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媒体总是喜欢强调环卫工人辛苦,却鲜见为他们提高福利而呐喊?

行摄清远


国内一个三线城市的环卫一个月也就千余元

而且风吹日晒真不是闹着玩的

城市创卫时会更累

某城市创卫时以单位面积铲出的灰尘重量来衡量环卫的工作质量

环卫工眼巴巴的盯着检测秤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公路边一个五十来岁的男环卫工

顶着太阳干累了找棵树乘会儿凉

一个三十来岁的女监工骑着小电动

过来看到他在休息就在骂

地方方言骂起人来并不好听

大意就是不想干你就滚

我高考毕业那年

和同学在路边草地给一个同学过生日

买了蛋糕和一些饮料

一个环卫工过来

提醒我们把垃圾集中装袋后放那儿就行

然后就去不远处打扫大街去了

那时是炎夏那么长条大街就她一个人扫

几个同学合计着

切块蛋糕拿给她

而蛋糕拿给她后

她并没有吃

找了个干净点的塑料袋

装里面后放背篼里了

是给家里孩子留的

就是这样的生活

一个月千余的工资

何来高福利之说

而提高福利势必增加城市环卫成本

用工成本增加那么环卫公司只能采取两种措施

要么缩减员工数量增加单个员工清洁面积

要么采用机械化替代人工

这其中如何选择就是环卫行业自己的发展问题了

作为一个普通媒体人

我没有业界权威的影响力

没有对任何行业的决定权

我去呼喊增加环卫工福利是苍白无力的

况且我自身尚且入不敷出

实际不止是环卫工

工厂车间里的工人

也是同样的境遇

只是他们很少被大众接触到而已

我所能做的

只不过是通过报道他们的生活

让更多人能感受到基层生活的不易

让“我不乱扔垃圾你哪有这口饭吃”这种话少点

让“环卫工制止游人乱丢垃圾被打”这种事少点

让“风雨中给他们撑起一把伞”这种人多点

不要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撕裂社会阶层

不能给一线工人很好的待遇

那么起码对他们心怀基本的人文关怀与尊重


四夕大话


关键在于编制。环卫部门属于事业单位,他们的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的员工,基本上已经脱离一线,主要在后勤机关。他们不仅工作轻松舒服,而且待遇很高,退休后收入基本下降不多。我一个朋友就是环卫部门的会计,她一次性加工资就加了1800元。她还不是干部编制,而是以工代干。就这样,她退休之后,退休金也有7000元左右。

而那些在街头巷尾扫马路的环卫工,都是从社会上招聘来的。他们没有任何的编制,就是临时工性质,或者是劳务公司委派的。从收入上来说,他们的待遇不及正式工远矣。大概只有正式工的1/3的收入。同工不同酬,这是普遍现象。

有人说,为什么不给他们提待遇呢?可是,这笔钱谁出?并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必须给他们加多少钱,只要达到当地的法律规定的最低收入标准即可。而且,即使给他们加了,劳务公司也有手段扣下来。由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所以也不懂维权。

解决之道,在于地方性立法,明确规定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低于某一个法定的标准,比如,不得少于最低收入标准的两倍。



怀疑探索者


看到有些人评论说,政府如果把工资提高,也会被劳务公司扣下下来,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也来说几句。说这样话的人,我不知道你是做什么行业的?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几年由于行业的竞争,劳务公司还真的没多少利润,大部分项目都是亏本在支撑。

现在政府将这种项目放出来招投标,成本都是经过反复计算的,留给中标公司的管理利润不足5个点的利润。这期间还得承担各种未知的风险。

我就以一个我们公司最小的项目来举例一下。某某行政服务中心保洁项目招投标最高限价120000元。我司中标价119500元。按业主方的招标要求陪伴保洁人员4名,每人工资定死2100元 无其它补助。工资开销100800元。意外险每人240元(年)960年。员工服装,冬装2套,夏装2套 合计1200元。保洁工具 。指扫把 抹布 水桶 拖把(主要)一年发四次。每次二把扫把,三把拖把。其它看损坏程度配发。一年花费1800元。一年到头就是春节每人发300元红包。其它均无。合计1200元 招投标代理费3000元,报名费500元 109460 加上6个点的税7170元 共计开销116630元。

中标价119500-116630=2870元

剩下唯一的2870元利润 你说怎么给员工加工资?这期间还不包括前往投标人员的补贴。吃住费用?

这几年做服务行业利润真的很低。你只有自己进入才知道。很多项目都是亏本运行的。如果人员出现意外。保险理赔后,公司还是需要支付相当一部分的。

如果有不理解的,可以评论


天地任逍遥


我们就按你的想法试试,把环卫工作工资提到10000每月。目前情况来看,对得起环卫工人了吧。

结果会如何呢?环卫工作门槛很低,但是工资很高,随便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可以干,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工作的岗位有限,有更优秀的人才,做得更好。我为什么不用更优秀的人才呢?

以往的环卫工人就会失业了。环卫工作既是基础性工作,也是一种社会保障手段。帮助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普通人维持生计同时发挥自身价值。

这和现代一些公租房不设置独立厕所,古代救灾往粥里撒泥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能看到底层生活不易,你充满同理心挺好,希望你能帮助大家活得更好。


九门提督坎震离


涨工资,涨工资,如果把这个话当成咒语,是不是念上一百遍,环卫工人的工资就能涨起来了。

肯定不能是吧?

既然不能,现实生活中,去呼吁又有什么用呢?

要知道工资不是说,能涨就能涨起来的,更何况只是最底层的环卫工人。

这里并不是说看不起环卫工人,而是为他们呼吁只能图个心里舒服,没有一点用处,哪怕一丁点的作用都没有。

倒不如用呼吁的这些时间,和精力去找那些派遣环卫工人的公司,去找他们协商。

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至少也比在网络上呼吁,引起更多人的同情有用得多。

不过,我觉得哪怕去找派遣公司也没多大作用,毕竟人家是为了赚钱,毕竟这种公司是根据当下的市场,所有工资的一个标准而诞生的。

涨工资可以,除非别的地方工资都涨了,如果没有那就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起不到半点作用,除非国家明文规定下达指令,否则花钱的事情公司是不会干的,一个人涨工资,十个人,一百个人就是多少了,这可不是几百几千的问题。


遇我得福


环卫工工资是低,但是,干环卫工还有门槛。政府招这么大波环卫工有一个维稳的功能在里边。现阶段还有一大波所谓城里人没工作,没技能,没文化。总要解决他(她)们的生存问题!那些为环卫工叫嚣工资低的,你们以为政府没能力把绝大部分环卫工作改成机械处理?就像头条发的德国那种技术?几十年前修条路,人山人海。现在,修高速公路工地都见不到几个人。10年前我们这里工地上纯体力劳动农民工还很多,这些年人工费上涨,一核算,用机械成本低得多,好,老大一个工地就剩几个技术班组。回到环卫工作,一台扫地车的效率是多少个人工的?至少顶50个以上,一年50个人最低工资都要60万到80万,还养不起一台扫地车?


制图员No33


正是这样一些平凡、可敬的环卫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我们每天行走在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里,脚上少沾泥、衣上少沾灰。是环卫工人们,起早贪黑,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环卫工人被人们赞誉为“城市黄玫瑰”、“马路天使”和“城市美容师”,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每年10月26日为环卫工人节。每天天未亮,环卫工人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要在大家起床之前把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两天,蚊蝇长三五天,垃圾场五六天,会抓狂清洁工,应褒奖一人脏,万人康不起眼,也高尚虽平凡,值颂扬。现在做环卫工人的都是老年人居多,没办法为了生活他们要工作,希望大家不要看不起环卫工人,因为有他们在城市才变的那么美好,可他们真的很辛苦,夏天热,冬天冷,可他们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环卫工人门槛低,没有技术含量。2,工资不得拖欠,年底还有福利。3,老年人较多,挣一个是一个。4,没有工作压力,干完就走。

综上所述,要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和福利不符合市场规律。


泰洁食品油酥哥


装装样子谁不会?走走过场大家都好。至于为什么不提高待遇......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没有必要一是对于领导来说没有必要给他们加薪加福利,二是对于这个职务本身价值不宜体现,门槛极低,不缺人。当然这个社会不是你工作多辛苦多努力或者任劳任怨才能升职加薪。说这些可能显得歧视或者道德水准非常的低下。现实就是如此,稍微有点能力或者能干其他工作的人不会去做环卫工人的。


容我轻狂


从现实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目前中国对环卫工人的尊重,最多只有百分之三十的诚意。因为大多数人的地位都比环卫工人高,他们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居高临下的优越 意识与怜悯意识,你如果让这些人去干环卫工或者让他们的子女去干环卫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主管部门对环卫工人的关怀,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或者是做些表面文章,这也是出于某种宣传的需要 。而大多数的环卫工人,只是为生活辛勤劳作,他们对那些口头上溢美之词、道义上的关怀只能是坦然面对,不动声色。

所以我说,客气话不需成本,谁都会说;而只有真实的行动和真金白银的付出,才考验着你对环卫工人的爱是否真的由衷。


陈年芝麻


环卫工,说白了,危险且无技术含量,福利待遇这个东西可能不会高,因为:

第一,环卫工基本都是年龄偏大且不易找到工作地人群,就那么点工资但还有许多人等着干,累,但不乏招不到人啊。

第二,环卫工技术含量低,虽然存在危险,但福利待遇提升有限制,一旦超出预算,就可能被机械化取代,很多人将失去工作。

第三,媒体再赞,但低收入人群还有很多,有甚者不乏“好”企业,且劳累程度也许不比环卫工差。喊喊而已,相当于“安慰”。

第四,也许环卫工里面有好多是下岗、失地人员,他们劳作就是找个事干,相当于锻炼,就是生命在于运动吧。说不定豪车就停在旁边!

环卫工是苦,我为他们辛勤地劳作而点赞!谢谢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