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春风浩荡,又至清明

-----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

又是一年清明时,古韵悠悠传至今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让我们从介子推于寒食节的传说开始说起......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逃避政治迫害而流亡国外,路上饥饿难耐,又找不到吃的,随臣介子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做了一碗肉汤。后来晋文公做了国君,封赏群臣,却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争功讨赏的人,悄悄收拾了行装隐居绵山去了。

晋文公羞愧难当,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他听从随臣谏言,火烧绵山,逼其出山。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火光冲天,浓烟蔽日,直到绵山草木均化为灰烬,大火熄灭后,终未见介子推母子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化为灰白骨。介子推胸口堵着的柳树洞里,放着一块鲜血染红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血诗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追悔莫及,肝肠寸断,伏地痛哭流涕,亲手掘地三尺,把介子推母子分别厚葬于大柳树下。同时,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率群臣再赴绵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墓前,只见那棵大柳树竟奇迹般的死而复活,睹物思人,百感交集,视为子推重生,遂屈膝伏地,三叩九拜,并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后来又把寒食节,清明节两节合一,统称清明节。并诏谕天下,每年这天,全国各地,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

又是一年清明时,怀古养今思至亲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的传统习俗是扫墓上坟,祭奠死去的亲人。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斯人已逝,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记住他们,血脉相承,保留着他们在这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缕痕迹,也让活着的人记住来路与归途,不忘本,不忘根。

-----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光大好莫辜负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 ■■■■

清明节 |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若说历来谈及清明,人们总是带着一份默默哀愁,那盎然的春意,便是在着悲凉底色中的一抹亮色了。而今正值清明假日,寒暖适宜,花香鸟语,路上春光正好,春意正浓,何不收拾“雨纷纷”的哀愁,携家人与二三好友,一同去郊外踏青,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