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中國•甘肅的印象是什麼?

LEABOO


要說對甘肅的印象,可以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吧。

一是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

甘肅是華夏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相傳人文始祖伏羲、女媧、黃帝都誕生於現在的甘肅地區。甘肅又是張騫鑿空、蘇武牧羊、玄奘西行等等歷史事件的發生地,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甘肅在歷史上、在現今都是戰略要地,甘肅大地上佈滿了星辰般的城池遺蹟,每一座古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二是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玉門油田是新中國第一個工業能源基地,玉門油田保障了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併為中國其它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培養輸送了大量骨幹人才;鎳都金昌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鎳礦藏開採基地,也是世界第二大鎳礦藏基地,同時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稀有金屬富藏區。

三是旅遊資源異常豐富。

從東到西,天水麥積山、甘南草原、張掖丹霞地貌、嘉峪關城、敦煌莫高窟……大漠、草原、山地、丘陵……文物古蹟、石窟碑刻、長城關隘……旅遊資源多樣、豐富,甘肅地域遼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站在這裡,就有一份豁然、曠達的激情在胸中滌盪!


四是清潔能源發展快速。

沿河西走廊向西,除了開闊的荒野大美,連綴成片的風車林,成為了閃爍眼球的景緻。“建設風電基地,打造陸上三峽”。風電、光電這些清潔能源發展迅速,昔日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了異樣的光彩。

五是特產豐富。

蘭州黃河蜜、白蘭瓜、百合、水蜜桃、黑瓜子、酒泉的枸杞、鎖陽、天水蘋果、靈臺小棗、金昌紅棕魚,靜寧早酥梨、定西馬鈴薯、武威人參果,天祝白犛牛等等,舉不勝舉。

以上只是一個大概的印象,倘若展開來說,那是需要好幾萬字才可描述的。


O蘇拉木塔格


作為甘肅省,我曾和許多外省的朋友打過交道,在他們大多數人眼中,甘肅就是貧窮落後,乾旱缺水,黃沙漫漫的地方。如果有人問那地方的人是不是還把駱駝當做交通工具,我可能不會太驚訝。大漠,戈壁,駝鈴可能就是人們對甘肅的第一印象吧。

我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到甘肅去看的他的一個多年不見的老親戚,臨走前,他把家裡的舊衣服裝了滿滿一皮箱,要帶給他認為還很窮的親戚。他想象的甘肅就是這樣,結果到了親戚家,他發現親戚家日子過得不比他差,從衣著,從飲食,從生活環境,似乎都不比他差。在親戚家的那幾天,親戚開著小車,帶他去張掖丹霞,去敦煌莫高窟,去品嚐各種特色小吃,最後他帶著感慨回去了。這是真實發生過的。

當然,甘肅的GDP尤其是人均GDP,在全國確實不高,但這些年甘肅的發展還是很快的,大城市特有的堵車,這邊也經常發生,人們的穿著打扮不見得比發達地區差,下班後吃飯娛樂的場所也是人頭攢動,大家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廣場舞,太極劍,健身操,那是常態;練瑜伽的,俱樂部健身的,去會所美體美容的,漸成時尚;週末送小孩去跳芭蕾,練柔道,參見早教班,也不奇怪。外出旅遊非常普遍。

甘肅這邊的旅遊資源特別豐富,來這裡,你能看到很多獨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張掖丹霞地貌,嘉峪關長城,天水麥積山,平涼崆峒山,隴南官鵝溝都是值得一看的。

隴南官鵝溝


張掖丹霞

平涼崆峒山


行走絲路


我是甘肅岷縣閭井鎮人,現在新疆阜康市滋泥泉子鎮已30年,為什麼全國人民都看不起我們甘肅人,說甘肅是全中國最窮,大錯特錯,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家人發展特別快,我父母還健在,每年回家,沿途看到的村莊渭原,臨洮,章縣都是二屋小洋樓,進入岷縣一排整齊的小詳樓,有一種思緒感keη萬千,雖然沿途看到有些山溝,但都是整齊的小樓房,我的家鄉閭井鎮更是繁華,一個月中有九個趕集日,人山人海,那些商場,賓館,超市都使用電梯,相反新疆發展很慢,就是土地多,我村上人大部分在西寧,蘭洲開玻璃店,你回家碰到的親戚個個開幾十萬車,聊起耒一年都掙幾十萬,那個岷縣的當歸城白天晚上燈火通明,中國的三百多種草藥就在這裡,隴西最大的中草藥交易市場每天發往全國各地,我頭條看到的甘肅老家,那是70年代到80年代房屋,中國最貧困地區分佈在雲貴高原。


趙桂英480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甘肅人,特別想認真回答這個問題。若有錯誤或者不同意見,歡迎一起探討哦!

我出生在甘肅武威,著名的國家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故鄉。周邊還有張掖,金昌,繼續往西有酒泉嘉峪關;往東則是蘭州白銀定西平涼天水。武威處在甘肅地圖最狹窄的河西走廊咽喉位置,世代以農業為主,轄區內靠天吃飯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總體確實貧窮。但甘肅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於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無可替代的戰略位置,不但是煤炭天然氣石油等能源的產地和運輸的途經之地還承擔著穩新疆安西藏的戰略重任。

沒電了未寫完。


嘛妮嘛妮哄


甘肅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在這塊狹長的土地上,自北而南,依次分佈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高山高原氣候帶。可以說是中國氣候帶的天然博物館。

甘肅有巍巍雪山,也有茂密的山地森林,有絢麗奇特的丹霞和雅丹地貌,也有乾旱的沙漠,有平坦的草甸,也有蜿蜒的大河。

在甘肅一個省,就可以感受到中國地理上的廣闊天地,萬千氣象。

從全國視角來看,甘肅確實是一個神奇之地。這裡是我國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交匯處。地理基礎決定了甘肅豐富多彩的特性。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融合交流的重鎮。

河西走廊,就從甘肅穿過,這條走廊是民族交流的通道。

從今天的道路系統中,依然可見幾千年來的東西道路輪廓。

在這條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要道上,有張騫鑿空的步伐,有玄奘西行的背影。

有佛教西來的故事,也有伊斯蘭教,基督教自西而來,在這裡與漢文化接觸,交流融合。

雖然“春風不度玉門關”。但是這裡的多民族文化交流一直是生生不息。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古代的中央王朝,想要統治西北區域,河西走廊是必須要控制的交通重地。

而在絲綢之路打通後,伴隨著陣陣駝鈴而來的商人,也是必須經過此地進入中原。內地的茶葉、絲綢、瓷器、藥材,經過這條走廊,運往西方。這一切,都使得甘肅成為連接各種文化的紐帶。

如今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甘肅這個絲路要道,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

更多歷史地理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很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從出生到後來參加工作一直都在甘肅,我覺得甘肅挺好的,並沒有在不瞭解甘肅的人所說的那麼差。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甘肅: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省名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陝西,南瞰四川、青海,西達新疆,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國接壤,境內為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

或許在外人的眼裡甘肅就等於是無盡地荒漠,沙漠甘肅是有,但甘肅不僅僅有這些也有森林也有湖泊。或許在外人眼裡看來甘肅吃的僅僅是牛肉麵,但在甘肅牛肉麵只是當地眾多美食中的一種。

我們這裡也有著很多的文化民俗,只是缺少了像發達省份那樣的大力推廣,所以很難被外人瞭解到。或許大家都知道馬踏飛燕,但它是哪裡的,或許知道的人不多。

這裡有很多很多的我也一時半會說不完,反正就是要想更好的瞭解一個地方最好還是去當地體驗一下,這樣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它。




甘肅小胖


提起甘肅,其實很多人還是很陌生的。

說起印象,最多的就是偏僻,荒涼,窮。

再問甘肅有什麼,也就能說出個祁連山,蘭州拉麵,敦煌莫高窟。

存在感實在有點低。

但其實甘肅是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理風光多樣,旅遊資源豐富的省份。

說說甘肅歷史

甘肅早在先秦時期就屬於中華文化圈,其地大部分歸屬天下九州的雍州和涼州。

西周時期,秦人的祖先就在甘肅天水。

至北宋年間,西夏在甘肅設置甘肅軍司,取甘州(今張掖市)肅州(今酒泉市)的首字而成。這是甘肅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

元朝設甘肅行省。

明朝甘肅降級,隸屬陝西布政使司。

清朝時期設甘肅布政司。

民國時期設立甘肅行政公署。

1950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成立。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於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

說說甘肅民族

甘肅是個漢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漢族以外,還有回族、藏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等16個民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民族,是因為甘肅所處的地理位置,在古代是連接中原內地和西域的橋樑,是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歷史上,甘肅地區多次了發生民族的大融合事件,使得甘肅成了一個民族眾多的省份。

說說甘肅的地理風光

甘肅省內既有平原,又有山脈,既有草原,又有沙漠。隴南為山地、甘南地區是高原、河西走廊又是川地、祁連山脈像一條巨龍沿著河西走廊蜿蜒,在敦煌一帶為沙漠地帶。

“河西走廊”為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就位於甘肅省禮縣東面。祁連山擁有天然的高山草場,在古代是周邊少數民族放牧的理想之地,很多中原王朝,都在祁連山設置了軍馬場,供戰爭之需。

說說旅遊資源

甘肅省旅遊資源豐富,擁有敦煌莫高窟等7處世界文化遺產,古文化遺址7000多處,各類石窟寺337座,遺存長城3600餘公里,全省館藏文物近43萬件。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就出土於甘肅武威市。著名的“月牙泉”和鳴沙山就位於甘肅敦煌。還有大家知道的玉門關,陽關,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等。


三開其口


提起甘肅首先想到的是西部貧困省,就像網友調侃,甘肅又幹又酥,窮的一塌糊度哈哈。甘肅省地圖形狀像葫蘆,河西走廊兩邊是山,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紐帶,自古就是各朝實際控制區域。甘肅的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天水在漢朝就有了,至今都沒改變名字的。還有甘肅那邊信回教的人比較多,人還是很樸實的。記得在酒泉搞地質勘探時,晚上特別冷水坑冰凍一尺厚,有個當地大嫂做飯,口味不適合,我們竟然吃了三個多月的泡麵,朋友最後竟然說,如果我死了,請你一定把我的骨灰帶回家,當時在場的四個人都流淚了……


紅黑小7號核彈頭


雖說我是甘肅人,但我只到過定西、隴東(慶陽和平涼)、白銀、蘭州、張掖、武威、酒泉、嘉峪關,基本都是坐車經過,當然有些地方也呆過一段期間,總體感覺我們甘肅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但老百姓踏實肯幹,吃苦精神比較好。因為缺水限制了發展,多少輩人在與艱苦的自然條件作鬥爭,人的思想比較保守。對教育還算比較重視,因為太多的農家子弟只有考學才是唯一出路,但自擴招以來近年就業形勢的不樂觀,教育的高投入低迴報讓老百姓很無奈。在定西、白銀、天水、平涼、慶陽等地農村山區,人越來越少,考上學的基本都不回來,種地的因農產品價格低加上自然災害多沒有收入都外出打工掙錢養家餬口,留在家裡的都是老弱病殘,有的地方甚至整個村莊荒蕪無人。甘肅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就像大家說的除了沒有大海其他風景都有,但是旅遊開發欠缺,遠不如臨近的青海、新疆、寧夏等。最令人心痛是蘭州大學也衰落太快,近年太多的人不看好蘭大,甚至拿一些二流本科院校跟蘭大比。胡亂地說了一大堆,也許大家看不明白在說什麼,但還是真心希望甘肅能乘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好發展機遇,越來越好!


境由心造YJJ


想要不帶偏見的瞭解甘肅,有這樣幾部由央視拍攝的紀錄片值得觀看:《金城蘭州》,《河西走廊》,《西北望崆峒》,《陰平古道》,漢武帝為什麼要鑿通西域(河西走廊)的大門,為什麼要在戈壁灘設置四郡,河西走廊對漢文化的延續和漢室江山起著什麼重要的作用,看完《河西走廊》就會明白,同時也能理解為什麼在外省市人的眼裡是一片荒涼的戈壁灘上會孕育出頑強的華夏文明;看完《金城蘭州》,你就會明白蘭州不僅僅只有有牛肉麵(在蘭州,沒有拉麵這種叫法),《讀者》雜誌為什麼會在蘭州生根發芽,發行量一度超過一千萬冊;《絲路花雨》為什麼會在全球巡演,且觀者如潮;古城張掖人口只有一百多萬,而去年來張掖的遊客達到了三千萬,張掖有何魅力?敦煌莫高窟到了旅遊旺季,參觀者都要提前預約……

我承認甘肅經濟欠發達,河西走廊一帶春天會有沙塵暴,氣候條件不好,但甘肅也有媲美江南的城市,如人文始祖伏羲誕生地天水,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的隴南,還有“人一生中要去的55個地方之一”的甘南,如果你去了這些地方,你就不會再人云亦云的說甘肅是一片荒涼的不毛之地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座城市的偏見是由於不夠了解導致的,要想真正瞭解一座城市,就跟心儀的人談戀愛一樣,必須親自去了解,瞭解它的脾性,喜好,它的歷史,它的一切。

甘肅,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但同時又是一個人文歷史和旅遊資源發達富饒的省。魅力甘肅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