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只有回到老家才感觉有年味?

一杯清茶胜过美酒无数


现在过年除了回老家过年成了自己最重要的期盼外,假期已经没什么可指望的了,至于年味是不是那么浓,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我从十多岁离开老家,算下来也有四十多个年头了,掐指算来,真正在外地过年的念头也没有几年,大部分年份还是都要回老家过年,只有回老家才感觉叫过年,正如大家所说,不管年纪有多大,都只有回老家,才有过年的味道。

小时候盼过年,那是因为家里穷,过年了我们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肉,可以走亲戚,你来我往,大半个月就算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现在天天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天天吃肉,但是走亲戚,拜年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每年回家,那时父母年轻,看着他们做年饭,带领我们去给祖宗敬菜,给长辈上坟,这也是体现年味的一种形式,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只要看到父母大人还健在,还叫着我们这些已过六旬的人的小名,那种亲切感真的是无法形容,我真不敢相信,要是有一天老人不在了,我们还能不能回家,还能不能体现过年的味道?每当我想到这里,一种失望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实年味就是一种乡情,乡情就是年味。我有几年援藏的历史,其中有两年就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回不了家,那种思乡之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到现在我都无法想象那年是怎么过的,心里总有家乡情景、父母的身影在心里徘徊。

大城市越来越发达了,我那老家虽然除了多了几条公路,多了部分新房外,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变化。尽管城市到处张灯结彩,过年的气氛也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和家乡比,还是觉得家乡有年味,为什么?为的就是那里有自己亲人,那里是自己故土,那里有浓浓的乡情和浓浓的年味!


帮兄爱唱歌


曾几何时那浓浓的年味似乎在记忆中越走越远,但是那真挚的乡情和儿时快乐的情景却在梦中渐渐清晰。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什么蒸年糕,做豆腐,扫房,做粉条等等什么都要自己做,母亲是一个既勤劳又讲究的人,似乎有永远也干不完的活。那浓浓的年味现在想起似乎就是母亲边干活边不停的唠叨。那唠叨有抱怨有不满,但更多的是期盼和幸福。我和哥哥们半夜醒来,爸爸妈妈还在忙碌,我问妈妈怎么还不睡觉,妈妈说在做豆腐。怪不得火炕那么烫。不自觉的肚子都有点饿了。这时妈妈给我们三个一人一碗自制的豆腐脑。那香味溢满整个小屋。现在有时想想儿时屋子虽小,但人却很多,一到冬天乡邻们围坐在火炕上唠着家常。至今也是很怀念和一家人都睡大炕的感觉,那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孩子们的新年除了新衣服和美食。剩下的就是每天无休止的在街上疯跑打闹。除了吃饭和睡觉是不会在家待的。因为似乎没有大人会问你的作业,更没有什么课外特长班。新年的假期在鞭炮声和热闹的庙会中很快的结束了。我们除了长高的个头和长大的岁数,肯定不会有现在的越长大越烦恼。

儿时的新年在脑海中始终是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和不绝于耳的欢笑声。所以回家过年聚得是亲情,过得是乡情。


AILISA44


年的最大 意义就是团圆,团聚。心里没有压力,气氛浓厚。


一代天骄8340


城里面的钢筋水泥,高佬大厦,自然没有乡下邻居间的那种亲近感来的贴切。


疯狂说电影


可以说只有农村还保留了一部分的旧传统,已经被现在的时代给改变,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农村永远都跟不上节奏,年龄大的干脆就不去理会,只有浓浓的乡情才有年味


觅食的猎鹰


老家,根之所在。


知微通元


中国人都有乡情情节,不管你在外面怎么拼搏,心里拴着的还是那根线,那个归宿


龙辰方


因为只有回老家才能感受到曾经儿时的快乐环境,曾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还是那样的清晰,捉迷藏的地方也许改变了许多,曾经健壮的老大爷也许离开了人世。时过境迁,仍旧是那样的熟悉和温馨,突然听到邻居叫自己一声乳名,还是很亲切,很温暖。


绿枸芽茶


老家是岀生之地,有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邻里之间知根知底有感情!城里对面的邻居也认识,偶尔认识也是相互利用!回家过年来得真实!


秃鹫归来


落叶归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