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摄影作品的“审美泛化”?

魂之海洋


一、文章论述

所谓摄影作品的审美“泛化”,也就是摄影的作品多少年来没有突破和创新,“同质化”的摄影作品“泛滥成灾”到处都是,给人以“审美疲劳”,不受读者欢迎,更不会受到摄影专家评委的青睐。摄影作品的“同质化”已成为摄影的普遍现象。

中国这个摄影大军发展迅速,目前摄影活动也多如牛毛,甚至于几百人拍同一个题材,同一个内容,同一个现场,同一个环境,同一个主题。作品千篇一律,哪有创新可言。每一次摄影活动,就像苍蝇一样乱哄哄的,拍摄的图片几乎是一模一样。这就是“同质化”的摄影图片,也未必称得上摄影作品。

二、所以说,在中国这样的摄影现像中,谈不上什么摄影个性和风格,更谈不上什么摄影流派。这是中国摄影的怪圈,中国摄影的方向向何处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福建的霞浦,元阳的梯田,以及草原的坝上。每到摄影季节,应该是人山人海颇为壮观。人云亦云,摄影作品很难突破创新,很难给人眼前一亮。要么你就突破重重封锁具有高超的摄影技艺和最高的审美境界,从摄影界脱颖而出,创作出让人内心佩服的摄影作品。否则,当人们看到这三个地方,拍摄的摄影作品还是非常一般的时候,摄影作品是让人审美疲劳的,是让人乏味的。

三、我们希望能出现像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优素福-卡什,罗伯特-卡帕,埃蒂维-布列松,以及中国的谢海龙,他们也可能一生只拍一个题材内容,具有个人的特征和摄影风格,反映一个时代的主题,摄影作品能够穿越时空。






摄影家赵许生


“数绘摄影”艺术风格,是通过数码后期调整与多重曝光摄影图像,并融合绘画视觉表现而形成的摄影艺术语言。它以摄影为媒介进行艺术表达,综合了观念艺术、波普艺术、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当代艺术思想精髓。数绘摄影在脱离摄影客观记录特性要求的束缚的同时,融入绘画性元素,犹如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大写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但却不拘泥于摄影单一性,它以来自艺术家本源的主观思考和艺术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观看经验。

诚然“数绘摄影”的艺术学术价值依然需要研究讨论和深入挖掘,但在文化多元化和拍照大众化背景下,摄影艺术早已超越了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这一过程本身,当代摄影创作急需也非常有必要进行各种新的创作可能性的探讨与实践。我认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的不仅是艺术家的艺术天赋和专业素养,还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时代所具有的文化与历史责任感。



傅文俊


谢,审美疲劳,绝对多数摄影就是玩,我也是玩。这些人群不可能出现思想流派,能拍清楚,构图合理就蛮好了。这方面需要大师独领风骚。比如大众模特摄影还有所谓私房照片,极少有拍的惊鸿一瞥。我宁愿观看浏览风光摄影尤其喜欢大型风光片。也不特别关注模特的千人一态的摆拍,那是人像爱好者的喜爱。有很多惊世佳作可能我没有机会欣赏到,应该不少。


老自由142062569


购买摄影器材、拍摄地的选择费用及手机的替代,对暂时没有更多余额的年轻人,是一个瓶颈。相反,成为了最缺乏教育一代人的宠儿。他们下过乡、参加过运动、僵化呆板,即使是个老大学生,那个统招年代的大学教育,也与今日之高教不可同日而语。自然是创意的短板,更因文化艺术认知上的不足,对自己的摄影作品固步自封、独芳自赏了(回答者有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的,并没有跳出题主的质疑)。那么,人云亦云,没什么见解独到的摄影产品,就泛滥的俗不可耐了。


瑞锦赢升


大量的前期大量的后期己经使得摄影失去了它的本质----记录真实的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