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很能打的山西籍名将?在你心中谁能排第一?

小小嬴政


说到山西能打的名将,真的是太多了。

西汉时期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卫青,令匈奴闻之丧胆的霍去病,义薄云天的关羽,大唐第一悍将尉迟敬德,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杨家将,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这些都是山西的名将。

但是,在我的心里,山西籍的名将中,排在第一的非开国元帅徐向前莫属。

徐向前山西五台县人,他是中国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学生。

徐向前入学黄埔军校的时候,他的引荐人正是毛泽东,也就是说早在他的学生时代,徐向前就开始和毛泽东相识了,这也为他们日后一起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尤其是黄埔一期的时候。

蒋介石这个校长,为了拉拢和黄埔学子之间的感情,经常把他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一对一的谈话。

当徐向前被蒋介石叫走的时候,他发现徐向前不善言谈,也就没有给他聊几句,然后就让徐向前回去了。

到了真正革命的时候,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到来,蒋介石发现原来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中,徐向前绝对属于是全能型的人才,正规战,伏击战,游击战........,就没有他不会大的战争。

直到此刻,蒋介石才叫苦不迭。大言后悔,想当年若是多和徐向前聊聊天,把他争取过来,那说不定他就为己所有了。

这件事说明蒋介石对徐向前也是十分的欣赏的。

但是,蒋介石不知道的是,徐向前是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他始终抱定了为人民而战的决心,只要他坚定是对的事情,他就会坚决的去做。谁都改变不了他的初心,即使面对别人的威逼利诱,他也是毫不动摇的。

徐向前在东征,北伐的时候,都表现的十分出色,英勇无敌。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上的很多战役,都是在徐向前的带领下取得的胜利,像我们最为熟知的,神头岭,响堂铺,长生口之战,都有徐向前将军的智谋在里面。

就连晋察冀这一伟大的对日战略布局,也是徐向前和周恩来、朱德总司令等人一起构建的。

可以说徐向前将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的时候,徐向前更是战功赫赫,老牌军阀占据山西长达38年的阎锡山,正是被他给击败的,也就是说是徐向前带领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山西全境。

徐向前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授予元帅之职。


史学达人


忻州的名将中,以徐向前为代表,他们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们是共和国的功勋。

1、徐向前(1901——1990),山西忻州五台县人,开国元帅。

全面抗战开始后,徐向前已有10几年革命的历练,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向前任129师副师长。会后,他随同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来到太原,同阎锡山的谈判共同抗日。阎锡山同意成立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动员会,答应为八路军建立晋察冀抗日前线提供方便。

此后,徐向前与刘伯承、邓小平展开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游击战,129师取得了凤凰山战斗、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反六路围攻、响堂铺战斗等战役战斗的胜利,歼敌近7000人。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938年4月,徐向前受命在河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他率部挺进冀南,与宋任穷、刘志坚、杨秀峰等亲密合作,打开了冀南的抗日局面,根据地迅速扩大,人口逾800万。

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奔赴山东,任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抗击日寇对山东的新“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

2、续范亭(1893——1947),山西忻州原平市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931年“9.18”事变后,续范亭呼吁抗战。但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理睬,他便到兰州绥靖公署主任邓宝珊处当参谋长,开始练兵备战。

1935年12月,他以老国民党员和西北地区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大”。他找到许多国民党要人呼吁抗战,这些人无心抗战,对他建议无动于衷。大会临近结束时,有朋友们建议到中山陵“哭陵”,他慨然说:“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只有用热血才能把这些败类冲到人类行列之外。”朋友们对他的话没有在意。

12月26日清晨,他穿着整齐到中山陵园拜谒,下午仍未归。朋友们觉得不妙,赶往时发现,他的腹部已被自己剖开,昏迷在血泊中。经过抢救,他捡回了一条命。在他身上找到血染的绝命诗。

主张抗日的冯玉祥、张学良等高级将领赶到医院看望。他在医院治疗三个月后赴杭州疗养。

全面抗战开始后,阎锡山任命续范亭为第2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保安司令,想借他的威望为自己征兵征粮。阎锡山想对日妥协,他站出来反驳,阎锡山下令袭击八路军时,他飞马跑去报信,用自己的部队阻拦侄儿所率的晋绥军对八路军进攻。随后,他任总指挥的山西新军完全由共产党领导,他兼任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阎锡山的晋绥军溃败时,续范亭收编散兵,组织了6个支队,与八路军共同抗日,开辟了晋西北根据地。

1940年夏,在百团大战后,日军疯狂“扫荡”,他率机关四处转战,最终病倒了。中共中央便于1941年春将他接到延安,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治疗,这时,他的肺部已大部溃烂。

在延安6年间,他与朱德、吴玉章、徐特立等诗词唱和。1946年冬,延安疏散,他移居山西临县,9月12日,与世长辞,终年54岁。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

3、赵尔陆(1905——1967),山西忻州原平市人,开国上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尔陆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主要为八路军各部队作战提供较充足的后勤供应。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一批军政人员参加反“八路围攻”作战,摧毁各地伪政权,创建以五台为中心的晋东北抗日游击区。

1944年,任冀晋军区司令员。

1945年5月,率部发起雁北战役,打破日伪军三道封锁线,扩大了雁北解放区。

同年8月,率部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解放多座县城,一度攻入石家庄,扩展了冀晋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1955年,赵尔陆被授予上将军衔。

此外,山西的胡荣贵、张廷桢,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山西的史进前、王晓,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山西的吕义山、张中如,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他们都是山西的名将。


趣话历史那些事


山西历史上的名将很多,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关羽张辽徐晃、唐朝的尉迟恭薛仁贵宋朝的狄青,这都是当时代的顶级名将。当然,近代以来的阎锡山、徐永昌、傅作义等等,也是一时之选。

可是,这些人比起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来,还是差点意思!我认为开国元勋山西籍将领有五个人贡献最大!

1,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是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人,与阎锡山的河边村很近。徐向前黄埔一期毕业后到鄂豫皖根据地带兵,从副师长一支做到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带兵近十万,让蒋介石十分头疼。抗日战争中红四方面军大都改编为129师,徐向前担任副师长,后来还做过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解放战争中,徐向前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带领6万地方部队与阎锡山25万部队周旋,多次以少胜多,打赢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解放了整个山西。

2,程子华。

程子华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建军时期程子华参加了广州起义,还亲自领导了大冶兵暴。在中央苏区,程子华先后担任团长,师长,参加了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程子华到鄂豫皖根据地,担任红25军军长,和吴焕先徐海东一起带领25军带兵到达陕北,与刘志丹所部合并后,程子华担任军团政委。抗日战争中,程子华是冀中军区政委,倡导了有名的地道战。解放战争中,程子华历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四野十三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成为山西省首任省委书记。

3,董其武。

董其武和傅作义一样都是山西运城人,在晋绥军中,董其武是傅作义的主要亲信和实力干将。抗日战争中,董其武随傅作义打出了绥远抗战、五原大捷两次大胜仗,在抗日战争中十分罕见。解放战争中,傅作义带领20万人宣布起义,实现了北平和平解放。作为绥远省主席,董其武带领10万绥远军队起义,和平解放和绥远。董其武成为罕见的国共双料上将。

4,赵尔陆。

赵尔陆和徐永昌同乡,都是原平人。国民革命北伐时,赵尔陆在贺龙部队第20军教导团,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在革命斗争中,赵尔陆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参谋长。

5,常乾坤。

常乾坤,垣曲人,黄埔军校,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等校毕业,是我党最早的飞行员,同时也是我国空军的主要创建人。


历史知事


山西高原在历史上确曾产生过相当数量的名将,他们有春秋时期的先轸、魏绛、荀林父等,两汉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关羽、徐晃、张辽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聪、石勒、石虎、张蚝、拓跋焘等,隋唐时期的裴仁基、薛举、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祖籍阳曲)等,五代时期的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等,宋朝时期的李继隆(祖籍长治)、杨业、杨延昭、呼延赞、狄青、孟珙(祖籍新绛)等,直到近代仍有徐向前、傅作义等一众名将。

这些山西高原出身的名将,在其所在的时期都有着极其出彩的表现,无论是统兵帷幄、冲锋陷阵还是坚守待援,有的名将甚至还能不断发挥其出色的学习能力,学习自己从未带过的兵种,甚至发明一种全新的战术。

在这一众山西高原出身的名将之中,寒鲲最为推崇的其实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与霍去病,因为其他名将或多或少都是在既有的战术模式下进行学习与灵活运用的,而卫青与霍去病则直接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骑兵作战时代。

【下图为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由陆剑民先生扮演的卫青形象】

根据李硕先生新著《南北战争三百年》中的主要观点,卫青与霍去病开创了一种集结骑兵冲击以骑射为主的游牧族群军队,并以骑兵的冲击与近战的方式(陷阵),消灭匈奴有生力量的战法。这是自中原政权第一次使用骑兵战术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中原军队第一次采取了一个全新的战术来应对胡骑。在此之前的一两百年里,中原军队只能亦步亦趋地学人家胡服骑射。然而,农耕族群的士兵没法儿与没多大就开始练习在马上射箭的游牧族群士兵相比,把一个农民培养成一个足以抗衡匈奴人的骑射能手,所需耗费的学习成本过于巨大(既要骑好马,又要射好箭,还没有马镫),亦步亦趋地学人家匈奴的胡服骑射并不能彻底压制匈奴这个骑射老师。

【下图为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由李乐先生饰演的霍去病形象】

卫青与霍去病的贡献就在于,他们没有把精力继续放在李广式的单兵骑射能力培养上,而是训练大汉的骑兵聚在一起,只要他能骑好马,和大家一起冲上去,对着被冲散的匈奴骑兵以及匈奴部众一阵乱砍,就OK,马上射箭什么的,不用学(毕竟匈奴人没有弓弩阵,不需要担心密集的箭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便只需培养一个步兵如何骑马便可,根本不需要培养一个骑兵的单兵骑射能力,只要发挥大家的合力便能对松散的匈奴军队造成致命打击。

【下图为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所展现的汉军骑兵冲阵镜头】

从此以后,卫青与霍去病所发明的全新骑兵陷阵战术又被日后的割据诸侯应用到中原内战中,也被后匈奴时代的游牧族群学习吸收,日后被不断演进的骑兵陷阵战术就此发端。最重要的是,卫青霍去病所发明的这套新骑兵战术,为华夏文明向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整个西域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从此华夏文明得以在广大的亚洲中部施展影响,不得不说是以卫霍之军事发明、张班(张骞与班超)之外交突破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的。

【图为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所展现的西汉长安宫殿建筑】

综上,卫青与霍去病这两名出身山西高原临汾谷地的名将,为大汉帝国彻底在军事战术上反超匈奴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汉帝国威名的北拓与西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至少四百年的骑兵作战开创的新面貌,是寒鲲心目中的“第一”。

如果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支持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



寒鲲


在古代,最能打的山西籍名将莫过于被称为西汉“帝国双璧”的卫青和霍去病,都是不世出的一代名将,都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近代最能打的山西名将,莫过于傅作义和徐向前了,一个是昔日“华北王”,一个是开国元帅,而在我心中能排第一的山西名将非徐向前元帅莫属了。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毕业于黄埔一期,我军最能打的将领之一,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天才,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战、阵地战等都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且最擅自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时期指挥了数十场战役均取得惊人战绩,1932年指挥的苏家埠战役,首例运用并成功开创“围点打援”战术,歼灭敌人三万余人,不仅开创了红四大兵团作战先例,也取得了红军史上的空前大捷;1934年指挥的反六路围攻发明“收紧阵地”战术,以八万人大胜二十余万大军,歼灭敌人八万余人并俘虏两万余人,再次取得红军史上的空前大捷。

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参与指挥了响堂铺战役,不久后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受命开创情势复杂的太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取得大好成绩,但不久了调回了延安,直到解放战争后两年才复出。虽然长期离开了一线战线,但无法淹没徐向前的军事才华,1947年病中请缨,把刘邓大军南下后遗留的残余部队再加上地方武装部队,竟然训练出了六万余人的正规部队,先后取得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的胜利,打得阎锡山三十余万大军丢盔弃甲、狼狈窜逃,最终解放山西全境,连刘伯承元帅不得不说:“向前之勇不减当年呀。”

徐向前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天才,我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徐向前元帅一人就打了四个,分别是苏家埠战役、反六路围攻、临汾战役和晋中战役,也许是徐帅的身体阻碍了其军事生涯的万丈光芒,军事才能远远没得到应有的发挥,而刘伯承也曾说过,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粟司令,另一个就是徐向前徐总指挥。


赛门军略


山西历史上名将如云,要说最难打的是谁,毫无疑问只能是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字子敬,山西五台人。是山西王阎锡山的老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打徐帅原本是一位小学教员,由于思想进步倾向革命而被辞退后毅然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徐帅思想进步加入我党,毕业后在粤军中参加广州起义和海陆丰起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1929年徐帅在海陆丰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委派进入大别山地区担任鄂豫边苏区军事指挥员,在这里他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成长为一代名将 做上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职务。徐帅率红四方面军南征北战,粉碎了老蒋的数次围剿,歼敌30余万,威震天下。

抗日战争中徐帅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他指挥的响堂铺伏击战是我军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例之一,他在山东根据地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解放战争中徐帅率领二线兵团克服困难,一举解放山西,将他的老乡阎锡山打的丢盔弃甲,逃亡台湾,徐帅不愧为近代山西第一名将。


林屋公子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战争史中,山西从来就不会缺席。常言道“山西出将,山东出相”所谓的山东山西虽然是指函谷关所在的崤山、华山为界,不单指现在的山西一省,但是,在宋朝之前,山西历代出的名将占据整个历史名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伤却是不争的事实。

废话不说,以年代先后排列

春秋时期——先珍,孟明视(今山西平陆人),为秦国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国时期——李牧,杀神白起都自愧不如的一代名将。曾首创步骑联军一战歼灭十几万匈奴铁骑,号为战神。廉颇,就是将相和的老将,和李牧一直是抗击强秦的名将。赵奢(赵括之父)。

汉代——卫青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大名鼎鼎的冠军侯,呵呵,冠军从他而来!

三国——武圣关羽关云长,运城解州人。个人事迹不说了,都清楚!张辽张文远,魏国五子良将之首。徐晃,山西洪洞县人。

南北朝——独孤信,斛律光(山西朔州,大名鼎鼎的落雕都督),刘武周(尉迟恭的前任主子),打的李元吉拖儿带女丢下太原跑回长安。

唐朝——尉迟恭,门神之一。单雄信,都知道长治人。薛仁贵,薛家将的代表。张巡。

宋朝——杨家将,呼家将,折家将(佘太君的娘家)

还有抗击辽国著名的战神李继隆,抗击西夏的大英雄狄青。

明代——孙传庭,大明最后的柱石。任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英雄。

民国后——阎石山,傅作义、徐向前,程子华。

将星闪烁,代代不绝。其中最佩服的还是卫青、霍去病和关武圣!






白亦诗部落


以市级为单位从北到南排列如下:

(一)大同市:

1.元 英 (北魏),鲜卑族,北魏宗室,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在北魏与南朝的战争中屡立奇功。

评价:国之召虎,威名宿震(魏书)

2.独孤信(西魏),匈奴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西魏八柱国之一,三朝国丈。

评价: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照邻国(北周书)

3.李存孝(后唐),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第一猛将,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

评价: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旧五代史)

4.折从阮(五代),党项族。五代名将,宋朝折家将的鼻祖,折家捍卫府州,抗击契丹党项,功勋卓著。

评价:(折家将)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

5.曹文诏(明朝),汉 族。明末大将,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功勋卓著,崇祯年间的良将,后战死沙场。

评价: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明史)

(二)朔州市:

1.张 辽(曹魏),汉族,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首,武庙名将。破乌桓,败孙权,威镇东南。

评价: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三国志)

2.尔朱荣(北魏),契胡族,北魏枭雄,平定六镇起义,击退南梁进犯,制造河阴惨案,重启北方乱局。

评价:及夫擒葛荣,诛元颢,戮邢杲,翦韩娄,丑奴、宝夤咸枭马市。苟非荣之致力,克夷大难,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魏书)

3.斛律光(北齐),高车族,北齐三杰,武庙名将,人称落雁都督,多次大败北周。

评价:光以上将之子,有沈毅之姿,战术兵权,暗同韬略,临敌制胜,变化无方。赳赳咸阳,邦家之光。明月忠壮,仍世将相。声振关右,势高时望。

4.尉迟恭(唐朝),鲜卑族,大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华门神。

评价: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旧唐书)

5.周德威(后唐),汉 族,唐庄宗李存勖的左膀右臂,善守善攻,出奇制胜,为后唐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评价:德威身长面黑,笑不改容,凡对敌列阵,凛廪然有肃杀之风。中兴之朝,号为名将。(旧五代史)

6.麻 贵 (明朝),回族,明朝中后期名将,在平定宁夏叛乱、抗日援朝中功勋卓著,与李如松齐名,时人称之“东李西麻”。

评价:贵果毅骁捷,善用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廕者六。(明史)

(三)忻州市

1.李光颜(唐朝),突厥族,中唐名将,骁勇剽悍,屡建战功。东讨淄青,西征吐蕃,数次平定藩镇叛乱,斩敌无数。

评价:往者平朔边,静庸蜀。双矛电激,孤剑飙驰,亦犹冯异之总军锋,子颜之将突骑,才气雄武,可扫搀枪。总魏博河阳郃阳凡三军,自临颖而前。(新唐书)

2.杨沂中(宋朝),汉族,宋朝名将,南宋开国七王之一,多次大破金军。

评价:杨存中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郭子仪也。(宋史)

3.孙传庭(明朝),汉族,明末名将,督师关中,数败闯军,大明最后的柱石。

评价:传庭败死,贼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不重哉!

(四)太原市

1.郭淮(曹魏),汉族,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镇守关中,屡立战功,多次击退姜维。

评价: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三国志)

2.慕容延钊(宋朝),汉族,北宋初年著名军事将领,戎马一生,善于攻伐,南征北战,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参加了后周和北宋几次主要的统一战争,并立下显赫战功

评价:令坤、延钊素与太祖亲善,平荆、湘则南服底定,镇常山则北边载宁可,未尝恃旧与功以启嫌隙。(宋史)

3.呼延赞(宋朝),汉族,北宋勇将,南征北讨,一马当先,勇冠三军。

评价:赞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宋史)

(五)吕梁市

1.狄 青(宋朝),汉族,北宋名将,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西平党项,南平侬智高,堪称北宋第一名将。

评价: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宋至仁宗时,承平百年,武夫鸷卒遭时致位者虽有之,起健卒至政府,隐然为时名将,惟青与(郭)逵尔。

(六)晋中市

1.王方翼(唐朝),汉族,唐朝名将,数次征伐西域,筑碎叶城,败西突厥。

评价: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

(七)临汾市

1.卫 青(汉朝),汉族,字仲卿,西汉时期名将,武庙名将,善于用兵,数败匈奴,七战七捷,奇袭龙城,收复河套。

评价: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汉书)

2.霍去病(汉朝),汉族,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武庙名将。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评价: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汉书)

3.徐 晃(曹魏),汉族,曹魏五子良将之一,随曹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有周亚夫之风。

评价: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4.柴 绍(唐朝),汉族,大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击吐浑,破突厥,灭北梁。

评价:殷峤、刘政会、柴嗣昌并在太原,首预举义,从微至著,善始令终。(旧唐书)

(八)长治市

1.李继隆(宋朝),汉族,善骑射,晓音律,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平南唐,抗契丹,击党项,功勋卓著。

评价:布列行陈,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宋史)

(九)运城市

1.关羽(蜀汉),汉族,中华武圣,武庙名将,斩颜良,诛文丑,围襄阳,淹三军,忠义盖世,威名远播。

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三国志)。

2.薛安都(北魏),汉族,蜀薛之后,一生反复于南北两朝,勇冠三军,实乃一带枭雄。

评价:薛安都一武夫耳,虽轻于去就,实启东南。事窘图变,而竟保宠秩,优矣!

3.裴行俭(唐朝),汉族,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武全才,征伐西域,北抗突厥,一代英雄。

评价:行俭临下以恕,师德宽厚,其能以功名始终者,盖近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邪!

4.封常清(唐朝),汉族,镇守西域,善于用兵,威名远播中亚。

评价:常清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新唐书)

5.薛仁贵(唐朝),汉族,大唐名将一生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评价: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待封不协,以败全略。

(十)晋城市

1张蚝

张蚝,本姓弓,前秦猛将,与邓羌齐名,并称“万人敌”。参与前秦灭前燕之战、前秦灭代国之战及淝水之战等重要战事。淝水之战后出戍并州,支援苻丕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即位以承国祚,官至太尉。

评价:蚝多力趫捷,能曳牛却走;城无高下,皆可超越。


金雨之剑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人,三晋地处塞上,是农耕与农牧的冲突区域,是重要的名将输出地。有关羽、孙传庭、傅作义、徐向前等。

1、威震天下关羽

山西永济人,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跟随刘备平黄巾,在河北、两淮、豫西各地作战。在赤壁之战中,更是关键时刻率水师来援,保障了刘备的安全。在刘备西取巴蜀后,关羽长时期负责镇守荆州。

(关羽)

在刘备攻占汉中后,关羽率兵北上,襄阳水淹七军名满天下。胜衰之间,吕蒙白衣渡江,关羽一败再败。

(巅峰与覆灭之战)

但终不枉一代名将。

2、末世帅才孙传庭

孙传庭是进士,走的是文官路子,按照标准应该是高级文官,和将才不挂钩。其实身处末世的孙传庭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在家的时候就在研究战争。

(孙传庭)

1635年清军进入塞北,孙传庭指挥家丁杀死几个八旗士兵。这在吴甡的奏议中可见。

在巡抚陕西过程中,编练新军,自给自足,平定民军。1943年在三秦空虚的情况下,依然前后凑出近十万部队。是唯一可能拯救大明的人。

(郏县作战)

3、傅作义

相对于黄埔学生,傅作义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在晋绥军中,靠着战功一步步起来,晋绥军与国民军、奉军的战役中逐步成名。

(傅作义)

在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中更是闻名全国。在抗战中,更是发起国军为数不多的反击战,且取得胜利,即五原大捷。

(大同集宁战役东线)

在解放战争中,大同集宁会战击败我军,占据张家口,一度取得了较大的军事胜利。

4、徐向前

徐帅是黄埔一期生,当时最会作战的人之一。在鄂豫皖就是负责军队指挥,多次取得反“围剿”胜利。在四川,万源保卫战更是击溃川军大军。

(徐向前)

到了抗战中,搞根据地、与日军作战更是不在话下。

解放战争中,靠着晋冀鲁豫6万地方部队,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临汾、运城、吕梁、晋中,将阎锡山的三十万大军打的稀里哗啦。

(临汾战役)

山西还有很多名将,这里只是举几个耳熟能详的。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如果是现代当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徐向前元帅!溯及近代略晓历史的人都知道从鸦片战争至中华民国成立,山西并无大的战乱爆发或参与。所以,以勇武冠名的名人不多,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非要列举出来一个,我想应该是善于精打细算,常常扮演猪吃老虎的阎锡山阎长官!能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北洋政府手中得到山西。且历经大风大浪,兵戎相见。至抗日战争时,山西能宛然如独立于世。直接证明了阎锡山文治武功,却有其过人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