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古代的靈山衛,是今天黃島轄區曾經的中心城鎮,歷史上是當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如今靈山衛最突出的古樹,有四棵老銀杏,街西邊城隍廟前面有兩棵,街東邊幼兒園裡有兩棵。

幼兒園裡的兩棵距今有500餘年,大約在明朝弘治年間栽種。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幼兒園裡的銀杏枝繁葉茂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古樹與兒童共同茁壯成長

靈山衛城隍廟的兩棵大銀杏,大約栽種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600餘年,頂天立地,古風儼然。古代城隍廟是為了祭祀本城守護神,祈求降福當地百姓,而修建的具有道教性質的寺廟。因此兩棵樹與城隍廟一起,受到靈山衛與周邊百姓的保護與瞻仰。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城隍廟就在西街上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廟前兩棵銀杏

廟與樹和諧共生,已經成為一體,青舍綠樹,高低相比,遠看則景色天成。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從城隍廟西側遠眺

城隍廟立於珠山腳下,風水俱佳,大樹由此地利,幹天不旱,雨天不澇。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遠處是小珠山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山與廟遙相呼應

參觀完城隍廟,小編又去了王進士老宅。王進士為清朝的王請試,因康熙年間考中進士,民間遂稱之為王進士,延續至今。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王進士府西門

靈山衛的城,靈山衛的樹

王進士老宅已處於高樓大廈的環圍之中

靈山衛的銀杏因古城而栽種,古城因靖海戍邊而立,百姓則因移民而來,歷史文化更因人民群眾的生生不息、艱苦奮鬥,而逐漸沉澱下來,越發變得厚重。靈山衛古城及周邊所衍生的文化,與古膠州緊密相連,相得益彰,各為特色。今天古城牆已不見蹤影,只是停留在父母的記憶裡,時代終究是要變化的。昨日她也曾經,迷失在文化不自信的迷茫中,但是文化的熱情火焰一直壓抑著,終有一天她的子孫後代,她曾經的臣民後裔,會舉起這個文化的火炬,讓那個古城文化精神復甦,讓那些古樹更加青春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