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老闆都有私人茶室,你有了嗎?

一道集品普洱茶


我是文子心語,路過看到這個問題,過來湊個熱鬧。

這輩子與老闆無緣,這輩子也許都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茶室。沒有自己的茶室,不等於不喜歡喝茶。

茶,可能和每個人都會有所交集。猶如吃飯穿衣,茶,也是人生中離不開的東西。

茶,是一種飲品,身體的需要。茶,是一種文化,相關於禮儀。飲茶,是一種求靜,情緒的沉澱;飲茶,是一種形式,交流中的道具。


茶,不是一下子就愛上的,至少對我來說。記得小時候,人人的家裡都很窮,放學回家了,幹家務活兒幹累了,在外面玩瘋了,進門有開水就喝幾口,如果沒有,就拿上水勺到水缸裡勺上大半勺,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個夠。茶,是什麼?不知道!

記得小時候家裡倒有一把造型很獨特的茶壺,爸爸說是宜興紫砂壺,提把是銅的。爸爸說這壺是爺爺用過的老壺,就是壺裡不放茶葉,也能喝出茶水的味道。我偷偷地喝過一次壺裡水,除了比缸裡的水熱乎,喝不出什麼味道。

第一次喝茶是春節,家裡要來客人。爸爸把那把宜興紫砂壺擦了又擦,然後往裡面放了一小把茶葉。爸爸去送客,我偷偷喝了爸爸杯子裡剩下的一點黃顏色的水。這茶水比涼水有點苦,但有味道,好喝。


真正喜歡喝茶是上班以後。那時喝茶的杯具是個大罐頭瓶,外面套個圖案各異的編織塑料絲套子。端著不燙手,一上午一杯茶足夠。有一年到無錫開會,報社同行送我一個宜興紫砂壺,小小的,六角形,讓我愛不釋手。到辦公室泡一壺茶,編稿看累了,喝幾口;寫文卡殼了,喝幾口;來了好句子,再端起小壺喝……才發現壺裡沒水了。

對於茶葉不太懂,也不很講究。手邊有啥茶就喝啥茶。但茶的好壞還是多多少少能分出來的。沒退休前曾經在省級電臺做過幾年客座主持人,有一位本土的聽眾久而久之成了朋友。她是經營茶葉的,送了我兩小盒上好的茉莉花茶。小壺裡一泡,喝時先揭開壺蓋聞聞茶的味道,隨著熱氣的升騰,一股茶與花的清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後來也喝過苿莉花茶,卻再無那般感受。


有一年去九寨溝旅遊,歸來時在隴南文縣住了一晚,當地的畫友送來一包本土產的龍井,葉小色翠,看著誘人。在招待所的玻璃杯裡一泡,竟被那透明的水杯中的茶葉驚到了:熱水緩緩倒入,杯底之茶竟在水中嬉戲起舞,有的葉升騰,有的葉潛伏,有的葉自我陶醉,獨自在水中打轉轉……回家之後買了一個高腳玻璃杯,專泡龍井。

有一段時間,愛上了鐵觀音,主要是那套從景德鎮帶回的壺。朋友偶到家中閒聊,圍坐在茶臺。放幾勺上好的鐵觀音,慢泡慢飲,有說有笑。當時正和幾個文友寫一部兒童文學的劇本,其中重要的章節便是在鐵觀音的滋潤下完成的。


我最愛喝的是西北人愛喝的三炮臺。碗中不只有茶,還有紅棗、枸杞、桂圓、冰糖。端起茶碗,掀開碗蓋,杯中之水黃中有綠,杯中之物紅綠相襯。看著碗中飄渺繚繞的熱氣,聞一聞,吹一吹,刮一刮,呷一小口,慢慢嚥下:舒坦!

其實,喝茶不在環境的好壞,茶的貴賤,而是難得的那一份喝茶的心境,難得的是那一段寧靜的時光,難得的與你一起分享茶香的知己。

你有你的茶室,我有我的茶座。那怕在案旁、在陽臺、在床前……有茶可品、有書可觀、有曲可聽、有人相伴,足矣!

我是文子心語。以上是我的回答。


文子心語


雖然我不是老闆,但對於一個製作武夷巖茶和武夷山野生大紅袍、武夷山高山野生紅茶的做茶人來說,私人茶室是必須要有的。這樣朋友們過來了就有地方坐坐,可以聊聊天,說說社會見聞和交流一些製作茶葉經驗與市場情況反饋。


在喝茶時可以隨時拿出幾泡好茶,燒壺開水,在茶席上洗好茶具,給各小杯倒好熱茶,剛還坐在四周的人,立馬圍到茶席上喝茶。

不但喝茶是一種享受,給人泡茶也是一種享愛,無論對方老闆有多大,在茶席上你想給他倒多少茶是由席主說了算,有些席主在倒茶時會“看人下菜”的,所以泡茶也是一門學問,現在才出現了很多茶藝培訓機構。

歡迎愛喝武夷山大紅袍的茶友,可以私信我購買武夷山大紅袍原生態野茶!



武夷山野生大紅袍


一直有這個想法,不是老闆,但愛喝茶。


寧強漢子


沒有茶室,在客廳一角放個茶臺也是不錯的選擇



原平學歷教育


經常讓自己靜靜的地方








日子1975


新中式禪意傢俱廠











榫卯傳承木工坊


收藏的一部分茶舍圖片,希望對你有幫助











秦朝先生


屬於我的私茶禪院











葉純熙6672267


獨闢一間做一日禪堂·八角分堂的茶室。

可以品茗,可以禪話。





大拙禪師


辦公室,應個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