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佛山非遗 · 历史文明

丹灶葛洪炼丹传说

走进丹灶

探索这个如此有仙气的名字故事

•••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无论世事变改,总有一些山岗、河流、村落等的名字不会改变。它们或有趣,或有故事,或有历史,沉淀了这片土地的文明。

讲起南海丹灶,很多人都爱它惊艳了整个阳春三月的黄金风铃木大道,那里更是康有为的故里;却很少人知道丹灶一名的起源。

其实,丹灶这个名字是与一位仙风道骨的人士——葛洪在南海金峰岗炼丹的事迹大有关联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丹灶”一名的来源

据陈氏族谱所载和民间相传:丹灶大仙岗所在地,一千年前,河道交错,四处丘陵。

东晋成帝时,有一道人,姓葛名洪,号抱朴子,隐居罗浮山,炼丹不成,云游天下。先到西樵山,后至仙岗,浓荫之下得一佳泉(今仙岗村流水井),其水清冽,可以炼丹。

后登至丹灶金峰岗顶,觉此岗巍然高耸,遥望东南,则平畴如镜,其岗峦起伏,宛若游龙;丹灶葛洪炼丹传说西北则群岗重叠,万木阴森。而金峰岗山环水抱,群鸟和鸣,百花齐放,实为炼丹理想之地。葛洪于是举锄劈灶,从仙岗取仙水,在金峰岗顶燃起熊熊炉火,经几载煎熬,逐大功告成。“金峰岗”随之成为炼丹圣地。

1579 年,明神宗朱翊钧为纪念炼丹仙人葛洪,把环抱“金峰岗”的村取名为“丹灶”。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葛洪炼丹传说—卢卫画)

葛洪,何许人也?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据史书记载,他小时候家境贫困,但勤奋好学,常常白天上山砍柴,卖钱后再买纸笔,晚上就用柴火照明,学习到深夜。

相传葛洪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

葛洪对炼丹术很有研究,他吸取了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同时广泛从事采药、制药活动,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认识了物质变化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把炼丹的药物引入医疗和养生饮食,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及养生的内容。同时,他将研究的知识著书,其著作共有 200多卷,流传到现在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

其中《抱朴子》中内篇《金丹》《仙药》和《黄白》三篇,是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名著,对我国的化学和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也曾受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一书启发。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位于仙岗村的葛洪铜像)

2007 年 3 月,“丹灶葛洪炼丹传说”被列入佛山市南海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 12 月,“丹灶葛洪炼丹传说”被列入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丹灶镇文化站。

为保护和传承葛洪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灶镇在仙岗村和仙湖旅游度假区分别设立“葛洪传说”传习所和无极养生园,详细介绍葛洪传说的相关史料。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生流不息的泉水)

葛洪炼丹仙钵的遗址

如今,在丹灶的仙岗村仍保留着传说中葛洪当年用于炼丹的一只钵。据介绍,这个石钵是仙岗村在开村前,在村中的大庙塘中挖出来的。早年的塘边还有刻着“葛仙遗迹”字样的碑石,因此村民称此石钵为“仙钵”,又将该村命名为“仙岗”。

这条深幽别致的古村,以老井众多为特色!当年葛洪清洗草药、取水炼丹的那口“蟹眼仙泉”,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潺流至今。井中的甘甜的泉水可直饮,更有养生的功效;因此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吸引了不少珠三角的朋友前来取水。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千年“仙泉”泉水清澈)

篇外话:

除了仙岗村,丹灶还有很多与“仙”字有关的地名,比如:仙湖、仙祠、仙井坊等;整个丹灶,真的岂一个“仙”字了得!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丹灶仙湖)

“沧海桑田”一词也是源自丹灶

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南海,有着大片的桑基鱼塘风光,如今在丹灶还能一览那恍如“沧海桑田”般的摄人景致。

但你可知道“沧海桑田”一词也是源自于南海丹灶?这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所编撰的《神仙传·麻姑》一书内,是依据南海、顺德境内古堤围“桑园围”发洪水的故事而创作出来的。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古时的古堤围“桑园围”,横跨如今的南海区丹灶镇、西樵镇、九江镇及顺德区龙江镇等地,修建于北宋末年,全长68.85公里,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是历史上珠三角桑基鱼塘最密集的地方。

相传,当时桑园围内的桑田,容易受到西、北江洪水的严重威胁,一旦遇到大洪水,桑园围内的地区便成为西、北两江的泄洪区,洪水溢出河道,淹没围内桑田。围内的“桑田”就会变成“沧海”,而待洪水退却后,人们又会继续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桑种稻,于是“沧海”又变成了“桑田”。据《神仙传》记载:有位名麻姑的女性,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景象,因而成为“沧海桑田”的由来。

和仙人炼丹有段古的丹灶“,仙气”有点足

《南海非遗:传统民俗民艺的坚守与传承》

《南海艺人: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