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甲骨文早1000年的甲刻文,為何不被西方認可?你怎麼看?

顧宇博


首先,旗幟鮮明地說一下答主的看法,這個所謂的

比甲骨文早1000年的甲刻文,又稱骨刻文,它不僅不被西方學界認可,也是不為國內古文字和考古學界的大多數學者認可的,因為其本身就不是人工刻文。作為了解這件事兒內情的人,答主有必要在此進行澄清,以免誤會越傳越廣。

在學術圈內,力推骨刻文的研究者,莫過於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的劉鳳君教授。劉教授最早從一位收藏家手中獲得了一批來自山東昌樂的骨頭,上面有一些“符號”,疑似文字。後來劉教授親自去調查,又採集到了一批疑似骨刻文的材料,主要是牛的肩胛骨、肋骨,還有鹿骨。

劉教授通過對比,覺得這批骨頭的時代應該在距今4000年左右。我們知道,商代甲骨文距今大約有3000年,也就是說,這些“骨刻文”竟然比甲骨文還早了1000年,如果屬實,那確實是石破天驚的大發現。

後來在2008年的時候,劉教授召集了不少國內學者,開了一場“骨刻文”的討論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細看看這場會議的概況,網上也有報道。這麼說吧,參加的學者們來自多個領域,不過最有發言權的考古界跟古文字界的人,大多覺得這不是人工刻文。

所以這個會議最後發的結論紀要,說的還是比較委婉的,言下之意就是說,這個東西值得研究,但並不能確定是文字。

熟料,會議一開,消息卻是越傳越神,簡直要弄的舉世矚目了。劉教授居然迫切地編著了一套《壽光骨刻文》。


為何說這個所謂的“骨刻文”不是人工刻文呢?

首先,這些“符號”的排列是雜亂無章的,跟商代甲骨文有著天壤之別。

△“骨刻文”

△商代甲骨

其次,把這些“骨刻文”放大之後觀察,就會發現“筆畫”歪歪扭扭,粗細不一,跟用工具刻鑿出來的文字明顯不是一回事兒。

△“骨刻文”放大

最後,有人專門進行過研究,發現“骨刻文”里居然沒有重複的符號!這就很奇怪了,任何文字,如果寫成一段話,全都不重複的概率是很小的,難道骨刻文字字不同?

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骨刻文”,跟自然界中蟲子蝕咬或草根纏繞腐蝕後留下的痕跡非常相似,已經有不少人做過對比。


一言以蔽之,支持“骨刻文”的學者,鬧了個大烏龍。只是對於他們來說,承認錯誤是很困難的,對於同行來說,當面指出錯誤也是很困難的。在這種複雜情緒的作用下,這個錯誤的認識越傳越廣,誤導了很多關心歷史的朋友。有些人甚至把鍋甩給了“西方”,以為是別有用心的西方學者在刻意否認我們的歷史,大錯特錯。

謠言可以休矣!


考古軍中馬前卒


不怎麼看,西方的雙重標準天下皆知!

所以,不要談文明的定義,沒有意義。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2007年發現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後,新近確認古城外圍存在一個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對研究良渚古國和中國文明的產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個水利工程,距今5000多年,比大禹治水傳說還要早。

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 經碳14測定,年代在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正好是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出土的陶符,因為看不懂,因此不被外國人承認,而不被確認為文字。



憑什麼?憑什麼泥板鍥形文字就可以被稱為文字?問老外那上面寫的是什麼?老外羞答答的說是貨物流水——這不就是繩結記事的升級版麼?這都可以稱為文字,我們的就不行?這不是雙重標準是什麼?西方人的話有什麼可信的?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就是:拿出糧食的證據出來! 因為這才是一切文明誕生的基礎!

誰公認的幾大文明都沒有意義!因為只有農耕了,才會有糧食積累,才會發展出科技樹的第一條分枝:糧食的儲存!才會騰出人手去從事關於文明的所有的工程:文字記載的研究、醫療、建築、工具製造、哺育、水資源的開發獲得等等!

有了其他分工的積累,才會有創新的改進和發明,反過來又會促進農業的生產效率的提高,然後可以抽出更多的人手,如此反覆,才是一個文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正常邏輯。

所以,我就想問問:其他所有的文明,他們的農耕時代的證據何在?就像是古希臘古埃及,他的農業成就在哪裡?能夠支撐多大的文明?要知道:我們可是已經發現了一萬二千年前耕種水稻的遺蹟證據的!

——————

轉:

長期以來,水稻農業的起源和發展,一直是世界各國學者非常關心並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玉蟾巖遺址最重大的發現是十分原始的陶片和水稻穀殼的出土。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對1993年玉蟾巖出土的陶片進行質譜加速器14C年代測定,共測定了4個數據,結果為距今12320-14810年;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在玉蟾巖遺址採集了木炭標本,非正式提供有關實驗室測定的5個碳14年代數據為11870-12230年。北京大學張文緒教授對玉蟾巖出土的稻穀進行了電子顯微鏡分析鑑定,推定玉蟾巖出土稻穀是一種兼有野、秈、粳綜合特徵的從普通野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類型。“玉蟾巖古栽培稻”的發現將栽培稻的起源地點圈定在湖南南部的南嶺北麓山間盆地,並將起源時間上溯到12000年前,比印度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要早5000年。

* * *

目前中國所出土的最早的石磨棒已經可以追溯至25000年前,比陶器還要早5000年,更比西亞的野生小麥加工工具石臼早10000年。中國北方出土,顯然是用來加工野生穀子。這意味著,中國北方是全球範圍內最先開始採集和食用野生穀物的地方,是最先進入“粒食”時代的地方,比西亞要早10000年,比中國南方要早5000年。

*


李揚


清代光緒年間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在中藥中的龍骨上發現了甲骨文的線索,後來通過蒐集研究,整理出來了很多甲骨文。王懿榮死後其子把這些資料變賣給了另一位研究甲骨文的老先生,就是《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後者又通過研究整理,最後編篡為書《鐵雲藏龜》,成為甲骨文發現後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文被發現後迄今出土約15萬片左右甲骨:中國大陸藏有近10萬片,港臺3萬多片,解放前流落到日本、加拿大、美國、前蘇聯等10餘個國家藏有26000多片。甲骨文單字有4500多個,目前以識別2500多字,公認的有1000餘字。甲骨文的內容包括了階級、國家、社會生產、科學文化等20多類,是研究殷商時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風俗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和依據。

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山東一些地方陸續發現史前遠古遺址,在出土的一些器物上發現了文字一樣的刻符,但因為規模不夠也不夠集中,因此一開始並沒有被認為是文字。2005年的時候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山東大學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研究發現,這些刻符都是有一定規律和關聯的。通過他的研究,最後把這些刻符命名為“東夷文字”,後稱“骨刻文”或“甲刻文”。

這些文字比甲骨文還要早1000多年。劉教授之所以認為這是比甲骨文更老的文字根據如下:

1,這些刻符很多,而且互有關聯,應該是一種文字記事的現象;

2,這些刻符大多數都是象形符合,而中國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早期都是“書畫同源”的;

3,這些符合的佈局和結構有規律可尋,有些偏旁還多次出現。

因為有了“甲刻文”的出現,也就能很好的解釋了甲骨文為何能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字系統,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統不可能一下子跳出來的,之前必定有長時間的演變。而甲刻文就是這種演變過程中的證據。

西方之所以不認可,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因為甲刻文的出現讓我中華文明又往前了上千年,間接證實了三皇五帝的歷史時期,這是西方不願意看到的。但我堂堂華夏文明,我們的歷史無需外人認可,只要我們自己認可就好了。


翰墨今香


何必計較這個呢,基本上現今發現的最古老文字是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一個有6000多年一個5000多年,甲骨文大概3000多年,這個已經不需要再爭論了。但是華夏文明一直在延續,可是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文明已經消亡。我們自豪的是華夏文明還在延續,而且影響整個亞洲地區的文化,看看整個東南亞、日本、韓國……海外華人更是在傳播著我們的文化。不在乎你產生的早或晚,重要的是傳播的久遠。

骨刻字本來就沒有形成系統,甲骨文現代人都沒有完全認出來,何必去計較一個還無法解釋的符號,為先進文化自豪和傳播才是硬道理。


王萌368


這大概是一個偽命題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因為在某地的古人遺骨被發現,把學術界公認的人類發展史,由三萬年一下猛推到了十幾萬年,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但當時的人們是失望的,不願意承認人類的祖先是從這麼個小地方走出來的……沒過幾年,周口店發現了原始人遺骨,人類歷史被推到了四五十萬年,我們中國人是揚眉吐氣的,我們中國是全世界人類的祖地!但西方的專家學者們的內心深處是拒絕的,他們感情上不願意承認是我們的後裔,但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反駁,畢竟,猿人頭蓋骨就擺在那裡,他們的人都來看過,並親自幫著檢定過……西方人不吱聲了,也不承認北京猿人的歷史地位,就那麼忍氣吞聲的,滿世界轉悠,終於讓他們在非洲找到了半具古猿的屍骨,西方人笑了,終於啊,這下可以推翻東方的北京猿人了,但我們中國人就沉默了,我們的感情也不願意承認非洲人是我們的祖先啊……

西方人不願意承認我們,我們也不願意承認他們,我們作為全世界文明傳承最久遠的國家,他們西方人是羨慕嫉妒恨啊,因為我們是五千年的文明史,所以西方人就說埃及金字塔有六千年的歷史,這事都是他們自己說的,誰也不知道真假,因為那段歷史有一二千年的空白,他們無法自圓其說……現在,中國人還想用他們制定的標準,把自己的文明史上推到六千多年前,他們西方人怎麼可能會配合你們?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都看著不順眼,何況是六千年,他們吊你才怪呢……



生而無涯0


我有次因為項目在跟上博館胡博士聊天的時候,聽到過一些消息:

這個事還沒捅到國際上,估計西方知道的人都是少數,怎麼又出現不被西方認可的說法?!

那為什麼西方連知道都不知道呢?因為這玩意在國內學界都還沒得到廣泛承認。

怎麼看出來的呢?因為目前學界關於骨刻文的認識,只有三個來源:1劉教授的書,2劉教授邀請同行舉辦的座談會(品鑑會),3當地旅遊部門辦的各種活動。瞧,論文都見不著。

而目前國內學界人士關於骨刻文的觀點,基本都是座談會後發表的,當然有文化方面的專家給予充分的肯定,但研究技術的大多給出了“不確定”的保守意見。

例如: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何努(不知道字,但應該是這個音),做過陶寺遺址骨耜刻文研究的,就形容了一次參加此類研討會的經歷:在會上允許用提供的100倍放大鏡觀察會場上數十件“骨刻文”實物標本,觀察下來認為“骨刻文”痕跡在微觀上同比對組的草蝕、蟲蝕痕跡看不出本質區別。而與他在陶寺及其它項目中研究的人工刻文相比,則區別非常大。當他提出是否能用研究所儀器例如電鏡掃描進行深度研究的時候,遭到了拒絕。

所以連自家人那還沒過的東西,西方又怎麼會知道呢。


瞎搞學教授


文字是能連貫表達意思的工具,而不是獨立類似畫畫一樣的符號。那個骨科文本身就是個人造假事件,講骨頭上的自然蟲竇、裂紋附會起來。所以其也就無視文字必須要具有的連貫表達這一基本要求。比如我畫個“¥”說它就是漢字,代表“公羊”,“@”是“我”,“&”就是“和”,“^_^”就是“死”,你們信嗎?以單獨圖案附會文字的邏輯就是這種情況。文字之所以是文字的根源就在於字是連續語句的產物。文字誕生前人們已經有成熟語言可以溝通,文字誕生就是要把這些成熟語言轉變成書面形式—文字。所以其誕生必然也是系統化的、而非一個一個產生。任何脫離系統化、連貫性的圖案,都不能算是文字!


莪就不懂了


西方國家不願意接受中國人是其祖先,所以才否認進化論。發現夏朝的文物不準中國公開。無論《史記》還是《尚書》都是刪節版本。夏商周斷代工程因為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的施壓中國被迫中斷。許多人非常肯定之前有王朝。還有海昏侯大墓中的《史記》和《尚書》居然連特朗普連夜施壓中國不得公開其內容。為什麼?因為欲滅國先滅其史,現在的DNA測序設備是美國後門的結果,據斯諾頓報告中說沒有後門的情況是:現在歐洲白種(純血,尤其是高加索白種人在人種親緣關係更近)人和現在中國人(漢族)都是古中國人進化出來的,而且其它三大古文明: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都有古中國人的血統,而且非常大。如果承認了就等於增加了中國人的自信和自我優越感,那麼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和平演變就會遇到重大挫折。那麼就等於承認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臘和古羅馬,甚至巴比倫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這是西方世界絕對不可能答應的。尤其是在現在比冷戰更殘酷的後冷戰時代,混合戰爭已經成為主流。等於承認了中國的創新潛力。各種西方的暗中作梗就會讓更多人相信。那麼西方世界就會無法欺騙和奴役中華民族。 夏朝和夏之前的朝代證明了西方白種人是中國人(漢族)的生物學後裔。西方文化源頭是在中國。這是西方人不願意的接受。這也是西方頂級科學家數百人反對進化論的真實原因。


用戶93988248438


我是山東濰坊市昌樂縣的,這事發生在本地。昌樂縣種大棚的較多,在昌樂縣南郝鄉附近,農民整地時挖出很多骨頭,原先以為是人骨,就推出到河邊低窪處,有一退休教師就發現不像人骨,經多方考證,乃是象骨。在骨骼上發現有很多紋理,以為是螞蟻啃咬形成的,後請教大學的教授,乃人為刻劃而成。古人沒有金屬怎麼刻上的呢?因為昌樂是寶石之都,遍地是藍剛玉,能刻劃玻璃,故能輕易刻劃。據考,這種文字比甲骨文還早一千多年,已命名為古骨文,現已出書多年,本人曾親見其書。


山野遁士


中國的八千年七音骨笛都不願承認有高度文明,你還指望西方能承認更有文明特質的文字嗎?省省吧,過去是西風壓倒東風,我們要有自己的內涵和自信,不要去搞什麼東風壓倒西風的事,沒意義,文化是內生的,文明是文化自省的產物,所以何必去理會西方人怎麼認為我們的呢?自己走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