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如何確診患者有糖尿病?

志平君


很多人對糖尿病的診斷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空腹血糖不高自己血糖就沒有問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對於血糖高的患者來說,多數是先出現一些症狀,人們才會意識到去醫院就診,比如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包括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即“三多一少”),除此之外還可以出現皮膚乾燥、瘙癢、飢餓感,視力下降、視物不清,經常感到疲倦、勞累,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焦慮等表現,當然每個人對血糖高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有時也可完全無症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血糖(空腹一狀態下)的正常範圍是3.9---6.1mmol /L。

而糖尿病又分好多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的糖尿病。

一般而言,對於糖尿病的確診,我們會根據患者出現的上述某些症狀

如果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11,1mmol /L

或者

空腹血糖(空腹狀態指至少8小時沒有進食熱量)或 ≥7.0mmol /L

餐後2小時血糖 ≥11.1mmol/L

如果滿足上述診斷標準,基本上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

當然,臨床上還有葡萄糖耐量實驗(就是喝糖水給或是吃饅頭,還有的醫院吃泡麵😃來檢測血糖水平的一種方法),還有糖化血紅蛋白(大於7.0%)等其他診斷標準!

而一旦確診糖尿病,就要遵醫囑好好控制血糖了,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血糖控制不好,主要會影響各種血管,比如心腦、周圍等大血管,還有一些視網膜、腎臟等小血管,還會引起各種神經病變! 所以,控制好血糖,任重而道遠!

我是小小住院醫,十一少年遊,真誠為你解答相關醫學疑問!


十一少年遊


醫院當前確診糖尿病的檢查主要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

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如果有疑惑,會隔日再測一次,若超過,則確診!)

但是,血糖超標一定是糖尿病嗎?一定是二型或者一型糖尿病嗎?

我們的身體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調控機制,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飲食不及時、頻繁低血糖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比如老糖友都知道的蘇木傑反應,也是一種應激反應,就是低血糖後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有時嚴重低血糖導致反應性高血糖,可持續數日之久。這是因為身體為了規避低血糖傷害,體內胰高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素均顯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後會出現高血糖。

除此,還有某些藥物如抗癌藥、利尿藥、腎上腺素、皮質激素、異煙肼、利福平、降壓藥、他汀類降脂藥、避孕藥和一些止咳糖漿等引發的血糖升高。以及由內分泌疾病引發,比如生長激素瘤、肢端肥大症、皮質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真紅細胞增多症等引發的繼發性糖尿病。

常規血糖檢測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

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繼發性糖尿病呢?很難,這是常規血糖檢測不能做到的。那麼醫生能通過與患者溝通識別嗎?同樣很難。

必須明確,只看血糖指標無法判定你的糖尿病類型!即使糖耐量實驗,如果沒有明顯的胰島素分泌減少,也同樣無法判定類型。

糖尿病的診斷單憑症狀和血糖、尿糖極不可靠,因為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尿糖測試則受到腎糖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而血糖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動態變化。

最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並沒有修正這些疏漏,反而將糖尿病確診的空腹血糖從7.8降為7,這樣做是把更多高血糖當成糖尿病,讓藥企賣出更多藥物,對糖尿病確診無半分好處。



糖尿病有四種主要類型,一型、二型、應激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絕對不足,二型糖尿病與胰島素不足和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引起,這些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繼發引起的糖尿病:應激性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是指在嚴重應激狀態下,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暫時性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是暫時性糖尿病!如果在應激狀態實施藥物胰島素降糖治療,要麼藥物失效,要麼可能出現低血糖狀況加重應激。

也許你一直認為的二型糖尿病,其實正是應激性糖尿病卻被錯誤治療!大量應激性糖尿病或暫時性血糖高被誤判為二型糖尿病,這絕不是開玩笑。二型糖尿病中只有15%胰島素減少,85%存在胰島素抵抗,在85%的胰島素抵抗中,除了一些嚴重高脂血症導致的胰島素效率低下以外,大部分抵抗的來源,是胰高糖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一些升糖激素在起作用!我有理由相信,應激性糖尿病佔比,可能超過其他類型。

只檢查血糖,不檢測升糖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導致血糖高的情況,誤診漏診情況極易發生。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糖尿病被錯誤治療2年之後,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類型,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只有極少數有經驗的醫生,能通過經驗和與患者溝通識別出應激性糖尿病(因為血糖檢測結果無法識別),更少的醫生會用利血平、艾司唑侖等抗應激焦慮藥物來平穩血糖。

當前,由於壓力、高負荷工作等應激導致的血糖高情況異常普遍,去年,全國醫院中的護士由於熬夜加班,新增一萬多例糖尿病,這一類大多應該屬於應激性糖尿病,而不是二型糖尿病。

瞭解一下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演變

我國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最初沿用的是1979年糖尿病診斷與分類委員會,在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上提出的診斷標準,即空腹≥7.8mmol/L和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之後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將診斷標準定為空腹血糖≥7.0mmol/L和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俗稱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這個標準也基本為WHO所接受,此後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2009年12月29日,美國糖尿病學會公佈的2010年糖尿病診療指南中,在糖尿病的原有診斷標準之外又增加了一條,即HbA1c≥6.5%也可診斷糖尿病。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和美國內分泌學院也採納了這個標準。這個變化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可以看出,糖尿病診斷標準變得越來越嚴格。但是除此之外,對漏洞和誤診沒有任何彌補。

記住這個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一個自發性保健組織,一個神秘的組織,手眼通天背景強大,做出過很多的“關鍵”決定。

包括曾在美國營養膳食指南中,建議糖類食物的比例從55%提升到60%。

我國現在採用的膳食寶塔,還是1992年美國農業部給出的美國營養膳食指南的翻版,裡面就有ADA的影響,那裡的糖明顯超標。

你聽說過應激性糖尿病嗎?你可能只聽說過一型、二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吧。作為公認能夠治癒的應激性糖尿病、以及多種繼發性糖尿病,被從病理、常規診斷、到治療都選擇性屏蔽了。

這貌似已經不是誤診的問題!

我不願意再說醫療中有多少黑幕,見仁見智吧。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都是乾貨!在悟空的411個回答。

有血糖問題,可在評論區留言。關於更多慢病調理,可查看我的悟空問答,之前療養院指導慢病康復,多種慢病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裡面。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關注轉發!


vista說養生


醫院確診一個人是不是患有糖尿病不是用嘴巴說也不是用眼睛看,而且通過化驗血液得到結果才知道是不是患有糖尿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通過血常規的抽血化驗結果如果血糖值大於3.89-611這個範圍可以說是糖尿病,糖尿病也分初期中期和晚期一般到了中期就很難控制了需要胰島素和飲食同步進行,而且糖尿病對飲食要求十分高多吃或者吃錯都會引起血糖升高。


那麼糖尿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般來說如果化驗出我們得了糖尿病很多原因都是我們自身有問題造成,首先得糖尿病它有遺傳因素和後天因素造成,相同的是遺傳和後天的原因都需要我們認真對待認真去控制,不會說後天的可以控制,遺傳的就沒有辦法控制任由其發展,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患有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是我們體內胰臟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然後導致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血糖濃度就會升高最後導致糖尿病。也可以說是我們身體產生的胰島素不足,糖代謝絮亂而引起我們的血糖升高最後成為糖尿病。眾所周知糖尿病不是什麼傳染性的疾病所以說很多情況引起糖尿病都是跟我們的飲食和環境有很大關係,大量吃進高熱量,高脂肪,產生身體肥胖,營養過剩,缺乏運動都會引起糖尿病所以我們在飲食上要做到熱能攝入適當、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維生素充足這樣就會減少發生糖尿病疾病的發生。



所以我們平時要多運動,因為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熱能,糖尿病有遺傳性如果我們的父母都有糖尿病那麼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要定期檢測血糖的有沒有什麼變化,如果有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讓醫生早點介入治療因為糖尿病初期控制很重要,一旦到了糖尿病中期那麼你面對的困難會更多而且不一定能控制的好血糖的變化,希望血糖高的人要好好控制好病情不要惡化,因為糖尿病可以併發症成糖尿病足病和腎病最嚴重克可以發展到尿毒症。


腎判官


典型的三多一少+連續三次非同一日血糖高於正常值


_78345220


血生化中的糖化血紅蛋白反應近三個月血糖控制情況,但做糖耐量試驗是判定有無糖尿病標準


飛得更高40186597


抽血化驗,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中華夢龍集團


到內分泌科抽血檢查,好多項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