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龙虎狗”的诸葛亮三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白琰昕弈


龙虎狗,分别指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兄弟效力于不同国家,各为其主,最后结局也各不相同,尤其是“狗”因造反被诛,令人唏嘘感慨。

诸葛亮三兄弟“龙虎狗”的说法源自《太平御览》:“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龙最易理解,他未出道时,“躬耕于南阳”,正处在落魄时期的刘备听闻诸葛亮“卧龙”的大名,屈尊下就,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正是在诸葛亮谋划辅佐下,刘备才得以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可以说诸葛亮是刘备建国的第一功臣。

诸葛亮才能惊人,也是第一忠臣,刘备在位时他官居丞相,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不孚众望,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被刘禅称为“亚父”。诸葛亮鞠躬尽瘁,终因过度操劳,于公元234年10月死于北伐途中,终年53岁,当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在正史和民间享有崇高威望,被视作忠诚和智慧的化身,他生前誉满天下,死后名垂青史,做人到诸葛亮这种地步,诚无憾矣!

虎,诸葛瑾,效力东吴,因病而逝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虽然年龄更长,知名度却不如弟弟,他早年为避战乱迁到江东,经鲁肃推荐得遇明主,得到孙权的信赖和重用。

诸葛瑾也是文武全才,他在外交、军事等领域卓有建树,帮助东吴在魏蜀两个政权之间游刃有余;诸葛瑾还多次率军征战,屡屡战功,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公元241年5月,诸葛瑾病逝于军中,终年68岁。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并非猛将,朝廷上下对他评价很高,虎字主要是形容他才华杰出,跟诸葛亮的龙形成类比。

狗,诸葛诞,效力曹魏,造反被诛

诸葛诞是诸葛亮、诸葛瑾的堂弟,两位堂兄都在南方,他却留在北方,效力于曹魏。诸葛诞的名声和才能不如两位堂兄,他在曹魏时与夏侯玄、邓飏、田畴关系很好,且俱以俊才闻名,并称“四聪”,多次率军参加征战,官至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

但此人心术不正,疑神疑鬼,不服朝廷调遣,在公元258年据扬州造反,东吴趁机派兵支援他据守寿春顽抗,司马昭亲自出马,围攻寿春,诸葛诞走投无路,出城突围,被魏将胡奋斩于马下,人头送往京城,灭三族,终年45岁。

诸葛诞被称为“狗”,不是对他的侮辱,而是形容他“忠诚勇武有战功”,但诸葛诞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足够勇敢大胆,只是在忠诚上辜负了“狗”的雅号。

“龙虎狗”诸葛三兄弟的各为其主,是魏蜀吴“三分天下”格局的真实写照,他们各自不同的结局也足以证明“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时期最牛的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效忠三国,诸葛瑾在东吴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他们“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他们三兄弟之所以效忠于三个主公当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古代人为了避免鸡飞蛋打,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人也同理,如果他们三兄弟追随一个主公,一旦失败就有可能全族被灭,而分侍三主,无论哪一方胜利,他们家族都能延续下去,可以说他们干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其风险也是最高级别的,都是提着全族人的脑袋干革命的。


诸葛亮三兄弟被世人称作“龙虎狗”三兄弟,这“龙”自不必说,那肯定是人中龙凤得之可得天下的诸葛亮,,被刘皇叔三顾茅庐的赤诚之心所感动,出山相助,指点江山,占据刘备实力绝对第二人的地位,是为龙;“虎”是指诸葛瑾,入仕东吴,任东吴大将军,深受孙权器重,;“狗”是指诸葛诞,投奔曹丕,在曹魏大营中任大将军,这里的狗并没有贬义的意思,而是说诸葛诞有战功,是为狗功。

那么分侍三国的三兄弟到底结局如何呢?


诸葛瑾

诸葛瑾因才华出众而深受孙权的赏识,与鲁肃一起在东吴担任要职,曾多次代表孙权出使蜀汉,共商联合抗曹事宜。

诸葛瑾人如其名,非常谨慎,每次与孙权商讨国事时都是认真地听取孙权的意见,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与孙权意见不合时,他都能很好的转移话题,然后再回到话题,想方设法寻求孙权的赞同。

孙权对诸葛瑾十分信任,当年诸葛瑾率军驻守公安时,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伐吴,诸葛瑾曾写信给刘备劝和,遭到刘备的拒绝,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私下与刘备联络,孙权“我过去信任诸葛瑾,现在也信任他,将来仍然信任他”,这就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241年诸葛瑾病逝,时年68岁。

诸葛瑾有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三子诸葛融,252年孙权死后,诸葛恪曾执掌东吴军国大权,253年诸葛恪被东吴宗室孙峻所杀,被夷三族,留在蜀国的诸葛乔一脉幸存下来。


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共图大业,刘备当时兵不满三千,将不过关张赵,面对曹操大军南下,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手抗曹,他草船借箭、智胜周瑜,在赤壁大战胜利后,亲赴东吴悼念周瑜,巩固了孙刘联盟,随后他进军西川,为实现魏蜀吴三国鼎立而赢得了战略大后方。

此后虽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但是蜀汉最终也没有实现一统江山的大愿,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时年54岁,他早年无子,曾过继大哥诸葛瑾次子诸葛乔,后来他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出生,诸葛瞻生有两个儿子诸葛尚和诸葛京,263年10月,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在绵竹战死,此时诸葛亮的直系血缘关系仅剩诸葛京一脉。


诸葛诞

诸葛诞一直效忠曹魏,特别反对司马懿专权,多次率兵讨伐,他长期驻守淮南,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成为魏国在东南地区的封疆大吏。

256年刚刚执掌朝政的司马昭派长史贾充前去找诸葛诞,希望他能支持司马氏家族夺取曹魏政权,遭到了诸葛诞的严厉拒绝,他表示宁愿为国而死。

一计不成,司马昭又生一计,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调诸葛诞入朝为官,伺机除掉他,诸葛诞十分清楚司马昭之心,于是杀死支持司马氏的扬州刺史乐綝,并派自己的儿子诸葛靓到东吴求援,如何征集淮南将士正式反叛。

司马昭亲率大军征伐诸葛诞,258年诸葛诞所在的寿春城被司马昭攻破,诸葛诞被杀,还被夷三族,只有一子诸葛靓留在东吴躲过一劫。


诸葛亮三兄弟虽然在魏蜀吴都有高贵的身份,可他们的后人就不那么乐观了,诸葛瑾的儿子被夷三族,然后诸葛诞也被夷三族,诸葛亮的长子长孙也都战死沙场,让人唏嘘不已,好在他们各有一脉子孙幸存下来。

总的来说,诸葛三兄弟在三国下的这盘大棋还是十分明智的,个个功勋卓著还互不干扰,不伤和气。






遗产君


诸葛氏三兄弟分别为吴蜀魏三国效力,但最后的结局都不相同

东汉年间,由于汉室的衰微,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每天烽火连篇,战争不断的发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乱世,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形成了三国之势,直到后来被司马氏统一。在三国时期,有诸葛氏这三位人员分别为魏吴蜀三国效力,职位最高的是诸葛亮,他是蜀国的丞相,还有在东吴担任大将军的诸葛瑾,最后一位则是诸葛诞,他是魏国的征东大将军。那他们三位在生活之中发展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被称为人中龙凤,简称卧龙,他在蜀国掌握大权,拥兵自重。凭借着自己足之多谋的特点,为蜀国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数不胜数的贡献。虽说没有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大业的梦想,但是他为蜀国的成功创立,有着功不可没的功劳,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感激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情,被刘备那渴望平定天下的愿望,不忍心看到连年征战的现象,不想看到百姓流离受苦的生活所感动,所以诸葛亮决定出山相助。因此诸葛亮为投靠一位民主,平定了南蛮,联合东吴抗魏国。才有了后来诸葛亮为兴复汉室,讨伐逆贼而六出祁山的经典故事发生,所以诸葛亮是聪明的化身,更是忠义的化身。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从小也是一位好学聪明的人。但由于志向不同,诸葛瑾在长大之后投靠了吴国,并且受到东吴孙权的重用。诸葛瑾为人正直。待人友善,而且诸葛瑾在东吴做事的风格一向都是低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可做。所以他的一生中都是安全,不会被人陷害的。而诸葛瑾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在联合吴蜀两国对抗魏国,在赤壁之战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在蜀国效力的诸葛亮是他的弟弟,这让吴蜀联盟的友好关系发展铺平的道路。

诸葛诞则是在魏国效力,他主要的才华是在武艺的高强上。但因为后来司马家的专权,诸葛诞看到魏国动荡不安的局面,十分愤怒。所以准备带兵讨伐司马氏,但是后来寡不敌众,造反失败的他将要面临的是毫无悬念的一幕:诛灭三族。

可见诸葛氏这三位都是为了三国局势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虽说他们三位没有在同一个国家效力,但是他们三位都得到了重用,任免的官职都不低。可见这三位身为诸葛氏的人才华实在是出众啊!但是这三位又太过于耀眼,容易引起人们的嫉妒。后来的诸葛氏的后一辈人命运都不是很好。

诸葛氏这三兄弟投靠的国家不同,所处的官职也大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能力是不可小视的,虽然说没能司马氏那样得到皇位,统一国家,但是他们三位所做出的成绩是值得人们肯定的。在加上三兄弟从功劳和官爵上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后人根据他们的当时功劳和所做出的贡献,还结合他们个人能力表现,分别称呼这三位为“龙虎狗”。


篱上青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家族在三国时期赫赫有名,诸葛家族应该算是最成功的。诸葛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被刘备重用,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报效东吴,被孙权信任重用,为东吴大将军,是虎;诸葛诞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将军,是狗。其中称诸葛诞为狗并非讽刺,狗意指“功狗”,为有功的战将。但是,诸葛家族的子孙,结局却都不怎么好,有的甚至相当凄惨!

先说老大诸葛瑾,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官至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也非常受孙权的赏识,诸葛瑾有一个儿子诸葛恪,诸葛恪幼小就以神童著称,长大后就官至骑都尉,陆逊死后诸葛恪急救升任大将军,孙权死后,诸葛恪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丞相,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孙峻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兵败的机会,说他想制造叛乱,皇帝孙亮和孙峻趁机将诸葛恪诱杀,三个儿子全都被杀,并夷灭其三族。

再说老二诸葛亮,他是蜀国的权臣,算是三兄弟里面混的最好的一个。刘禅即位后,诸葛亮被加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辅佐刘禅,治理蜀国,死后追谥忠武侯。

诸葛乔,是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的,算是养子,字伯松、原字仲慎,到蜀国后,任驸马都尉。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可惜25岁就病死了。

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在绵竹关和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了。

最后老三诸葛诞一直在魏国官至征东大将军,与夏侯玄、邓飏、田畴关系很好,并称为四聪。因为看不惯司马家的专权,起兵反抗,最后被大将军胡奋所斩,整个家族也都被司马家夷灭三族。

诸葛亮之孙,诸葛瞻幼子诸葛京,蜀汉灭亡之后,他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于咸熙元年搬家到河东,官至 江州刺史。诸葛三兄弟直系也就保存了这一支,在那三国乱世,就算是分投三个国家,一样下场凄惨。


仲谋天下


三国时期是一段动荡的年代,像诸葛三兄弟这样效力于不同阵营的情况十分常见。不过诸葛三兄弟中,只有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只是两人的族兄。诸葛三兄弟在三方阵营中都备受器重,正如史书中所说“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那么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呢?



诸葛亮

诸葛亮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他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物,我就不做过多介绍了。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六次北伐,最终死在了北伐的征途中。



自从蜀汉丢掉荆州后,它已经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但诸葛亮仍然强行逆势而为,希望凭借一人之力完成刘备之志。为了扭转局势,他殚精竭虑,可以说诸葛亮是被活活累死的。

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他深得孙权的信赖和倚重。吕蒙病逝后,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在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人如其名,在东吴一生谨小慎微,尤其是在东吴与蜀汉关系紧张之后,他更是谨慎到了极致,正因为如此,他才深受孙权的信任。



除了谨慎,诸葛瑾还十分圆滑,他与东吴的很多重要人物的关系都很好。这种小心谨慎、官场上的左右逢源、处事深谋远虑的性格,使得诸葛瑾在孙吴政坛屹立不倒,并且一直身居高位。241年,诸葛瑾病死,时年68岁。

诸葛诞

诸葛诞字公休,三国后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他是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曹魏后期,魏国政权已被司马氏所控制,毌丘俭和文钦为反抗司马师,在寿春起兵叛乱,并邀请诸葛诞一同举兵。



但由于诸葛诞与文钦不睦,他并没有答应。并且在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战后诸葛诞获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不过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也让诸葛诞心感不安,最后他也于甘露二年起兵叛魏,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也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其三族被夷。



总的来说,诸葛诞这个人在三兄弟中是能力最弱的一个。而且我认为这个人的私欲心比较重,不管是平叛还是最后叛乱被杀,皆凭自己一人之私利,很难看出他的立场。

可以说诸葛三兄弟皆非善终,而诸葛诞更是被夷灭了三族,这难免让后人唏嘘!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战情解码


东汉末年,诸葛兄弟三人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由于三人颇负盛名,分别做出了优异成绩,被世人称之为"龙、虎、狗。三兄弟都是明白人,每人的认知世界观不同,对时局的判断不同,造成了三人选择追随的君王不同。

△诸葛亮

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重用,拜为军师和丞相,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舌战群儒 等等耳熟能详的战绩被世人传颂。因此认为蜀得其龙。

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报效东吴,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重用,官拜大将军之职。故吴得其虎。

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他效力于魏国,官拜征东大将军。和当时的名士夏侯玄齐名。故被人称之为魏得其狗。其实这不是贬损诸葛诞,这里的"狗"指的"功狗",正如刘邦封功臣时的解释,众将领就是"功狗",萧何就是"功人"。以上就是『龙虎狗』这个称呼的由来。那么,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有道是:"道不同不与相谋"。自从各为其主分侍三国后,为了避嫌很少有联系。哥仨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追求,他们的结局也截然不同。

首先说军师诸葛亮为了蜀国能完成刘备的"恢复汉室,克复中原"的遗志,发动了六次北伐,这六伐中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都中途无功而返。

由于诸葛亮在这六次战役中事必躬亲,日理万机亲力亲为,长期的超负荷的工作,活活累死了诸葛亮。最后于234年在前线的宝鸡五丈原病逝 。这正应了汉时伏波将军马援的"马革裹尸还"的最高境界。也表现了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的精神。


△诸葛诞

诸葛诞最初投奔曹丕时,得到了曹丕的赏识,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位,诸葛诞和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是铁哥们,时常聚在一起清谈,其实就是扯淡。

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继位,曹叡是务实和英明的皇帝,他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被免官。

明帝曹叡死后,其义子曹芳继位,曹芳重用曹爽,曹爽处处排挤同是托孤之臣的司马懿,曹爽明升暗降司马懿,也就是让司马懿靠边站了。曹爽重新任用诸葛诞和夏侯玄等人。于是诸葛诞官复原职。

但好景不长,随着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爽被杀,诸葛诞由于和曹爽是亲密的战友,所以他感到了危机。

说到诸葛诞的结局,不得不说下"淮南三叛"。

其实诸葛诞是淮南三叛的第三叛的领导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曹爽,曹爽集团原班人马皆不服气。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

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

事情是这样的。诸葛诞眼见好友夏侯玄被司马师所杀而心不自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

诸葛诞果断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反司马懿,他事先联系了东吴,虽然得到了东吴的支援,但次年仍然被司马氏镇压了,诸葛诞被大将军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的结局是不是很惨呢,追随了曹魏一辈子,最后还是反叛被诛杀了,想想都觉得冤枉。

诸葛瑾的结局最好了,诸葛瑾是病故的,死时六十八岁。古代活到68岁也算寿终正寝。据说司马懿长寿他才活了72岁。



△诸葛瑾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累死的,诸葛瑾是病死的,诸葛诞是逼死的。这就是哥仨的结局。




秉烛读春秋


投奔东吴的长兄诸葛瑾深得大帝孙权信任,官至吴国大将军、领豫州牧。长子诸葛恪虽官拜太傅,却专断独行,导致整个家族在政变中失势,以至于诸葛瑾江东这一支最后被孙峻灭族。幸好蜀地诸葛瑾过继给兄弟诸葛亮的次子诸葛乔有子嗣诸葛攀,总算没让子瑜兄绝后。

卧龙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在刘备死后大权在握。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战死,诸葛瞻次子官至西晋江州刺史;次子诸葛怀未出仕;女儿诸葛果在成都乘烟观得道成仙。

堂弟诸葛诞官至曹魏扬州刺史。因为叛乱而被曹魏名将胡奋斩杀。子诸葛靓倒是留在东吴,东晋时代著名的望族琅琊诸葛氏便是这一支。


噩梦鱼儿


问题很滑稽,个人见解于大多不同。人一生都有个理想和奔头,但是说子孙上下五千年又有谁保证子孙无忧呢?第一诸葛瑾病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生老病死。但在有生之年也不是给子孙留下了一个好出路吗?第二诸葛亮也不是英年早逝,也给其子孙留下了好出路。第三诸葛诞也是一样。所以说三兄弟都很好,错只是错生不逢时而已。


天缺子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演义里,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玄学家,效力于蜀国,一生鞠躬尽瘁,六出祁山,经典的有,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一代名相。

诸葛瑾字子瑜;东吴大将军,吕蒙死后接替大将军之职。后病死。

诸葛诞效力于魏国,魏司空。在魏国也是很受重用的。后起兵反司马昭,投吴后被胡奋所杀。

诸葛家,诸葛亮为龙,诸葛瑾为虎,诸葛诞为狗。诸葛亮操劳一生,死于五丈原。

诸葛瑾死于病,诸葛诞死于反司马昭,被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