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家”和“閤家”有什麼區別?

廣西原諒集團CEOwmj



“闔家”與“閤家”有什麼區別?其實沒區別,都是“全家”的意思。

一,甲骨文裡有“合”字,未見“闔”字。徐中舒先生說,甲骨文的“合”字,“象器蓋相合之形,當為盒之初文,引申為凡會合之稱。”他舉了編號為“菁七”的甲骨,上面卜辭中的“合”的含義是“同也”——“一起”、“共同”的意思。許慎的 《說文解字》說:“合,合口也”——就是“器蓋相合”,看來這個的確是“合”的本義。“一起”、“共同”是引申義,而且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已經引申了。 二,“合”字後來有了一個變體字“盍”,其原來的小篆寫法是“盇”。《說文》曰:“盇,覆也”——就是器皿上面的蓋子,“蓋”這個字是從“盇”來的,上面加“艹”頭,是會意字,原來的“蓋”寫為“葢”。段玉裁說,“盇”寫為“盍”是隸變的結果。《爾雅》說得更簡潔:盇,合也。所以,闔亦寫做閤。

三,這麼看,“闔”字一定是在“合”與“盍”之後才新造的字了。“闔”是形聲字,“門”為形旁,“盍”為聲旁,但是“盍”也有表意成分。《說文》釋“闔”曰:“門扉也。從門盍聲。一曰閉也”——闔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門扉,古時木門曰扉,竹葦之門曰扇。所以《禮.月令》的仲春之月說:“耕者少舍,乃修闔扇。”第二個是“閉”——閉門,就是關門。《易》曰:“闔戶謂之坤”。“闔”這個“閉”的含義,是“盍”帶來的,“盍”又是從“合”那裡帶來的。《戰國策.燕二》說:“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啄”——蚌殼一閉合,就把鷸的長嘴夾住了。 四,“合”字逐漸有了更多含義,其中一個是“全”,由原來的“一起”、“共同”發展而來。《舊唐書.陸德明傳》曰:“合朝賞嘆”。“闔”從“盍”或“合”那裡,也有了“全”的含義。《漢書.武帝紀》說:“深詔執事,興廉舉孝,……今或至闔郡而不舉一人”——闔郡即全郡。

所以,說到“闔家”或者“閤家”,其實是一樣的。如果問為什麼出來了這兩個字,就是先有合,再有盍(盇),後有闔。闔,還有了別的含義,但保留了盍與合的一些原意。在這個原意上,“闔家”與“閤家”同義。

之所以覺得“闔家”比“閤家”使用的多,大約與書法書寫有關——寫“闔家”筆畫多,似乎更容易寫得好看而已——古時名人先這麼寫,非名人們跟著寫,應該是這麼回事,反正與闔字是否含有敬義無關,文獻中未見有這種解釋。 還要說一句,建國後的簡化字表裡,閤與合併為了一個字——合,說明這兩個本為一字。但保留了闔,只是門簡化為門了,因為它另有別意。


一老沈一


"闔家”與“閤家”意思是一樣的,我曾錯誤地以為“闔”是“合”的繁體字。

要說區別,二者主要體現在兩點上:

1、“闔家”是書面語,更雅,文章、文書中更多用。“閤家”更大眾化,老百姓日常使用較多。

2、“闔家”是敬詞。敬詞和謙詞的用法一定要注意,不然會鬧笑話。

謙詞比如“小可”“小店”,這個“小”字經常弄錯,現在自媒體發達,很多編輯自稱“小編”,這本是謙稱,可很多網友也跟著這樣叫人家,這說明謙詞丶敬詞的普及任重道遠。

說到敬詞,比如我們不能祝自己“闔家快樂”。說到此,講一笑話。某次開會,主持人讓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某人站起來第一句就是:“我免貴姓徐”,又沒人問你“貴姓”,你免的哪門子貴?

最後,祝大家闔家快樂!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一一‘閤家’和‘闔家’這兩個詞,多出現在春聯及祝福的詞語中,許多人不清楚二者間是什麼關係,也有人誤以為‘合’是‘闔’的簡寫。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

‘合’的構詞眾多,解釋為:閉,合攏;結合到一起,共同;符合;摺合;全等。

‘闔’的意思是:全,總共;關閉。

構詞為,闔家、闔城(全,總共)。闔戶(關閉)。

從以上兩字的構詞和解釋來看,相近的解釋只有:閉,共同、總共,全。其中‘合’的解釋內容較多,構詞更多。

在對聯及祝福語運用時,它們的實際意義是:閤家為全家在一起的意思(可以缺少),而闔家是全家總共在一起(不可缺少)。

至於每個人怎麼選用與理解,是智者見智的事兒,無需深究細問,作為了解中華文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說一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是遙遠的樹,有興趣關注我,呈獻給你不一樣的認知。


遙遠的樹127


"闔家"是一種敬稱,闔家歡樂,闔家幸福,闔家團圓,闔家幸福安康,有門,闔家是代表一個家庭,如闔家,闔府,是對對方全家的敬重。

"閤家"其實意義大不相同了,顯得平淡而正常,閤家有合併的意思,閤家歡樂也可以表示萬家歡樂。你樂我也樂,何樂而大為。


闔家對一家人的敬重,是對方與對方顯示客氣和親近,常用"闔家"。是對一個小家庭祝賀。而閤家則領導對每個家庭的稱呼,舉國上下,閤家歡樂。是廣義詞,包括一大家子。網圖。


有緣人153832681


逢年過節,我們總愛祝福別人“闔(合)家歡樂”,“闔”與“合”讀音相同,也都有“全、總共”的意思,這讓大多數人以為二者可以通用。

其實不然,“闔家”與“閤家”還是有細微差別,主要是使用場合不同。

“闔家歡樂”與“閤家歡樂”都是全家很快樂的意思。

“闔”是古代漢語的異體字(與正體字字音和字義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歷史深遠,比較書面。因此“闔家歡樂”一般用在正式場合,比如晚會、會議等,是敬語。

“合”是現代簡體字,符合現代人的書寫習慣,因而被廣泛使用。“閤家歡樂”大多用於日常通信,比如書信、微信祝福語等。“合”字雖沒有敬稱的含義,但受眾面廣,通俗易接受。

三葉草以為,祝福與祈願一樣,心誠則靈,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祝福,無論言語怎樣,對方都能感受到。


三葉草青青—


沒那麼複雜,就是有的人炫一把,把一些已經死透了的詞挖出來用。這和背兩個LV包包一樣,都是好玩

康熙詞典:闔字就是有門,門扇,關門,閉塞,等含義。紅樓夢提到(閤家)有27次,一家的意思。(闔)只有一次是門戶開闔,是開關的意思。闔家幸福可以解釋關起門來一家人辛福如意,不過古人沒這麼用,大概是新制造的成語。

文字是用來彼此之間交流的,用生僻字會妨礙交流,某個人用生僻字的時候,沒有考慮別人能不能讀出來,認出來。一個人用生僻字多了,人會比較擰巴,說話也會尖酸刻薄,可看看後邊的評論。

用生僻字,除了佔用我們的大腦內存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哪些字應該是死亡的字:這個字只能用在一個地方,別的地方用不了,基本上就該死亡,因為它沒有效率,認一個字,只能用在一個地方太虧了。

像霧霾,本來用一個霧就好好的,非要加一個死亡的字在後面,這個霾字在別的地方沒用。(你不要看這個字,你寫一寫霧霾,你寫不出來。)霾本來是天上飄灰沙的意思,現在變成PM2.5的意思。

坑瀣一氣,直接說串通一氣多好啊,這第2個字你也寫不出來,(坑我也寫錯了)

具體的例子就不再多舉了,總之這種字本來就應該自然淘汰,把它翻出來,就像殭屍從棺材走路一樣,煩人。

不要以為認識字多,人會變得很文明。生活中間觀察一下,喜歡用這種生僻字的人,書讀得多,記憶力好,說話的態度卻很不友好。

最近流行的生僻字歌,(這歌不錯,作者的藝術創作水平挺高)但是這些字死了,挖個坑,把它埋起來。
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 踽踽獨行 醍醐灌頂 綿綿瓜瓞 奉為圭臬 龍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嫋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卬 咄嗟 蹀躞 耄耋 饕餮 囹圄 蘡薁 覬覦 齟齬 狖軛鼯軒 怙惡不悛 其靁虺虺 醃臢孑孓 陟罰臧否 針砭時弊 鱗次櫛比 一張一翕

大鵬金翅鳥


闔家和合家有什麼區別?闔家這個闔字是繁體字,閤家這個合字是簡化字,他們的區別就是一個看著好看,一個書寫記住容易些,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差別。現在有的人喜歡繁體字這個闔字,認為這個字長的漂亮,不喜歡簡化字合字,說這個合字太醜了,其實外國字更醜,人家不知道把字設計的漂亮點?不是外國人不會設計漂亮字,而是字太複雜會影響平常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一點好處都沒有。中國古人喜歡搞面子工程,少數人懂大部分人不知道顯的他聰明厲害,社會的發明創造依靠的是物理,化學,數學,文字越簡單越好,文字太複雜了記住難書寫難用著不方便。閤家和闔家那個好記好寫?傻瓜也知道闔家不好記也不好寫,繁體字和簡化字意思是一樣的,他們的不同之處,就是一個太複雜不容易記住和書寫,一個非常容易記住和書寫。


酒杯酒666


從字義上來看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闔與合都有全的蘊涵。

合的解釋面與用途比闔更為廣泛,但為什麼仍有闔與合的區別呢?

唯一能理解的就是類似;你和您的區別。

你字用途普遍,而您帶有尊敬語氣,相信這就是差異化的區別。

寫在春聯,書面,用闔理應比較顯示恭敬和上臺面吧,所以便保留了下來,不被簡化掉。

當然啦,用闔家團圓與用閤家團圓的意思都一樣,只是作為區別身份,意境不同罷了。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鴻哥iouyh福小鋪


我常常是混用這倆字滴。比如照了個”閤家歡”的相片,就是用”合”的吧?而寫闔家歡樂的時候就感覺應該用”闔家”。剛才看見你的問題。才去擺渡了一下。

闔家歡樂

闔家歡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é jiā huān lè,同閤家歡樂。闔與合可以通用,“閤家歡樂”多用於一般通信,“闔家歡樂”則多用於正式場合。 這是古代漢語的異體字。闔家歡樂表示全家都很快樂。

中文名

闔家歡樂

外文名

Felicity of Whole Family

又名

閤家歡樂


良知這東西


“闔家”和“閤家”有區別,但區別不大,主要表現在用法和語氣程度上。

一、用法的區別

“闔家”多用於正式場合;而“閤家”則多用於一般通信,在人們通常的交流中比較常用,更口語化。“闔家”是古代漢語的異體字,而隨著漢字的簡化,“閤家”逐漸代替了“闔家”的使用,在日常交流中基本上都用“閤家”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通俗易懂。

二、語氣程度不同

根據字典詞典釋義:“闔家”是敬辭,用於稱呼對方;而“閤家”用於一般敘述。“闔家”比較適合使用於書面語色彩濃厚的信函、詩人及祝頌性語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