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猛将如云,最厉害的五个人分别是谁?

娱乐小叽里咕噜


统帅五虎:

1.杨秀清。东王,左辅正军师,节制诸王。太平天国前期实际上的军事政治领导人,当时,洪秀全更像是虚君制的君主,东王才是处置军国大事的核心领导人。太平天国后期军师洪仁玕评论说:"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

2.石达开。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二十四岁西征大破曾国藩湘军,逼得曾国藩几乎跳水自尽,三十二岁为救三军将士性命英勇就义于成都。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完人,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武术大家。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

3.李秀成。忠王,开朝真忠军师,太平天国中兴元勋。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4.陈玉成。前军主将,英王。三河镇之战全歼清军六千多人,凶悍一时的李续宾自缢而死,使得湘军元气大伤。清将胡林翼称”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后被叛徒苗沛霖诱骗中计,26岁英勇就义,从此,太平天国再难兴盛。

5.萧朝贵。西王,右弼又正军师,仅次于天王、东王。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李秀成把萧朝贵的军事才干概括为八个字:"勇敢刚强,冲锋第一"。在当时军事对峙的双方,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阵营,都把萧朝贵描述成一个孔武有力,不避枪林弹雨,勇于冲锋陷阵,攻必克、战必胜的农民军事家。

将领五虎:

1.曾天养。秋官又正丞相,追赠烈王。年逾五十参加太平天国,浓髭长胡,骠悍异常,军中号为骁将,有黄忠遗风。西征中战功卓著,曾天养飞矛直刺塔齐布时不幸马蹶,为湘军亲兵所害。

2.罗大纲。官至冬官正丞相,追赠奋王。天地会首领,后归顺洪秀全,罗大纲在镇江之战和九江之战中立下大功,后在芜湖战役中受伤病逝。罗大纲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其政治才能也高出很多将领,尤其是对北伐的看法都一一应验。

3.林凤祥。官至天官副丞相,追赠求王。太平天国金田起兵以来先锋大将,北伐统帅,以两万人的兵力几乎打到清朝的大本营,也算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4.李开芳。官至地官正丞相,追赠请王。太平天国金田起兵以来先锋大将,北伐副统帅,与林凤祥以两万人的兵力几乎打到清朝的大本营,也算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5.胡以晃。豫王。庐州之战杀死清军悍将江忠源,以主帅身份取得庐州大捷,因功被封为豫王,成为太平军中除了首义五王之外,第二个被封王的将领(第一个为燕王秦日纲)。




靖远0204


十九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犹如暴雨狂风一般,席卷了半个中国,险些将清王朝搅个底朝天。1851年初,洪秀全依托拜上帝会教众,于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起义军为太平军。此后,太平军公开与清政府决裂,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战斗,影响到十八个省份,一度与清廷分庭抗礼。

抛开太平天国运动的功过不论,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中,却也曾先后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军事领导,在近代军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正史中魏国曾有五子良将,稗官野史里亦有五虎上将,故而不少人也喜欢给太平天国的武将排名,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好恶列出了“天国五虎将”。

然而,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太平军曾与清军展开过不计其数的激战,也先后出现过很多敢打敢拼的铁血硬汉。因此,真要排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定然绝非易事。在此,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暂列五位太平军领袖,以供大家讨论:

第一名:西王萧朝贵

萧朝贵家境贫寒,自幼随养父长大,后追随洪秀全,成为拜上帝会的早期信众。太平军起义后,萧朝贵一直敢打敢拼,犹如猛虎一般,总是冲锋在前。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始终处于被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中,而义军之所以能够屡次冲破封锁,接连攻城拔寨,萧朝贵的贡献可谓不可磨灭。在太平天国前期,萧朝贵的地位仅次于东王杨秀清,被封为八千岁,而这几乎都是靠着浴血奋战迎来的。

萧朝贵之勇猛,可以从其他太平军将领的评价中窥见端倪,比如,李开芳曾讲过“萧朝贵最厉害”、“萧朝贵第一通兵法”等盛赞西王的话,而李秀成则称其“勇敢刚强,冲锋第一”。然而,萧朝贵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不幸被炮弹炸伤,不治身亡。

第二名:东王杨秀清

在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中,东王杨秀清是尤为值得关注的人物。尽管此人工于心计,并颇服野心,但在行军打仗时却也绝不含糊。

金田起义后,杨秀清被封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到永安封王时,又被封为东王,节制诸王,掌军政实权,成为仅次于天王洪秀全的人物。到1852年底时,杨秀清开始率领太平军进攻武昌,并于次年一月得手,使得太平军声势大振,扩充到了五十万人。此后,太平军主力又主动撤出武昌,连克九江、安庆,进而觊觎南京。

可以说,在冯云山、萧朝贵战死后,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杨秀清已经一跃成为太平军的实际领袖,并主导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战斗。然而,当形势好转以后,太平天国内部斗争激烈,从而引发了内讧,使得杨秀清被韦昌辉、秦日纲杀害。

第三名:翼王石达开

在太平天国诸王中,石达开是名声最佳,在民间也素有威名。而且,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翼王石达开是活动时间最长的早期领导之一。在定都南京后,石达开率重兵与清军交战,并迅速赢得了部将的爱戴。

纵观石达开的一生,湖口之战当是其最为辉煌的一战。在此战中,不仅湘军水师名将彭玉麟完败,就连湘军统帅曾国藩都差点成了太平军的俘虏。值得一提的是,在石达开穷途末路之际,清政府还曾想让其投降,收为己用。只是,限于种种原因,还是未能如愿。然而,就此却可以窥见,石达开的军事才能着实出众。

第四名:林凤祥与李开芳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林凤祥、李开芳和吉文元率两万人北伐。北伐军分兵后,林凤祥更是率军一度占据天津静海、独流等地,与清军相持数月。在无援军、少补给的情况下,这支北伐军还能取得如此战绩,如非统帅得当,是着实难以想象的。

林凤祥与李开芳常常一并出击,共同领兵,两人配合默契,见识与胆略也不相伯仲,可并称列太平军五虎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相传李开芳在被清军处决前,还一脚踢死了一名行刑之人。试想,此人是有多么神勇?

第五名: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为太平天国的前军主将,被封为英王,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其最著名的军事成就,当属三河镇之战。此战中,陈玉成率太平军全歼清军精锐六千多人,逼得清朝悍将李续宾自尽而亡,使得湘军受到重创。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军事奇才后被中计被擒,被清军杀害,年仅二十六岁。

以上几位太平军领袖,当可列入“天国五虎将”。当然,诸如南王冯云山、忠王李秀成等人亦是难得的卓越将领。另外,以上仅就军事才能和作战风格而论,对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功过是非并未讨论,特此说明。


夕阳下的晚枫


都知道当年太平天国猛将如云,三国时期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东吴四英将。这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太平天国也有五虎上将,分别是: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黄文金和胡以晃。但是个人认为有所不同,下面来介绍一下个人认为太平天国最厉害的五个人。


第五位,用兵如神的韦俊。韦俊是北王韦昌辉亲弟弟。早期就参加了革命队伍,功劳卓著,地位崇高,受全军敬佩,在诸王之下,功劳第一要数韦俊。韦俊善于用兵,尤其是他善于在带领少数兵马进行防守。是后期天京保卫战,守城主将。

第四位,飞将军曾天养。曾天养在天国刚刚创建的时候被封为了御林侍卫,外号唤做飞将军,后来一直都是天京护卫军的一把手,这足以证明天王洪秀全对其信任非常啊。

第三位,水战之王罗大纲。罗大纲虽未读过兵书,但是富于谋略,善于用兵。当年天王洪秀全不坚持北伐,他说“偏安之君,绝无好下场,大好时机,必须率领人马进兵中原,席卷海内。如今只满足天京城称帝,恐怕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由此可见,战略眼光可谓卓绝。奈何天国实力不济,最后也在北伐途中兵败身死。

第二位,坚忍卓绝李开芳。被封为靖王,李开芳这人骁勇善战,作战勇敢之至,李开芳统领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北伐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直到陷入敌军层层合围,还死战不退,到最后兵败身死。

第一位,林启容。林启容带领的太平军将士顶不住蜂拥而来、饭饱力足的湘军攻势,九江城被攻陷,已经手无缚鸡之力的林启容和自己的一万多将士全部被杀,没有一人投降。曾国藩曾写信他弟弟,叹息曰:“林启容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 。非常人也。

这足以证明林启容,天国第一猛将,毋容置疑。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一起讨论。


李二二看历史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席卷江南半壁江山,猛将辈出。我认为最厉害的五人当属以下几人:

第五位,北伐名将林凤祥

林凤祥(1825—1855)是太平军的元老级人物。在攻克武昌、南京时表现出色,官封天官副丞相。1853年率军2万人北伐,一路过关斩将,连败清军,于同年9月进入直隶境内,直逼天津,震动京师。

但林凤祥因孤军深入,补给困难,被僧格林沁所部所阻,未能攻克天津。1854年春,林凤祥被迫南撤,被清军包围在连镇。1855年3月连镇陷落,林凤祥受伤被俘,4月在北京被处以凌迟之刑,时年31岁。林凤祥就义后,被追封为求王。

第四位,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1862年),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他骁勇善战,多次重创清军,被封英王。

1858年,陈玉成攻克清军江南大营,歼敌一万余人,解除了天京之围。在随后的三河镇之战中,他全歼湘军悍将李续宾部6000余人,李续宾自杀。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后,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个藤县老乡成为支撑太平天国的中坚力量。曾国藩曾言,如果没有二人,太平天国早就完蛋了。

1862年,陈玉成被苗沛霖诱骗,解送清营。陈玉成面对清军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

第三位,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他英勇善战,被封忠王,称荣千岁。在天京事变后,他和老乡陈玉成逐渐成长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多次重创清军。1864年天京失守后,李秀成带着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不幸被清军俘获。

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供词《李秀成自述》,是为太平天国的重要资料。随后李秀成被曾国藩所杀,年仅42岁。

第二位,翼王石达开

达开(1831年-1863年) ,广西贵县人,其熟读《孙子兵法》,善待士卒,在军中颇有威望。1851年攻克永安后,受封翼王,人称五千岁。随后在攻克武昌、南京时表现出色,是为东王杨秀清的亲信。

1856年天京变乱,东王杨秀清被杀,石达开于1857年被迫带着部队西征,多次以奇谋制胜,所战连捷。1861年在大渡河被俘,后被押送至成都被处于凌迟之刑。石达开受刑时面不改色,极大震撼了清军。

第一位,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初期实际上有两个领袖,洪秀全是政治和宗教领袖,军事领袖则是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广西接平人,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最高军事统帅。1851年永安建制,杨秀清被封为东王,人称九千岁,以下各王都受到他的节制。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痴迷于宗教研究,太平天国的其他事务均由杨秀清打理,他实际上成为太平天国的实权人物。

这时杨秀清的野心极度膨胀,妄图取代洪秀全的位置,最终引发内讧。1856年,杨秀清被韦昌辉所诛杀,家眷和亲信被屠戮殆尽,是为天京变乱。


石头说历史


晚清中国,名将辈出,无论是太平天国阵营还是大清阵营,猛将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不可胜数。所以要给这些大将进行排名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若是有标准的话就方便多了。如果按照作战勇猛,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来给太平天国评出五虎上将,我认为可以这样排序:

第五名、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就作战勇猛,敢于直冲敌军阵营而言,北伐军统帅林凤祥便是不遑多让。林凤祥从金田起义起就一直追随号称天国“冲锋陷阵”第一人的西王萧朝贵,他作战时经常出现在第一线,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起到鼓舞士气的模范作用。夺取武昌时,林凤祥率先登上城头,将军旗插上;攻打南京时,第一个冲破凤仪门,迎接天王入城;困守连镇时,依然带着士卒冲击胜保军团,并亲手斩杀几十号清兵。

第四名、北伐副统帅李开芳。李开芳此人作战之勇猛程度可以和林凤祥相媲美,否则不可能成为北伐的统帅之一。李开芳率领的部队号称北伐开路先锋,从浦口到天津,打前锋的就是李开芳。北伐失败后,李开芳被僧格林沁抓到北京行刑,临刑前还一脚踢死一个刽子手,由此可知其彪悍之程度。

第三名、西王萧朝贵。在永安分封的五王中,东王杨秀清最具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南王冯云山最具组织才干;西王萧朝贵则作战最勇敢,李秀成在《自述书》中称之为“冲锋陷阵第一人”。萧朝贵打仗勇猛为世人所公认,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去。血战蓑衣渡,力保主力部队安全;攻长沙,亲临天音阁指挥作战,但不幸重炮牺牲。清军将领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孔武有力,不避枪林弹雨,勇于冲锋陷阵,攻必克、战必胜的长毛将军。

第二名、英王陈玉成。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用在陈玉成身上是最适合不过了。陈玉成从童子军干起,但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天京事变后成为天国的核心力量。第一次攻打武昌时,陈玉成亲率五十名童子军组成敢死队,直冲城池缺口,即刻击溃守军;救援镇江时,陈玉成孤舟冲破封锁线进入镇江城与吴如孝汇合;三河战役,陈玉成身先士卒,击败湘军悍将李续宾,全歼湘军精锐六千余人,湖南几乎家家戴孝。陈玉成作战就一个字“冲”,勇敢的往前冲,不达目的不罢休。

第一名、关二爷曾天养。五十多岁还参加金田起义闹革命的曾天养若说自己是第二勇猛,估计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曾天养作战之勇猛为中国历史所罕见,主帅冲锋陷阵明朝有常遇春、朱棣,但身后都带着卫队,曾天养则真的是单枪匹马,无所畏惧。1855年,曾天养在城陵矶扎营时正好遇到湘军悍将塔齐布,于是二话不说,单枪匹马冲入敌阵直取塔齐布首级,遗憾的是没成功,无法再现关羽快马斩颜良的奇迹。但仅凭此一战,曾天养可以称之为天国第一猛将,无人可与其争锋。


纵横国史


曾天养(1790年—1854年),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著名悍将,因作战过于勇猛悍不畏死,被誉为“飞将军”,所部兵马多充当前锋,被称为“虎头军”。曾天养家庭条件很不错,应该算是小康家庭,基本温饱没问题。要知道,冯云山去紫荆去传教时,就住在曾天养家,开支不一般。金田起义时,曾天养已经60岁,本该在家带孙子,享受着天伦之乐,可他非要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不过,曾天养具有这实力,他“浓髭长胡”、“臂力过人”,若是单挑或群架,随便收拾几个小青年没问题。所以,宣传专家冯云山的影响下,曾天养决定入拜上帝教,一起干一番伟业。

1854年4月,湘潭获胜使曾国藩一扫靖港惨败之耻辱,信心满满,经过短暂休整后,他立刻让水师大将褚汝航(当时地位高于杨载福、彭玉麟)率军北上,试图拿下岳州,打通进入湖北之路。此时,与褚汝航一同出战的还有登州镇总兵陈辉龙、广东游击沙镇邦以及湘军另一员水师战将夏銮,总兵力4000余。塔齐布则率陆师4000余人进攻岳州,试图水陆夹击曾天养。相对于湘军水师而言,以民船为基础的太平天国水营力量实在是不咋地,再加上主力刚惨败,部队士气很低落。但是,曾天养居然可以创造奇迹,他采取“诱敌深入”之策,一步步将湘军水师吸引到浅滩,而后突然率轻便战船杀出,褚汝航、夏銮、陈辉龙、沙镇邦等四位战将全部阵亡,太平军获胜。

击败湘军水师后,曾天养率军在城陵矶扎营,恰巧塔齐布大军路过,曾天养一想到老朋友林绍璋在湘潭惨败,顿时火冒三丈。为此,他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跨上战马单身冲入敌阵,直呼:“塔妖!我来要尔命”,一举刺中塔齐布战马,俨然就是关于斩颜良的再版。可惜,因为用力过大,曾天养跌落马下,直接被清军斩首了。闻知曾天养战死,两湖太平军缟素6日,史载:“为之茹斋六日”,表示深切哀悼”。1861年,洪秀全追封他为九门御林沁天义,赠烈王。


岩岩说史


太平天国运动能够席卷清朝半壁江山,历时长达14年之久,这一切绝非偶然。除了有牢固的群主基础外,还涌现出一批骁勇善战的杰出将领。他们带领太平军浴血奋战,南征北讨,塑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果要对这些将领做一个排名的话,个人认为最厉害的前五名应当如下:

第五名 身先士卒萧朝贵

萧朝贵是广西武宣人,与杨秀清是至交好友,靠种山烧炭为业。洪秀全在紫荆山宣传拜上帝教期间,萧朝贵和杨秀清一同入教,成为拜上帝教最早的教众之一。

1848年9月,继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后,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成为教众们顶礼膜拜的精神领袖之一。据说,萧朝贵虽样貌丑陋,可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851年8月,萧朝贵乘着大雨倾盆,清军火器受潮,无法使用之机,率领太平军在官村与清将向荣展开肉搏战。萧朝贵身先士卒,高呼“消灭清妖”的口号,杀入清军营地,大败向荣所部,获得大量军械辎重。

官村之战突破了清军重围,粉碎了清廷意图将太平天国困死在紫荆山区的计划,随后突出重围的太平军攻克了自起义以来的第一座城池——永安州。

1852年,太平军北上湖南攻占郴州后,萧朝贵闻听省城长沙防守空虚,率领2000精锐抄小路赶赴长沙。8月8日,太平军对长沙发起进攻,朝贵在指挥进攻时不幸中炮牺牲,年仅32岁。

第四名 北伐主将林凤祥

林凤祥,广西桂平人,是西王萧朝贵的手下大将。林凤祥秉承了萧朝贵身先士卒的精神,每战当先。太平军顺江南下金陵时,林凤祥和李开芳作为开路先锋,率步兵沿江护卫太平军水师。攻克南京时,林凤祥首登仪凤门。1853年5月,林凤祥受封为北伐军主将,李开芳、吉文元为副,率军2万余人誓师北伐。北伐军仅用时5个月杀到天津城下,震动京师,咸丰帝甚至做好了出逃准备。由于洪水决堤,孤军深入的北伐军陷入清军重围,被迫南撤,以待援军。可即使是在援军迟迟不至的情况下,林凤祥率领北伐军在清军优势兵力的围困下坚守长达9个月之久,直到1855年3月因弹尽粮绝,被俘牺牲。

第三名 义薄云天石达开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智勇兼备的人才之一。1852年,太平军久攻长沙不下,陷入清军的反包围圏中。石达开率军西渡湘江,抢收晚稻充做军粮,击败追剿的向荣大军,取得“水陆洲大捷”,接应太平军绕道北上,挽救了太平天国的一场灭顶之灾。

1854年,太平军在西征战场节节败退之际,石达开接替赖汉英担任西征军统帅,在九江、湖口两次大败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湘军,还差点活捉湘军统帅曾国藩。太平军顺势攻取了江西的八府五十余县,开拓了一大粮饷基地。石达开根据形势,因地制宜,在安徽、江西等地设官理民,开科举、选人才、定税法、整军纪,建立了郡、县、乡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天京事变发生后,石达开不顾个人安危,入京劝说北王韦昌辉停止滥杀,遭到疯狂报复,仅只身缒城而出,一家老小全部遇害,愤而起兵讨伐。天王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后,请石达开回京主政,封他为义王。但又害怕石达开大权独揽,故意处处予以钳制。石达开恐再遭不测,于是选择率部出走,最终兵败大渡河畔。

第二名 少年英雄陈玉成

陈玉成,广西藤县人,14岁跟随叔父陈承瑢参加金田起义,成为童子军首领。1854年6月,太平军进攻武昌受挫,年仅18岁的小将陈玉成率领五百健儿,绕道防守薄弱的东门,用绳索缒城而上,占领城头并打开城门,迎大军入城,立下首功,擢升为殿右三十检点。

1856年,陈玉成随燕王秦日纲解救镇江之围,为了能与城内取得联系,陈玉成自告奋勇,充当信使,乘坐小船舍生忘死,突破清军枪林弹雨般的攻击,与城内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随后里应外合,打败清军,顺利解围。天京事变后,陈玉成又担负起振兴天国的重任,1858年8月,他和李秀成相互配合,大败清将胜保、德兴阿,摧毁江北大营。随后回军三河,击败“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部,歼灭湘军精锐6000余人,李续宾兵败自杀,取得“三河大捷”的胜利。

1859年,陈玉成率军收复六安,生擒安徽巡抚李孟群。1860年4月,陈玉成与李秀成等分五路出击,大破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和春兵败自尽,悍将张国梁相继而亡。可惜不久后,安庆失陷,陈玉成因救援不利被罢免官职,其后轻信叛徒苗沛霖的谎言,中伏被擒,壮烈牺牲。

第一名 绝世奇才杨秀清

杨秀清,广西桂平人。自幼家贫,父母双亡,以种山烧炭为生。杨秀清颇富谋略且野心勃勃,加入拜上帝教后,不甘久居人后。1848年3月,正当冯云山被捕下狱,洪秀全避祸广东,拜上帝教群龙无首,即将解散之际,杨秀清利用“降僮术”,假扮“天父下凡”晓谕教众共克时艰,排除万难,接受“上天”的考验。由此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特权,成为拜上帝教中“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杨秀清天纵英才,他重视精兵战略,对参加金田团营的教众进行严格挑选,择其壮而勇者编入营中,实行铁腕治军,按照退伍老兵的描述创立长短兵器配合的阵法,每日勤加操练,这也是太平军早期以少胜多,屡败清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田起义后,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人,他带领太平军突出重围,北上湖南,攻岳阳、克武昌、顺江而下,直捣金陵,建立太平天国割据政权。可以这么说,是洪秀全创立了太平天国的构想,而将这一构想变为实质的却是杨秀清,因此太平天国又被清廷称作“洪杨之乱”。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手缔造了太平天国的杨秀清却因野心勃勃,图谋夺权被洪秀全杀害,从而引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也因此而节节败退,最终步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历史茶坊


《天国五王,五虎将传》

汉末分三国,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吴有东吴四英将。

太平天国可谓不遑多让。五天王,五虎将联袂出演,天国之威由此可见!

先看天国五天王!

第一王,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开始是洪杨并列。洪就是洪秀全,杨就是杨秀清。洪秀全基本无军事才能,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而东王杨秀清则是军事统帅。杨秀清借助洪秀全思想力量,假托天父附体传教民众,扭转了拜上帝会,因为前期准备不足行将垮台的严重局面。 可谓缔造天国第一人。也是太平军精神领袖。

第二王,悲情英雄,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年少成名,少有大志,最爱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为人仗义疏财,广交朋友有及时雨之风格。天国建国后被封为翼王称五千岁。他领军出征战无不胜,稳扎稳打,胸怀韬略。为免天国分裂,毅然出走。识时务,有担当,最后一片石之战。兵败被俘。受千刀万剐而死,可谓可悲可叹。

第三位,忠王李秀成。

号称天国第一英才,时人评曰 “李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可谓天国难得有数的全才。更兼为人方正,大气,还忠心耿耿,为太平天国中期重要将领,中流砥柱。兵败被俘后,在临刑前还谈笑自若,口述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李鸿章曾书信予曾国藩,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能得敌人如此敬重,是为人杰。

第四位,举世无双英王,陈玉成

绝对的战将,少年英雄,骁勇善战。年仅26岁就因诱骗中计,被解送清营慷慨就义可谓英年早逝。其人,作战风格多变,善于包抄杀回马枪,被称“三十检点回马枪”。太平天国内讧石达开出走后,独立支撑太平天国的就是他和李秀成。

死对头曾国藩这样评价陈玉成“汉唐以来悍者”,老对手胡林翼也这样说陈玉成“近世罕有其匹”。

曾国藩曾在奏折里说:“天京变乱,天国将完,眼看就要灭亡。没想到这时陈玉成和李秀成带领这帮骁悍之徒,再次奋起反击,伪天朝又多延续了七、八年”。洪仁玕在被俘后的自述中也写道:“自英王被俘,大事遂不可为。” 他的作用由此可见。

第五位,求王,第一骁将林凤翔

林凤祥是死后追封为求王。战斗之时,奋勇向前,勇者无惧,是太平天国后期第一骁勇战将。更可贵的是,被凌迟处死时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五百多刀,一声不出”时年三十一岁。铮铮铁骨真英雄。不畏强权伟丈夫。


下面看天国五虎上将

第一位,林启容

曾国藩曾写信他弟弟,叹息曰:“林启容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 。非常人也。

第二位,坚忍卓绝李开芳

李开芳后被天朝追封请王,为人作战勇敢,李开方统领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北伐,北伐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直到陷入敌军层层合围,还死战不退,最后兵败身死。

第三位,水战之王罗大纲

罗大纲虽未读过兵书,但是富于谋略,善于用兵。当年天王洪秀全不坚持北伐,他说“偏安之君,绝无好下场,大好时机,必须率领人马进兵中原,席卷海内。如今只满足天京城称帝,恐怕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由此可见,战略眼光可谓卓绝。奈何天国实力不济,最后也在北伐途中兵败身死。

第四位,飞将军曾天养

太平天国建立的时候,曾天养被封为御林侍卫,号飞将军。一直都是作为天京护军首领。深得天王洪秀全信任,但是战功并不多,个人认为是因为天王关系坐上这个位置。

第五位,用兵如神韦俊

韦俊是北王韦昌辉亲弟弟。参加革命非常早,功劳卓著,地位崇高,受全军敬佩,在诸王之下,功劳第一要数韦俊。韦俊善于用兵,尤其是他善于在带领少数兵马进行防守。是后期天京保卫战,守城主将。

奈何天国就算有五大天王五虎上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没有推翻满清的统治。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农民起义,最悲伤的事例。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明确的治国思路,没有明确的阶级支持,还在中外敌对势力的联合攻击下,最后覆灭,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空留故事于世间。


阿斗不傻


太平天国最厉害的人有五个,冯云山、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

冯云山:虽然说洪秀全是起义众人所推举的冤大头,但是太平天国能够起家所依仗的完全是冯云山一人之力。洪秀全除了写了几句破诗,几乎没干什么大事!先是洪秀全和冯云山见忽悠不了思想开放的广东人,遂即前往广西传道,而且一直没有什么成就!心灰意冷的洪秀全只好灰溜溜的回老家教书去了!而冯云山呢?因为生活所迫,曾拾粪、挑担等,同时亦不忘传道。后来因为学识渊博被人介绍到曾玉英家(母舅为杨秀清)做客,遂即冯云山以紫荆山为根据地,两年后发展了教徒三千人。于是,太平军基本力量形成。而日后风云一时的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均在其内。冯云山也老实,虽然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创教人,可是仍然遥奉洪秀全为教主。此时,洪秀全到来,见到拜上帝教如此兴旺,大为吃惊!而日后金田起义的冯云山完全是洪秀全与杨秀清等人粘合剂,有他在,杨秀清不得不投鼠忌器,不敢肆意欺凌洪秀全。同时,冯云山以创教之功,为了联合杨秀清所代表的客家力量,主动屈居第四位。他不早死,天京事变不会轻易发生,太平天国也不会定都南京偏安一处!实为太平天国第一人物!

杨秀清:自幼丧父母,依靠伯父养大成人,为了过活而烧炭为生。因为是曾玉珍母舅,而冯云山亦曾借宿曾家,两人遂得以相识。此人虽然目不识丁,但是极其富有谋略,诈术满腹,在冯云山到来之前就是紫荆山山民的领袖人物。所以,冯云山起事不得不依赖他而成功。为了取得拜上帝会军权、教权,假借“天父”附体。天平天国一切军务均出自杨秀清之手,后来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也是杨秀清的主张,而且为了进一步完善太平天国的地理形势,分别派出两路大军。一路北伐,迟滞北方清军合围南京。一路西进,夺取南京上游以屏蔽南京。但是,此人十分看不起洪秀全,常欲取而代之。最终被洪秀全算计,本人包括数万精兵在内的太平天国精锐一晚尽丧!

石达开:如果说冯云山和杨秀清擅长战略,那么太平天国最有力的战术执行者便是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最能打的将军!初期,杨秀清忌惮石达开有意不让石达开建功,而派遣胡以晃为首的太平军将领打头北伐。不料,曾国藩实在不好对付,太平军连续战败,接连丢城失地一直从长沙退到九江,杨秀清不得不起用石达开。石达开首战告捷,全歼曾国藩湘军水师,逼的曾国藩要跳江!第二次与曾国藩交锋,将败退的曾国藩包围在南昌城,险些攻破城门!后来被杨秀清召唤回朝参与攻破江南江北大营之战。天京事变,石达开以硕果仅存的开国之王收拾太平军散乱的人心,遭到洪秀全猜忌,出走。一路虽然所向披靡,终究没有根据地立脚,最后想要夺取四川作为大本营,被清军合围于大渡河。石达开入营谈判,被俘,被杀于成都。

李秀成:太平军后期第一大顶梁柱,参与太平军两次攻破江南、江北大营。当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之际,湘军水师乘胜顺江而下支援江北大营。李秀成联合陈玉成集中力量对战湘军于三河镇,歼灭湘军悍将李续宾在内的七千湘军精锐。巩固了江北形势。虽然李秀成对战湘军多是战胜,但是自从天京事变后,天平天国已经大势已去。清军此时已经控制了武汉上游,随时可以进逼天京。。再次不利情况下,李秀成率军奇袭清军粮草重地——杭州。同年,李秀成奔袭围困天京的清军和春、张国梁等部,完成了天京第三次解围战。随后,李秀成进军上海,想要拿下上海,连败于中外联军。此时的英王陈玉成已经战死,李秀成失去了重要帮手,曾国藩的湘军趁机合围天京。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听。公元1861年8月,曾国荃攻破天京,李秀成被俘,惨遭杀害。

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第二大顶梁柱。他和李秀成分别管理天上游与下游的战区,东西呼应,为延续太平天国生存配合作战。如果说李秀成是太平军后期战略家,那么他就是不让石达开的战术执行者!陈玉成最初崛起于镇江之战,此战中他只身驾驶小舟冲入城中,指挥城中太平军与李秀成内外夹击,击败清军。随后又配合李秀成连夜渡过长江击破江北大营,之后回师歼灭杭州巡抚吉尔杭阿。天京第二次解围战,安徽三河镇之战,陈玉成完成作为主角在战场上闪耀着光芒。天京第三次解围战,陈玉成又配合老搭档李秀成击败清军主帅和春所率的绿营军。福兮祸所依,清军见八旗、绿营都不顶用,遂即将平叛任务交给了湘军。此战过后,陈玉成主张趁机攻取南京上游安庆之地,可是洪秀全无此远见,而李秀成一心只想进军苏常取得苏常粮食供应地。太平天国战略分歧由此产生,而此后陈玉成、李秀成二人再也没有配合作战。陈玉成孤掌难鸣,战败于安庆,逃奔于庐州(合肥),又被湘军合围,随后被太平军叛变者苗沛霖诱擒于城内,被杀!

再厉害的猛将也挡不住内讧,天京事变后南京城内流传着一句民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太平非正主,依旧让咸丰。打包归家去,还是做长工。


大福读史


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民间起义,其时间达14年之久,其影响范围达到江南的多处地域,如此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太平天国内几位优秀将领,今儿咱们就来说说自己心目中,太平天国最厉害的五位将领。

第一名,东王杨秀清

为什么将杨秀清排在第一,其原因就在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初期的领导人之一,虽说洪秀全贵为天王,但洪秀全只起到了政治和宗教的领袖,而东王杨秀清则是军事方面的领袖。换句话说:倘若没有东王杨秀清,这太平天国能不能成还是另外一回事儿呢。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建制之后,被封为东王,实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除去洪秀全,其余人员都归他管制,特别是在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久居深宫不出,太平天国的大小事务其实都由杨秀清一人负责,其实就是当时太平天国的掌舵人。但只可惜,时不我待,没过几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内讧,杨秀清想取代洪秀全的位置,结果不成,反遭洪秀全清理,于是,杨秀清被韦昌辉诛杀,一家老小皆被清理,可谓惨不忍睹。


第二名,关二爷曾天养

有人说以曾天养的实力,完全可以排第一位,但在我看来,倘若没有洪秀全和杨秀清这搭好的大的框架,其余人等也都是小打小闹,虽说曾天养作战勇猛,但依旧只是个猛将。曾天养曾多次单枪匹马,闯入清营,无所畏惧,直取清营悍将首级,就这勇猛劲儿,排在第二名,也是可以。


第三名,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和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而李秀成也是号称太平天国第一英才,无论是用兵还是政治外交,都非常有手段,不仅如此,为人还非常正气,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也为太平天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在被清兵俘获后,从来都面不改色,笑对行刑,实乃真汉子。

第四名,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骁勇善战,多次对清军产生创伤,他与李秀成乃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就连曾国藩都曾说过,太平天国若不是因为这二人,早就完蛋了。由此可见,陈玉成的能力有多大。

第五名,林凤祥

作为统帅的林凤祥,作战勇猛,在金田起义时期,就一只跟随着西王萧朝贵,打仗时经常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在攻打南京时,第一个冲破凤仪门,迎接天王入城,但在后来因攻克天津失败,南撤时被清军包围所俘,后来在北京也被处以凌迟,死后被追封为求王。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