司公章、证照的使用签收规定,无论谁使用公司公章、证照,均在交接手续上签名确认,以防将来不知公司公章、证照去向及无证据证明由谁把控的问题。

三、利用公证固定证据、加强证据效力

当遇被罢免人员拒不交出公司公章、证照的情况,公司可以发函给被罢免人,要求其按时交出公司公章、证照,并办理以上函件及手续的公证,解决将来诉讼时证据效力的问题。

四、起诉被罢免人要求其交出公司公章、证照

被罢免人拒不交出的,新任的法定代表人诉至法院提起公章、证照返还之诉,要求被罢免人及时交出。起诉书由公司新任法定代表人签字,同时需要提交公司股东会等会议记录证明其身份。

五、采取财产保全降低法律风险

由于证照对外直接代表公司,在诉讼期间,被告往往会利用证照签订合同,合同对于善意第三人而言是有法律效力的,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风险,应该在诉讼之前提出申请,对上述公章、证照采取保全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