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的人是什么心理?

不玩手机难啊


我是一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原因练习书法。

多么希望绝大部分练书法的人是真心喜欢书法!

我们喜欢书法当然会觉得字写好是一件厉害的事,不容易的事,但是脱离同温层,跳出我们的圈圈,当今社会喜欢书法或者说从事书法相关的人是小众的。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练书法,绝对不是因为喜欢书法!这是事实,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要躲着。

因为当今社会书法的作用并不如从前那么的大,或者说一个人字写得好所带来的成就感并不高。

当今社会一个人能够把字临写的和王羲之的有些相似,也不是一件多么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当今字的达到王羲之几分功力,其他人真的会觉得厉害吗?

上面说了很多,喜欢书法有时候要跳出圈子,看看其他人对于我们书法圈子的看法。

练习书法很多人是当成工具,很多不健康的心理,但是希望不要成为主流。

书法在当今用途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各种神奇的人物混迹在书法圈子里。他们练书法,把书法当成什么来看,还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书法的观感的。

比如有些人为了名利,把书法当成行为艺术。

像这位某大师,拿个针管在纸上乱喷,叫“射书”。他有没有练习书法,他一定会说他练过书法。

又比如还有“吼书”的,也是著名书法家。他还开了小楷书法展。

就这样的字还能开小楷书法展,你如果问他有没有学过书法,他一定会回到你学过。

有比如某些大学教授,他写了一些书法相关的论文,他的教程字如下。

目前很多人练书法,不只是为了炫耀装,很多人是为了谋生,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就会出现。

一人有感

我们喜欢书法的,不要仅仅活在书法圈子同温层,经常跳出来看看,或许会更好。书法哪能带来那么多虚荣和荣耀,有的没的不要想太多。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改变。

记得小时候因为写字慢,被老师罚抄,搞得周末回家都要延后,于是字从那时起就变成了草书,奇怪的地方也就在这里,读书成绩居然成了班里的前十,而且高中居然从没有出过前二,还超越了一班曾经比我中考很多的同龄人,不出意外的上了大学,但我的字从未改变。

大学学的是师范专业,毕业了才想起来自己的字从未练过,却也未曾练习,直到毕业多年以后,出于工作离职,准备回家备考编制,于是专门在家温习,于是开始了练字。

直到练字两个月后,翻看大学教科书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字是多么潦草,很佩服曾经的老师是如何批改我的作业和试卷的,还有许多同学还拿我的作业本参考答案,虽然我由于笔试成绩一直没有达标,理科生对于教育理论表示很无奈,于是并没有从事教师职业。

我想说,一个人只有静下来才可能去做成改变,不是没时间,而是习惯了后改变变得不习惯。其实练字有时候真的很能改变一个人的,就像钓鱼的人可以一动不动静坐河边,许多时候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乐趣。


源点1光年


这个问题问得蛮奇怪的,仿佛练书法不正常一般。呵呵,会有人问你问这个问题是什么心理吗?

练书法是高尚的情操,脱离了低级趣味,提升自我素质修养的行为。

极少有人会为了出名赚钱赚眼球去练书法。一个人远离喧哗,默默地在那挥毫泼墨,图的也许是让自己的字越来越漂亮,赏心悦目,悦人悦己。

非要比喻的话,就如出门前化个妆的女孩,自己感到美美的,别人看到也舒服。

你不会喜欢看到邋遢污秽的人,同理,练书法的人也不会喜欢看写得丑乱之字。写好字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爱练书法的人,是自律的,向往美好的,有追求的。




都御風


关于书法的“装”、“爽”和“钱”

练书法的人什么心理,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装”,一种是“爽”,一种是“钱”。

第一种:“装”。字写得好也是可以拿出来晒的一种资本,似乎每个中国人都对一手好字没有抵抗能力,上至达官贵人、文化学者,下到偏远山村不识字的老太太,都会对写得好的字赞不绝口,这样一来通过写字获得别人的青睐是一个不错的门路。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为“装”,但是我并不排斥这种“装”,起码这种装说明对书法有一种诉求,很多人装着装着就逐步深入进去了。

第二种:“爽”。这种心理境界比“装”更高一级,纯粹是自己喜欢,书法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爽”的感觉,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指望练书法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自己喜欢就好,沉醉于纸香墨飞之间,通过书法能够表达自己一种或是激昂、或是欢快、或是悲伤的一种情愫,陶冶涵泳于书法世界之中。

第三种:“钱”。现在不乏很多人,想通过书法去谋取利益,这种心理既不是为了“装”,也不是为了“爽”,而是为了钱。他们练书法是以市场为导向,那种好卖就写那种,而且有时候简直就像复印机一样,这种心理下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的,甚至有的为了一味迎合市场,搞出的东西很恶俗。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这几种心里有的人是单纯只有一种,有的是兼而有之。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书法雅集


练字是什么心理,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是有不同的心理(是一种想法吧)。比如我自己:

一开始是完成任务,是种压力。因为父亲的要求和学校的功课嘛。

后来,突然觉得写得不错,有了表现自己的想法。

再后来,爱好上了,常常想出名想当书法家。

再后来,成了习惯,写写就浑身舒服。

现在变成一种生活,不可或缺了,养身养心,有时还能换几个小钱。

哈哈,都是真话!



祖金林


大部喜欢写书法的人就和打麻将一样有瘾,一天不写就感到不舒服,当然这是高尚的艺术追求而不是打麻将。再有一部分人是看到别人写书法能卖钱自己就开始学习书法。不过这两者都可以理解,即便是为了卖钱,写不好也没人认账。所以他们并不可恨,有谁不想赚点钱呢!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可恨的是那些名人之辈,不论官员还是明星,从不踏下心来临帖练习书法,就连笔法章法都不会,甚至起笔收笔都找不到东西南北,却硬是大笔一挥,胡乱划拉,靠自己的名声赚取傻逼粉丝的钱财,对真正书法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写了一辈子书法,竟然还比不上他们没练过书法的人,实在悲哀!


闲月歌声


练习书法,我个人认为:

一、首先要肯定书法是一门流芳数千年的独特艺术,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至国瑰宝,她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灵气和灵魂。她之所能流传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毅应立于艺术之林,艺海之巅。练习书法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气定神闲,方可得一丶二精髓,切莫浮燥,否则一事无成。

二、书法书法,她具备了很强的书写法则,和书写法度。不管是临帖或者创作,都得遵循古人遗传下来的法和度去进行书法艺术研究。

祖先们的书法艺术已经登峰造极,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赶上和超越的。所以选帖也尤为重要,根据自的喜好选好字帖。切不可多选或乱临。因为中国书法体类太多而且博大精深,不是你这一生学得完的。所以思想单纯也是认真对待书法的态度之一。

我也喜欢书法,但始终练不好,也许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和其它有些不利因素吧。这是我在练习书法时感受到的皮毛经验,仅供参考,望书法爱好者对说得还好或没说到的地方予以批评和补充,

谢谢!!


涂鸦55639153




《论书道》

三上曰:习书,天性使然。天性何言?人之初,犹百岁(百岁:婴儿一百天庆贺之礼。《东京梦华录》载有“满月”“百岁”“周岁”。)置床榻之篮,盛于百行(行业代表性物件也,笔、微剑、钱币、犁、称等。)之标,似抓阄也。徒见握于彤管(《笺》:“彤管,笔亦管也。”),庭堂(厅堂,庭闱,内室,父母所属,借指也。)眉喜若彩,蹈之曰:吾儿以笔耕为食矣!未嘱捻管,尚无意也,逾年复加,果善书者。众者以为命之所至,实为心之所至,径之于铺路(言之条件。),熏之于案香(言之培育。)也,故“言之命至,人随己愿”耳。及年后,不辍其管,随人而行,随风而靡,走龙蛇,醉舞出,列殿堂,亘古之。唯信札见长,诸有立碑见上下也,甚者少长咸集,聊以于流觞([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矣。视今改款,年之四季,二六节气(二六:十八节。)奔波于名声矣,诸位挥毫(提笔也。《说文》:“豪,豪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安闻信息,只在宏宏乎展厅相逐,势若对垒,搏矣。修身乎?修心乎?企以羡之,何能小心示之,唯仰恭人哂(哂:微笑。《论语.先进》:“夫之哂之。)之矣。此图大有(大有:作为也。《易经》第十四卦之“大有卦”。)之望见于接踵,旷古未有此事。

书法,书契事,信于选,择吉也;临于池,声于播,可解也;行雅(管之事,雅也。《毛诗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而见拙事,忘置管添香矣。一管之握,多见也;修文补养(补养:本滋补身体,借喻也。[宋]秦观《治势下》:“其急解之以宽,犹虚中暴下而补养之也。”),可荡戾气(戾气:乖张。)也。若为底气,无人见怪;若为修道,芸芸必奏华章,幸矣。



三上词话作者


别人我不知道。说说我吧,接触书法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在练字前,我务必会整理好房间的一切,然后平心静气的享受写短暂的时光,虽然我和外人没任何沟通,但对着帖子,我觉得我是和古人在探讨书法,这种感觉很少有人懂吧。写了很多作品,完了顺手就会撕毁,因为不完美,总是感觉下次会有更大的进步。写完作品,盖上自己刻图章,这是一种完美的享受,使用金钱换不来的,除了习书的人,和他人根本无需分享这一美妙时刻。虽然我字体会的好几种,但我从来不炫耀,有好朋友索增,我也只会工工整整写上楷书,从来不会一挥而就,这是对书法起码的尊重!此生不负书法!对于炫技和恶俗书法我也是深恶痛绝的! 总之,说通俗一些,关起门练自己的字,关别人屁事。


baiyang13


提问的这是什么狗屁问题?练书法的人是什么心理?那些字丑的要命要命的人是什么心理呢?通常来讲,字是门面。一个人是不是讲究,也看他字写得好坏。学习很好的孩子几乎没有字写的很丑的。提问者的认知有问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