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一個零分學生與印度國旗,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是在看北大和清華校史的時候注意到羅家倫的——這是個入學考試居然考了零分的學生,你不注意都不行。然後才發現今天印度的國旗居然和他有些關係。

或許因為一個是始自朝廷辦的“京師大學堂”,一個是留美預備學校起家,北大和清華之間多少有點兒說不出來的微妙。這件事兒落在羅家倫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羅家倫,一個北大學生,三十一歲當了清華的校長

零分考進北大,便是這位老兄的故事。1917年,羅家倫從復旦公學轉考北大,考慮到梁曉聲那本《從復旦到北大》,“復旦”兩個字幾乎就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按說他不該有什麼問題。

但這位相貌醜陋,個性十足的老兄居然考出了作文滿分,數學零分的奇葩結果。北大校長蔡元培是個惜才人物,最終錄取了羅家倫。

說羅家倫長得不好看,照片上不大看得出來,倒是關於他談戀愛的八卦中提到,被他追的女生最終同意相處一段看看,條件之一便是兩人外出不能走在一起。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是羅家倫等人提出的響亮口號

於羅家倫自己,他可說趕上了個適合的時代,這一生可謂波瀾壯闊。他是五四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但並沒有哪個大總統因此懲戒他,反而是蔡元培先生給了他去美國留學的名額,他後來還是回到了北京——作為北伐軍司令部參議軍官打回來的,並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的校長。

雖然給北大惹禍不少,也有被哄下臺的時候,但大體羅家倫還是北大的好學生。蔡元培先生過世,也是他和一班學生仗義幫先生辦的喪事。

可是羅家倫給清華辦的好事不少,卻幾乎沒有清華的朋友認他是好人。蓋羅家倫想把清華變成一所“革命大學”,在校內大搞政治運動的作風,與清華師生們酷愛自由,重視學術的思想不能一致。

清華為了維護自己的精神,曾同反動政府頑強鬥爭,在幾十年中成功地維持了學術獨立的精神,在此期間,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各行業的骨幹人才,惠及此後數十年。

其實老薩倒認為羅家倫不是壞人,他只是年輕氣盛,不得要領。比如他對清華的一大貢獻,據說是把清華基金從美國挪回了中國。

然而細細探究起來,他要鬥爭的對象是北洋政府的外交部,正是這幫傢伙把持基金並把它放在國外,以便上下其手。羅家倫千辛萬苦把它弄回來,才發現國民政府更加危險。放在國外,這筆錢只是可能被官員們貪汙,拿回來呢,你根本攔不住某個軍閥借去拿它打仗。

值得敬重的是,羅家倫吃的是國民政府的飯,但並沒有因此失去做人的原則,他在離開清華的時候,“和美國公使馬慕瑞談妥,清華基金不歸保管委員會管,也不歸清華大學校長管,而交給中美人士共同組成的有良好信譽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代管,後來在會議上,順利地通過了這一方案。清華的基金從此得到安定和增長”

羅家倫骨子裡還有些理想主義的情懷,這一點,他的老師胡適看得很清楚,五四運動後,有學生說羅家倫和傅斯年兩個學生領袖被段祺瑞的安福系收買了,胡適說:

“安福部是個什麼東西?他也配收買得動這兩個高潔的青年!”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羅家倫的黃金時代是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這時,他的年齡稍長,對人情世故看得更清,在中央大學校長任上

那麼,這位羅先生和印度國旗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上網查羅先生生平,會看到有他幫助尼赫魯制定印度國旗的介紹。這種事兒我一貫認為是八卦——印度幾千年的文明古國,輪得到你一個考零分的中國學生幫著制定國旗嗎?

然而,前些天看到羅家倫自己的回憶文章《印度國旗的制定和我》,說明這件事可能還真的曾經發生過。

據羅家倫說,這件事發生在1947年。這一年,印度終於在蒙巴頓勳爵的支持下實現了獨立,他受命作為中國政府第一任駐印度大使到新德里工作。

由於二戰中我國與印度關係融洽,特別是當時的中國政府對印度獨立頗多同情,故此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對羅家倫十分客氣,曾和羅一起去賤民區會見甘地。他參與印度國旗的制定便是在這個階段的一次晚宴上。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在印度擔任大使的羅家倫,旁邊那位比他好像耐看得多

那次晚宴發生在1947年7月30日,很有些背景。說起來7月18日英王簽署印度獨立法案,英國已經徹底結束了對印度的統治,但將近兩個星期了,印度這邊兒建國的事情還在爭吵著,慢慢討論著。

這難道不應該是英國人走之前就準備好的嗎?在印度這種事兒實在是太正常了。不過,該做的一些事情還是在慢條斯理地進行。比如,尼赫魯的妹妹V.潘迪特(Mrs. V.Pandit)便被任命為駐蘇大使,即將飛往莫斯科。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潘迪特夫人,感覺英迪拉·甘地很有點和這位姑姑相似的地方

由於印度對蘇、對華關係微妙相關,潘迪特夫人接受了羅家倫的邀請,到中國使館吃晚餐。30日,潘迪特夫人和尼赫魯攜眷一起來訪,晚餐氣氛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到場的除了這兩位以外,也都是風雲人物,其中包括尼赫魯的女兒,即後來著名的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後來擔任印度駐華大使的外交家潘尼伽等。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和中國領導人暢談的潘尼伽

席上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便是寄寓在尼赫魯家的印尼革命家薛瑞耶(Shariar),羅家倫和他要談的話題不太愉快,是關於制止虐待印尼華僑的——當時印尼革命軍對華僑多有殺戮行為,而中國在印尼的領事只能和官方的荷蘭殖民政府打交道,對反政府武裝的外交,只好通過羅家倫做些工作。羅向對方提交了一份要求停止傷害華僑的備忘錄。

羅家倫回憶尼赫魯和潘迪特都遲到了,理由是國會討論拖堂了——印度的民族特點也可見一斑。

國會為何拖堂?羅家倫好奇地詢問,尼赫魯也不隱瞞,告訴他是因為討論國旗問題,尚未得出結論,大體是準備用橙、綠、白三色代表該國的婆教、伊教和其他宗教,中間加上一個甘地在爭取獨立時期使用的紡車——這一點甘地在1921年曾撰文寫過,希望把它放在未來的印度國旗上。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倡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期間,印度國父人稱聖雄的甘地親自紡線,所用紡車成了一種象徵

聽了他的介紹,羅家倫表現出了一點不甚贊同的表情——他曾經從其他印度政治家那裡聽到過這個話題,有自己的看法。

他的異議很快被尼赫魯看了出來,便請他提出意見。羅家倫略一謙遜,便侃侃而談起來。

羅家倫的意見,主要是認為甘地的紡車固然有一定象徵意義,但不適合放在國旗上。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尼赫魯與甘地名為師生,情同父子,羅家倫真是敢說,還是那個鋒芒畢露的北大才子啊

不過,羅家倫講得的確有道理。他認為甘地的紡車象徵的是逝去的時代,生產技術上的復古不應是印度的精神,今後的印度應該走向通往現代化的道路,而這與古老的紡車恰恰相反。

這樣的說法未必能夠說服尼赫魯,但另一個道理讓他覺得有道理。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羅家倫講國旗的圖案應該標準而且容易複製,甘地的紡車復原之後是這樣子的,放到國旗上談何容易,只怕印

是啊,世界各國沒有把國旗弄得這麼複雜的,那你說用什麼圖案好呢?看來尼赫魯已經被說服了。

而羅家倫的建議也很好。他提出,可以用“阿育王輪”的圖案。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阿育王是印度古代傳說人物,曾幾乎一統印度,大多數中國人不瞭解阿育王,卻熟悉與他有關的一個典故——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而阿育王輪則是他的象徵

羅家倫認為剛剛經歷了印巴分治的尼赫魯對印度的統一有著近乎偏執的重視,而阿育王則是古代歷史上大概唯一曾經幾乎統一了這個國家的印度人,把他的法器放在國旗上有著更強烈的象徵意義,而且也比甘地的紡車好畫。最後,羅家倫總結道:

“我願為阿育王輪問一句話:這件有代表印度統一性的古蹟,其歷史性不是比紡車更悠久嗎?”

尼赫魯和潘迪特聽了他的意見,都點頭大笑起來。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 事實證明這不是一個禮節性的回應,最後制定的印度國旗,果然是三色加上了阿育王輪

據說,今天印度政府公用信箋上常用阿育王柱頂部三頭獅子的圖案,也是出自羅家倫的建議。

東北抗日聯軍名將馮仲雲曾為東北亞某國確定國名,而羅家倫則幫印度制定國旗,看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各個黨派都不乏為國際所敬重的才子呢。

至於羅家倫為何提出在人家國旗上放阿育王輪,會不會因為自己名字裡也有個同音字,則不是我們所能知道的事情了。

不過,談到那個時代的才子,卻又有一點感慨。

像羅家倫這樣單科考零分的才子,據說那個時代還有好幾個,但我注意到無一不是文科滿分,理科零分,而這樣的人才,最終幾乎都是時代的弄潮兒。理科滿分,文科零分的,倒是一個也沒見過。

這個中國人一句話改變了印度國旗,曾零分上北大,連尼赫魯都服他

這就與印度國旗無關了,純屬無厘頭的感觸罷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