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相信這兩年大家在朋友圈會看到許多自媒體在蘇州走街串巷,今天10塊錢吃遍某某街,明天又去某某路連吃一個月早餐都不帶重樣……許多地方都成了網紅打卡之地。

但是蘇州這座城市的維度,是網紅這兩個字遠遠不夠觸及的。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美食,給了蘇州更生動、接地氣的魅力,但同時也把蘇州窄化了。雖然說民以食為天,但其實蘇州的小巷遠不止這些吃的,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條書院巷,在吃貨眼裡這是一條600多米長的美食一條街,但在蘇州人的記憶裡,這條路是蘇州崇文厚德精神的一個化身。

書院巷20號,就在蘇州中學對面,是如今的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其實早在宋代就是一所著名的學校和圖書館,也正因為這所叫做鶴山書院的存在,才有了書院巷這個名字。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事情得從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魏了翁說起,魏了翁不僅在學術上是真的優秀,而且還有一項偉大的愛好:藏書,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建一個天下最大的圖書館

如果這時候我們把目光放眼全世界,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公元1209年,在歐洲,一批為躲避毆鬥的老師從牛津大學逃離,建立了劍橋大學;而在東方,魏了翁開始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準備籌建鶴山書院。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所以如同現在國內許多學校都有一座逸夫樓一樣,當時全國各地也有許多家鶴山書院。

據說鼎盛時期鶴山書院“尊經閣”的藏書數量曾超過南宋國家圖書館,就連皇帝宋理宗都專門提起御筆寫下“鶴山書院”相贈。宋理宗還在魏了翁病逝之後,在蘇州賞賜了他房子,追封了太師、秦國公這樣的榮譽。

到了元代,他的曾孫為了繼承、發揚他畢生的願望,在宋理宗賜給魏了翁宅院的地方重新創辦了鶴山書院,從此這條街就被稱為書院巷了。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而這裡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從明代永樂年間直到清末,480 多年的悠悠歲月裡,書院巷20號成為了官府衙門,無數名臣能人都在這裡辦過工,周忱、海瑞、湯斌甚至是近代因禁菸而永載史冊的林則徐

而在蘇州從古代走向近代那一重大歷史時刻,這裡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1911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浪潮眼看要席捲全國,而在蘇州,也經歷了一次被後世很多人視為鬧劇、甚至笑話的革命。

當時的江蘇巡撫程德全見大勢所趨,便響應革命,那一天書院巷巡撫衙門前人山人海,大量蘇州士紳、市民集聚,現場觀看了程德全親自用竹竿挑落下幾塊巡撫大堂簷瓦的場景,以此表示革命的破壞意義,然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掛上了“民國軍政府江蘇都督府”的大牌,蘇州的革命就在這個瞬間完成了,整個江蘇也就此宣佈脫離清王朝,正式獨立。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程德全


在葉聖陶的童年記憶裡,蘇州的這場革命確實很不像革命,沒有槍聲,沒有炮聲,甚至當天葉聖陶還在吃早飯,他叔叔便從街上回來告訴他,蘇州已經光復了。

對於一個熱血少年而言,這實在“有些沒勁”。於是他約上好友顧頡剛,一起跑去書院巷,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結果卻讓他們非常詫異,昨天的江蘇巡撫衙門,今天的江蘇都督府,除了門牌換了,完全沒有變化,人們的生活也跟從前一樣,一點光復後的新樣子都沒有。

因此很多人笑話程德全,笑話蘇州的這場革命,形式主義得很。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義是偉大的,但它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改變中國。

所以說,在那樣混亂的時局,在各方面的亂流一壓力下,程德全是看清了世界,順應了趨勢,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而且這也是當時蘇州最好的選擇。

如今書院巷每天車來人往,尤其每到飯點都會有成群結隊的學生手捧著食物嬉笑打鬧,而江蘇巡撫衙門舊址的大殿與那塊紀念石碑則靜悄悄的站在那裡,不知道會不會想起百年來的風吹雨打,然後一笑了之,隱逸在蘇州古城的市井氣息裡,既有風雨,也有情。


這個蘇州網紅美食聚集的小巷,曾發生清末著名的挑瓦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