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到底該給孩子“接點兒啥”?

糖貓兒


昨天剛邀請到我們這邊著名小學的資深教師來給幼兒園大班的家長們講幼小銜接接點啥的問題,今天就在悟空問答上看到有人有相同的疑問。由於我兒子明年就要面臨幼升小,加上我自己是幼兒園老師,所以對這方面的信息特別關注,心中很有感想,不得不發,希望我的分享能給焦慮的家長們一點幫助。


什麼是幼小銜接?

幼兒園即將畢業孩子家長的認知:

趕快報個幼小銜接班,不然到小學跟不上;

抓緊時間學拼音,早點開始學寫字,20以內加減法孩子學不會可不行,這三個內容搞不定到了小學跟不上學習進度,孩子很容易自卑的,所以在幼兒園要抓緊時間;

現在的幼兒園就會糊弄人,交了那麼多錢,結果啥都不給娃教,還要另外報班交錢學拼音、數學之類的東西,幼小銜接就是讓家長出錢報班兒唄。也沒人來管管這事兒。

規範管理的幼兒園的認知:

幼小銜接就是在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開始的過程中,做好承上啟下的工作,讓孩子們對學習有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自然而然地適應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到底是不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書本知識?

2018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因此各地幼兒園紛紛開展去小學化專項治理活動。


對於幼兒園家長來說,去小學化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孩子不學拼音寫字會不會上小學跟不上?這是家長最集中的焦慮點。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說:小學化的幼兒園和學前班是摧殘兒童的集中營。

知名小學教師的回答(我親自問的):

拼音是認識漢字的工具,現在對拼音的學習在逐步的弱化,因為我們更提倡通過親子閱讀來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認字了,那麼直接能夠學會識字,再花時間不停地學拼音的目的性何在?

寫字這件事,其實那些提前學寫字的孩子多數都讓我們有點頭疼。現在的培訓機構有的教得不標準,孩子的握筆姿勢、書寫規範等到了學校之後我們發現都是錯的,然後再糾正一遍,真的是很費時間的一件事情。在學校,我們會給孩子把握筆姿勢、坐姿等一一從頭教起,這樣的話可想而知,什麼都沒有學過的孩子更容易掌握,也更讓老師喜歡。

數學的話,根據一年級的進度,真的沒必要提前都去學,學了之後到了小學,講什麼孩子都不專心,覺得自己都會。但是孩子學的又不紮實,沒有耐心聽老師講,反而適得其反。

從國家到學校都擺明了一個態度,小學化的學習不是幼小銜接的內容,提前學習一年級的知識對孩子沒有好處。(寫到這裡如果您還覺得不可信,那我真的沒辦法了。)


小學老師眼裡的幼小銜接應該銜接啥?

主要是培養五方面的能力:

遵守規則

孩子上小學之後,最影響學習的問題就是能不能遵守規則。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調皮淘氣,成人看起來覺得是活潑可愛,到了小學,孩子仍然認為自己的方式是對的,上課的時候玩文具盒,和同桌做小動作,由於小學不像幼兒園那樣有老師隨時去管理孩子,自制力差的學生特別容易在班級裡成為脫韁的野馬。所以遵守規則是首要的,遵守規則就是要從幼兒園做起的,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漠視規則的存在,這是在害孩子。

喜歡閱讀

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親子閱讀了,孩子現在完全是無障礙閱讀,給一張小學生的卷子,他都能順利的讀題,並且理解意思。所以,當我聽到小學老師說到閱讀的重要性時簡直和我的做法是不謀而合,讓我慶幸又高興。老師說到有一個孩子,因為家裡營造了讀書的氛圍,從小就愛看書,在小學期間從來沒有報過培訓班,但是孩子理解能力強,學習好,成績照樣名列前茅。所以建議家長們,有焦慮的時間,不如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們愛上書,也就進一步愛上了學習。

合作交往

在小學,孩子們更多的是靠自己處理問題,加上年齡逐步增長,自我意識更強了,會對自尊、自卑等感受有強烈的個人認識。只知道學習,而不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並且很好地溝通的孩子會很容易陷入敏感自卑的漩渦,孩子在群體中得不到認同,不是父母找老師找家長就能解決的。孩子的心理需求一旦形成問題,學習的事情將成為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敢於表達

能夠通過獨立的表達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這樣的孩子在小學生活中更加獨立,不容易受到欺凌,並且可以得到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變得更加自信、活潑、開朗。畢竟在小學,學習雖然是主要的,但絕對不是唯一要做的事。

生活能力

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事事去依賴老師。熱了不知道脫衣服,渴了不知道喝水,這些生活問題老師是沒有時間去細緻管理的,孩子因為生活問題解決不好導致生病不適,就沒有辦法保證每天到校學習,自理能力解決不好,是孩子校園生活的大麻煩。


我兒子馬上就要升入大班了,我最近反覆考慮,慎重決定:絕對不報幼小銜接班,絕對不學寫字,而是像現在這樣,每天陪他讀書,和他聊天,瞭解他和小夥伴相處的問題,要求他在家自己穿衣洗漱,鼓勵他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一年後,看看效果是怎樣的,就像當年我堅定地認為每天和他一起讀書一定有收穫一樣,也給所有關心這個問題的家長們一個答案。

我是幼兒園張老師,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教育過程的美好!


幼兒園張老師


首先教師和家長要弄清楚,幼兒園和小學到底是要銜接什麼?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這個銜接不僅僅是知識的銜接,更重要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社會交往等方面與小學的銜接。而現在很多家長走進了誤區,把知識的銜接當成了重點,在入小學之前,拼命地給孩子補習拼音、識字、計算,這是大錯特錯的。

其實在小學一年級如果對於孩子的教育能夠做到“零起步”的話,幼兒園畢業的孩子是能夠很快地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習生活的。那麼,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有幾點建議:

一、學習內容的銜接

幼兒園上課時間與小學相比較,是比較短暫的,內容也很淺顯的。小朋友上課是以遊戲為主要活動的,幼兒園沒有期中、期末考試,沒有驗收,而小學的學習是要完成教育教學大綱的內容,有正規考試,這是和幼兒園比較明顯的差別。

二、思維方式的銜接

幼兒園的孩子思維方式是形象、直觀的,教師上課是需要用玩具、音像、圖片、動畫等輔助的教具來進行演示,幼兒才能會理解,促進幼兒在不同領域學科內容中的學習,從而培養幼兒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表現能力等。幼兒園的學習實際是為幼兒步入小學後續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的階段。

三、學習習慣的銜接

在上課的過程中,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課堂紀律,小學生的課堂常規對於學生的坐姿、發言、看書、寫字等都是有明確的規則和要求的。而幼兒園的孩子在這方面沒有小學生那麼嚴格,比如,如果有哭鬧的新生,那麼,教師要以安撫孩子情緒為主,不會讓孩子在一邊哭,而自己去上課。從幼兒園上一節課到在小學上若干節課,這是一個實質性的轉變,幼兒的學習習慣要適應這樣的學習節奏。

<strong> 四、生活習慣的銜接

在生活方面,幼兒園的孩子每天都要午睡的,而小學生是沒有午睡的,這方面是要調整的。在幼兒園教師對於孩子的管理,是保育在先,教育在後。而小學呢,正好相反。學生就是以學習為主的,學習任務是不斷增加的。在生活方面,小學教師也不會像幼兒園教師那樣在生活上更多地照顧孩子,學生以學習為主的,這也是一個本質的區別。

五、學生交往的銜接。

幼兒園的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是比較沒有理性的,會因為一個玩具或一個座位而發生矛盾,會打架,幼兒園的孩子可能彼此剛剛一起玩,轉過身就會互相打起來,幼兒需要教師的及時教育和調節矛盾。而小學生他們彼此在交往上,就會更理性,因為他們能夠辨別基本的是非,更能體現團結友愛,在學生交往的這程中,小學生更突顯出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時,他們也是注重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精神,這些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於理解的。

六、師生交往的銜接

師生交往的不同在於,幼兒園的老師,關注的是每一個孩子,特別是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而小學的老師主張是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小學生有班級幹部,會幫助教師分擔班級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也是與幼兒園孩子在管理上的差異。在師生的交往中,幼兒園的孩子更注重於對老師情感的依賴,小學的孩子則更注重自我的獨立意識。

教師要深刻意識到“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可將幼兒園大班一日活動科學地向小學進行過渡和靠攏,要安排符合學齡前幼兒的能力發展和要求的各項活動,積極做好幼兒小銜接工作,有效地杜絕“小學化傾向”的問題和進入小學過渡中的斷層問題,為孩子們順利地進入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也可通過幼升小參觀實踐活動,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環境和各種設施,激發幼兒園孩子去小學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月亮姐姐Nancy


寶寶們今年該上小學了,我們現在在幹什麼?主要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

1、按時到校的習慣

我們現在要求孩子必須7:50到幼兒園,來到幼兒園讓孩子讀讀英語,讀讀兒歌和小詩,讓孩子進入到學習狀態。

2.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課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直接影響孩子對知識的掌握。

在上課中要求孩子們身正、抬頭、目視前方、手背後,桌子上只留書和筆袋;老師提問不搶答要舉手。我們還經常表揚表現好的學生,讓孩子們知道表現好才能更受關注。

這裡還主要提一點,讓孩子知道課上要積極回答問題,不要怕出錯。如果孩子害怕舉手回答問題,建議讀讀繪本《在教室說錯了沒關係》。


3.回家立即讓孩子認真完成作業

也許因為減負,孩子一二年級不留作業,但是這作業真的和以後的學習真有關係,錯過了這個作業習慣培養的黃金期,將花費更多時間來養成。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大班時,我正好在向某專家學習“共情”——孩子學習了一天,多麼辛苦呀,讓孩子先休息再寫作業。結果直到現在都是這個習慣。隨著年級升高作業量加大,作業完成的時間越來越晚。我家走過的坑,希望其他人能繞過。

4.自己整理自己一切的習慣

書包,讓孩子自己整理,家長只是檢查一下整理情況提出建議,讓孩子改進。

學會照顧自己。會整理自己的床,會穿脫衣服特別是自己扣鈕釦;能自己刷牙洗手臉等保持個人衛生。

5.要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6.有一點:讓孩子多認點字吧

一年級,先認字才學拼音,識字成了學習中旳難點。我們提倡從閱讀中去識字,在幼兒園大班開始讓孩子指讀,長期堅持下去認識600不在話下。

7.讓孩子學會和別人交往相處

要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要注意禮貌待人,多說“謝謝”“對不起”;要尊敬師長;會按指令做事等等

幼兒園就是為了更好適應小學的學習,我們做了這些,如果您有什麼建議,請留言,我們可以更加完善我們的工作。


努麗初彩


不少家長問到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讓孩子能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我的建議是市面上的幼小銜接班更多的是知識層面的銜接,如果我們家長可以在家裡做到下面幾方面的準備的話,那麼孩子的幼小銜接就不是難題。



一、生活上的銜接

作息:最重要的是作息習慣的過渡。不少幼兒園都是早上9點上學,如果孩子早上有個賴床鬧脾氣,就算晚一點到,孩子也沒什麼心裡負擔。中午無論如何幼兒園都要休息午休一下,孩子的整個生活作息相對比較隨意。還有生個病請個假,外出旅行提早休假這些都是幼兒園孩子的可以被允許的。但是進入小學就不同了,每天幾點上學、放學,中午安排不一定可以午休,和幼兒園完全不一樣。

自理能力:在家務的鍛鍊上我想應該可以貫穿整個幼兒園,有家務勞動的孩子,在自理習慣上也比較容易引導,y進入小學的獨立處理能力也容易過度。

建議可以利用最後一個暑假的時間好好把孩子的作息規律化,尤其是早睡早起的節奏習慣,這塊一旦養成家長和孩子的挑戰就會少很多。



二、心態上的銜接

幼兒園孩子很大的程度是被照顧、被安排的角色,但是進入小學有很多的事都是要主動自發的去做的,雖然小學老師也會最大程度的去照顧孩子的過渡期,但是當老師面對這麼多孩子的時候,老師更多的是個指派任務的狀態,很多工作需要孩子主動自發的去做。

建議可以在家和孩子多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爸爸媽媽當小學老師和孩子互動模擬課堂上場景。還可以讓孩子回來當老師,給家長掩飾上課的狀態,生動有趣的幫孩子理解小學課堂的生活。



三、學習方式上的銜接

這點其實主要是學習的習慣轉變,比如有的幼兒園是不佈置作業的,就算有作業也是簡單的非硬性的,而且家長還可以幫忙完成。而到了小學,作業就是一個任務和責任了,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作業是什麼回事,更別提要寫作業這個動作了,回到家書包一丟啥也不記得了,當然很可能作業也沒有抄。

不過這些也都是正常的現象,家長可以在上小學的那個暑假跟孩子普及下小學的學習和作業之間的關係,讓孩子有這樣的心裡準備。

最後,無論孩子做了多充分的準備,進入小學都會有一段時間適應,每個孩子的時間長短都不同,關鍵是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不要因為看到孩子一時的不適應就焦慮,給足孩子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就夠啦。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想知道幼小銜接該“接點兒啥”,必須要清楚一年級孩子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素質和能力,否則,你不做具體的參照,明確要培養的目標,很可能會盲目亂來。下面我分幾方面給家長提供建議。

第一,基本生活技能培養必不可少。相信家長在孩子讀幼兒園的三年裡,你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培養了,但是那遠遠不夠,因為幼兒和兒童所要學習的基本生活技能會有很大的不同。小學一年級同學,至少要能夠自己獨睡、整理床鋪、洗漱、洗碗、洗小件衣服、做簡單的家務清掃、按季節換衣服、整理書包和文具、物品定位管理、學習禮貌用語、遵守家規等。這些基本生活技能,需要家長手把手教,孩子學會後要讓孩子獨立去做。

第二,孩子識字和閱讀興趣培養要重視。幼兒從五週歲左右就進入了一個識字興趣敏感期,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特殊的時期,充分利用好親子閱讀陪伴時間,引導孩子識字。請注意,孩子對大字比較敏感,過小的字由於觀察力還相對弱不容易引發興趣。識字興趣不一定非要藉助拼音,只要引導孩子觀察字形狀,鼓勵用心記住字的長相即可。識字量關係到孩子進入一年級後獨立讀題能力,家長必須要當成最要的事來抓。

第三,書寫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一提到書寫,很多家長會認為讓孩子寫很多字,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想辦法通過親子游戲活動,來鍛鍊孩子手協調動作的靈活性。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已經開始用鉛筆寫數字,或簡單的字。在進入小學前,也可以每天增加一點書寫練習,包括正確握筆和運筆書寫,鼓勵孩子按著規範要求去寫字。但是不要嫌孩子寫的慢,但要注意規範和技巧。書寫練習可以用漢字、數字或拼音字母結合進行。

第四,培養孩子的生活節奏感。孩子進入小學後,生活節奏會體現的非常明顯,每天三點一線從家到學校。因此,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來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每天過有規律的生活,讓每天重複的一些事相對固定在某一個時間段,只要天天堅持,孩子會慢慢養成下意識在規定時間去做事的好習慣。當然,這裡要把學習或寫作業時間融入其中,以便於孩子進入小學後每天寫課外作業。

第五,培養孩子養成遵守紀律的意識。雖然孩子在幼兒園裡已經有秩序感的培養,但是那種秩序相對鬆散,並不能達到小學課堂學習的要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老師喜歡的好孩子應該怎樣遵守紀律,如聽從老師的指令(家長可以模仿老師)去做事,端正坐好聽講,按要求做課堂練習,上課時不允許和別人說話,眼睛要認真看著老師的眼睛,耳朵要認真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場,大腦要快速理解並記住,課間要按要求站隊,不得到隊列裡隨意亂動打鬧等。所有關於紀律方面的內容家長都可以給孩子做演示性教學,而後再進行角色互換重複練習。

第六,經常帶孩子練習朗讀練習。很多一年級孩子在口語表達方面能力較弱,主要是平時家長很少和孩子認真交流,也忽略圍繞主題和孩子探討或聊天。因此,才會導致一些孩子口語表達時缺乏節奏感,不會換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帶孩子借親子閱讀的機會練習朗讀。大人讀一句,孩子模仿學一句,比比看,誰讀的更好聽,誰讀的更準確。如果家裡有學習機,還可以放一些課文朗讀,讓孩子先聽後模仿朗讀。請家長注意,在練習朗讀方面是培養孩子視覺、聽覺、思維專注的好時機,可以增強孩子的聽課或學習的專注力,一定不能鬆懈喲。

第七,引導孩子清楚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好孩子。一年級兒童對老師特別崇拜,甚至很多時候寧願聽老師的話,而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對孩子這種行為特點,家長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借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來引導,讓孩子清楚自己該怎樣做,才是老師最喜歡的好孩子。當孩子真嘗試去做時,家長要及時肯定、鼓勵和讚美。你的誇讚可以增強孩子做事的自信心,有利於孩子上進心和自尊心的培養呢。如果平時重視孩子再乎老師怎樣看自己,這其實就是對外在評價的關注,也是激發孩子更願意做出色的自己的起點。

以上七方面,可以簡單歸結為幾個字:聽、說、讀、寫、辯、思、做。瞧,我這一歸納,你是否感覺思路清晰了呢?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評論中留言,而後我再給你補充。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在評論中寫下,讓我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