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否可以提倡全國穿漢服?漢服的消失是不是中國文化遺產的一大損失?

BGM柒月


當然不是啥損失。

作為一種個人愛好,我尊重別人穿漢服的權利。但是,這些人沒資格對不穿的人進行呼籲、提倡甚至強制。

更何況,古代也沒有漢服這套說法,更不可能讓所有人穿一樣形式的衣服。

懂什麼叫“禮不下庶人”嗎?先不談論現在流行的漢服在還原程度上的真與假,它們本質上都是古代達官貴人穿的衣服,平民百姓有資格穿那些樣式的衣服嗎?

古代的服制依用途分為朝服、吉服、常服、便服、喪服等數種,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必須穿著不同等級形式的衣服,禁止跨級僭越。

由此可見,漢服的另一面就是封建糟粕。

一個平等的社會,為什麼要再呼籲穿這種賦有等級性意味的東西?自然是愛穿什麼穿什麼,想穿什麼穿什麼。

事實上,漢服是90年代才興起的潮流,與影視劇這個行業密切相關,沒必要過分高估其意義。

總而言之,大過節的大家愛穿什麼穿什麼,而且一套漢服下來也要花不少錢,有那個閒錢不如買些合身、實用、時尚的衣服。


HuiNanHistory


這個絕對可以提倡!!中國這麼多民族,別的民族過自己的傳統節日時全都穿本民族服飾,唯獨佔人口總數量最大的漢族過自己的傳統節日時竟然不穿本民族的漢服,不是穿西服、休閒服,就是穿滿族的旗袍或馬褂,尷尬至極! 滿族的旗裝和馬褂是200多年前滿族趁中華內亂入關後,強迫漢人剃髮易服的結果,不是漢族自願穿的,況且旗裝是滿人的傳統服飾,跟漢人的傳統服飾漢服一絲關係都沒!! 今天互聯網如此發達,漢人早該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傳統服飾是什麼了,而且其他民族過自己傳統節日都穿本民族服飾,就漢人過自己傳統節日時裸奔????該醒醒了,漢人佔全國人口總數量的90%多,是百分之百中華的主體民族,國家早該定主體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為國服了!過傳統節日穿漢服更是無可厚非(當然了,不勉強,只要有傳統服飾是漢服這個意識就行了)。 定主體民族的服飾為國服,這個道理還能再簡單點不,這就好比日本的主體民族是大和族,和服理所當然是日本的國服,沒有任何爭論可言!!


Guyver6


關於漢服,我認為不值得提倡,只要做到不反對就好。其實漢服的爭論往往都是一些激進的漢服提倡者引起的,這些人總會認為不瞭解漢服的人就是不重視傳統文化,其實這種心態有很大問題。難道所有中國人都必須去了解漢服嗎?

我們不否認,漢服是一種文化,但中醫、武術、建築、文字、文學、繪畫、音樂……這些也都是文化,從古至今,我還沒見過哪個人把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瞭解透的。蘇東坡算得上在很多領域上都有建樹了吧,但他也不懂音樂,那我們能說他不瞭解中國的文化嗎?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人對服飾的研究有興趣,那就去研究推廣便好,但有些人對這個方面沒什麼興趣,那也不要強求,更不能亂貼標籤,扣上不尊重傳統文化的帽子。漢服穿還是不穿,真的不是提不提倡的問題,這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漢服愛好者可以選擇穿,但不喜歡穿漢服的人也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你可以對別人的選擇感到遺憾,但應該尊重別人的選擇,而不是去無端指責。

其實我認為漢服這種文化本就不應該去提到“提倡”這個詞,因為外力的提倡本身就是有一個立場在的,即漢服和日常的服飾是不同的,漢服是稀有的,它不能作為日常的服飾。而什麼時候真正的把漢服作為一種正常的服飾了,漢服推廣者們不認為漢服是每個人必須去了解的,普通百姓的心裡也不再認為漢服和我們現在日常的穿著是兩種服飾了,漢服文化才是真正地融入了生活,這才是最好的繼承。





待曉兒


有人提倡“春節穿漢服”,你是怎麼看的?

完蛋了!“拯救漢服”的別出心裁的構想與倡導,讓我莫名驚詫!

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傢伙,醞釀奇奇怪怪的想法!

我覺得,應該給予當頭棒喝!

要不,類似於“女德班”“¥國學”之類,就會層出不窮!一不留神,甚至還會冒出“拯救三寸金蓮裹腳布”“拯救滿清遺民大辮子”的么蛾子!

美美的日子不好好過?你們究竟想折騰個啥呀?


剷刀磨劍


今天出門還看到兩個姑娘穿著漢服逛街。很漂亮。不得不承認漢族已經把自己的傳統丟的差不多了。滿清的統治起了很大的作用。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生活方式的西化成為國人追求的目標。穿洋裝,吃西餐,住洋房,過洋節……說話中英文夾雜,漢語拼音讀成英語字母,孩子們都在學鋼琴 小提琴 吉他,學古箏 琵琶 二胡的寥寥無幾。肯德基 麥當勞 必勝客把煎餅油條燒賣豆漿擠進了犄角旮旯。一個民族之所以成為民族就是因為自己鮮明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色傳統,失去傳統的民族是可悲的,沒有靈魂的。


蘇州立可達


我認為漢服可以提倡。但無需強制。徹底丟掉漢服對中國也是一種損失。

漢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在在當今社會復興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現象。說明了隨著祖國國力提升人們對國家的認同感越來越強烈。但漢服過於張揚優美以至於它在日常勞動和工作時不方便。是想你在開車身著漢服長袖寬襟一遇到理解情況多危險。但這也不能說成為反對漢服普及的理由。每種服飾都應該有它的時代意義。雖然漢服寬大不實用於日常生活。但如果推廣普及。現代的服裝設計師根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改良漢服。在漢服的傳統美感再加上精緻和便利。那麼漢服的推廣就會水到渠成。漢服應該像漢字一樣取消它繁瑣性。保留它的美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它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讓漢服少些儀式感就是對它最好的推廣。華夏的華便是章服之美最後引用網上的漢服圖片。來佐證在下的看法





吾乃帥神


現在外面看到的漢服唐裝即使在明以前,也只是在有錢人家穿穿,普通百姓家一來穿不起那麼飄逸瀟灑的綾羅綢緞,二來寬袍大袖的也沒法幹活,在老百姓間不僅不流行,沒給你刷出仇恨不錯了。放到今天,提倡漢服,你讓各少數民族情何以堪,即使漢人裡,裡裡外外一身漢服,得多少錢,又是春節,差不多最冷的日子,料子還不能差了,要不然裹得粽子似的,一點兒不仙啊。再說穿了這身衣服,行不出那套禮儀也挺出戲的。喜歡的人自己穿就可以了,愛穿著上街亮相就去,別動不動拔高調子提倡這個提倡那個的。只能給商家利用當作商業噱頭罷了。


用戶4296989822


我認為,提倡春節期間全國穿漢服,收效甚微。



自清朝入主中原以來,為了加強對漢人的統治,禁止漢人日常穿戴漢服(尤其是男子),僅保留婚喪、演戲等特殊場合穿著。至今,已有近四百年。一個傳統服飾文化中斷了那麼久,要讓從未穿過寬大漢服的當代人,像先人那般穿著漢服走來走去,除了好奇心唆使以外,估計不會有太多的人響應。



漢服作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表現形式,它的使用中斷,可以算是我們文化遺產的損失,這一點可以成立。畢竟自黃帝以來,漢服就伴隨漢族人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見證並參與了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漢服已經深深打上了傳統文化的烙印。



當下,國家重視傳統優秀文化地傳承。我認為,這裡的傳承應該是對傳統文化的揚棄,保留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並且是有助於當今社會發展的。漢服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在精神層面加以弘揚,那應該有它的一席之地,僅此而已。


富春葉語


為什麼總是揪著這些老古董不放,傳承講的不錯!可是幾千年前的服飾對於快節奏今天人來說一點不適合!象明朝來說衣服就已經很大的改進了!我國曆朝歷代服裝也不一樣啊!只是我們缺少一個國服而已!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初期就提倡男:中山裝,女旗袍(旗袍不是滿洲人服飾已經大大的改變,只不過帶有一旗字,讓人很是誤解)毛主席開國初社交活動也是著中山裝,女的著旗袍啊!很符合現在這個社會節奏呀!現在所謂的漢服特點就是長袖吃裙,別的沒有啥!大概宮廷劇看多了吧!我個人覺得我們國家缺少的是國服!重大節日應該有自己的國服!並不是所謂的漢服!那種漢服晚上往哪一站,嚇人


手機用戶早晨很美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擁有56個民族的國家,很多其他民族日常還是穿戴自己的民族服裝,比如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苗族等,所以提倡中國全國穿漢服,不利於民族團結,是不對的!

畢竟現代不是漢族人統一的漢朝,你可以提倡漢族人像其他民族一樣穿自己的民族服裝,這沒毛病!

悲哀的是,作為一名漢族人的我,深知我國13億人口,其他4億少數民族人民都有自己民族服裝傳承,唯獨中國13億人口中的9億漢族人,沒有自己的傳承民族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