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评价阎锡山?

季我努学社


阎锡山是一个闭关自守的投机军阀。

早年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以后起兵响应,随后脱离国民党投靠袁世凯,成为山西都督,拥戴袁世凯称帝。此后一直执掌山西大权,对于外省的军阀混战,除了中原大战以外,基本上都不怎么参与战争,一门心思保境安民。因为统治山西的时间也足够长,在工业、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投入,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山西在阎锡山的治理下号称“模范省”。

作为地方军阀,阎锡山比北洋各派系和冯玉祥西北军更加现代化,装备只比日本人喂养的奉军差,而且由于山西相对其他地方发达的教育,晋绥军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比较健全的,可以说仅次于蒋介石中央军。靠着太行山、黄河的险峻地形和经营多年,装备不错的军队,阎锡山一直能够统治着山西。

用中国传统的观点来评价,类似于五代十国中南方保境安民的南唐、前后蜀、吴越南汉之类的政权,害民程度相比其他军阀较轻,对地方治理也比其他军阀关心得多,但是战斗力很弱。

有一定的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意识,重视地方治理,这是他的长处。但是阎锡山集团在意识形态方面极为贫乏,这一点比不上桂系和马家军,也比不上蒋介石中央军。政治眼光短浅,极其热衷于权谋诈术,朝三暮四,手腕类似于割据藩镇。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核心团队完全以同乡为纽带,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那只是一个划地自守的藩镇


Assule


有的人,权利和金钱让他改变了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却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给深爱自己的人狠狠的一刺扎在心底:但有的人,始终十年如一日,珍惜着眼前那深爱的人,他明白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背后爱人的支持密不可分。

阎锡山于1883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家里也是经商世家,算是当地有名的有钱人家。他从小饱读四书五经,九岁入私塾,他年纪轻轻时,心中就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定了他未来究竟能走多远。但14岁那年,因为家里店铺急缺人手,他不得不放弃学业,随着父亲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正是这段经历,让阎锡山获益良多,学得了很多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1948年的阎锡山

后来在1897年,家里为他寻了一门亲事,女方名为徐竹青,家里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阎锡山遵从家里安排的亲事,毫无任何怨言,当然也是不想违抗父母亲的心愿。待徐竹青嫁入阎家后,阎锡山对自己的这个媳妇万分体贴,事事也迁就着她,什么粗话脏活都不交代给她做,深怕妻子累着。徐竹青对阎锡山的行为十分感动,因为她从小就听说村里大她好几的姑娘嫁给豪门时,生活惨淡且处处受气,甚至还会遭受家暴,她打心底是十分害怕嫁人的,但和阎锡山接触后,让她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果然,还是要嫁对人。两人的感情在婚后慢慢升温,愈演愈烈,二人时常一起坐在庭院中,摘些莓果,边聊边吃,无法想象这个有名的暴脾气将军在家中却如此温柔,和妻子生活的如此惬意。

1900年,无奈阎锡山家中的商铺破产,还欠账巨额,迫于压力,阎锡山决定考军,最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日本留学,也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为后来他的道路打下良好基础。阎锡山多次和同盟会盟友进行秘密行动,暗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山西新军的领导权,从而登上了政治舞台。

徐竹青和阎锡山以及家人的合影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等人决定起义,一步步攀升,妻子在家为他打理好一切,忙完公事的阎锡山,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里吃一顿徐竹青烧的菜,品上一小杯好酒,并聊聊政治上的事。徐竹青支持阎锡山做任何的事,只要他想好了,徐竹青都会无条件支持,尽自己的一切去帮助丈夫,她也对阎锡山说

“你做什么都好,但你要记住,你背后一直有我支持你”,这让阎锡山更加的爱自己的妻子,就算世界颠倒,也不会停止他们俩的爱情。

但再相爱的夫妻感情上也终究会有裂痕,因为常年徐竹青都未能怀孕,阎锡山本没觉得有什么,但这让阎家父母可操碎了心,无法忍受阎家后继无人,便偷摸的为阎锡山纳了个妾,这让阎锡山愤怒不已,他对老父母亲说

“一心怎可二用”,但看到爸妈苍老的面容和渐渐显露的白发,阎锡山还是妥协了,他恨的不是父母让他再去爱一个人,而是恨封建制度还是如此,始终未改变过。徐竹青也觉得未能给阎家继承香火而愧疚,也默认了阎锡山纳妾的事实。那个女人本不姓徐,但终为妾,故要改名姓徐,于是更名为徐兰森,徐兰森为阎锡山生下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却被告知自己只能被叫奶妈,而什么事情都没做的徐竹青为他们的亲生母亲,徐兰森心生怨恨,便教着小儿子和女儿叫自己母亲,后来徐竹青知道后大怒,怪罪到阎锡山,三人的感情也慢慢出现裂痕。

河边镇阎锡山旧居徐竹青居室

虽然最终分道扬镳,但阎锡山也和妻子徐竹青走过了大半辈子,对她依旧是爱的那么真实而热烈,时不时的就想知道对方的近况,两人本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爱情也经不住旧封建习俗的考验,世间万物没有完美,唯有遗憾能让你更加珍惜它。


亭殿阁


1948年7月16日,山西太原官邸,阎锡山在屋内来回踱步,他率领的十二万大军,被徐向前统帅的解放军打得所剩无几。

为鼓舞士气,阎表决心:誓与太原城同命运,共存亡。他让人准备毒药,还有棺材。

二战德国战败,一些德军高级将领,纷纷用自杀来表忠。时太原城内有一位德籍医生叫魏尔慈,魏告诉阎:这些将领预先在牙齿里放一颗微型玻璃球,必要时咬破玻璃球,服后即毙,玻璃球装的就是氰化钾。

他听后,立刻吩咐手下研制这种玻璃球,手下很尽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研制出微型玻璃小球。最后只好把氰化钾注入普通的小瓶中。

不久,美国记者来访,阎锡山事先在桌子上摆着四五十个装满氰化钾的小瓶,大义凛然:“我决心死守太原,如果太原不守,我就和这些小瓶同归于尽。”

然后他指着院中一口棺材告诉记者:“我与共军不共戴天,有我没他,这口棺材就是我决心的明证,到时候,这里边不是装着共军的尸体,就是我的尸体。”

美国记者听后非常感动,连连称赞说“OK”,想着这篇采访一出,拿普林策奖没问题。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阎不知所踪。后来这位美国记者发现阎将军出现在《中央日报》上,报道称《反共守城名将阎锡山莅穗》。记者很诧异.他相信这是复活节前,上帝突发神迹,让本要“成仁”的阎长官“复活”了!


《时代周刊》就很务实,刊出“誓与太原共存亡的阎锡山将军现在安然无恙地活跃在广州政坛上”,配的照片:则是阎穿长袍,坐办公室桌前,左手一把氰化钾注射剂倒在桌子上。要知道,记者们当时都相信这是阎将军的遗照。

后来,逃亡到台湾的阎锡山,“隐居”箐山,每天坚持早七点起床,晚十点入睡,潜心“学术”:先后出版了《人应当怎样》、《大同之路》、《怎样胜过敌人》、《300年的中国》等大大小小二十多部书,面对“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阎锡山,蒋“总统”很感动,称赞他为“无时不以保卫台湾为怀,收复大陆为念,阎百川先生之功实在不可泯。”


民国不晓生


阎锡山别的不说,光凭他能统治山西39年就非常了不起。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除了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等少数有实力的军阀外,其他的并没有对蒋介石造成多少威胁。山西的阎锡山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蒋介石当然有意拉拢他。

阎锡山面对蒋介石在党内的主导地位,并没有真心实意的拥护他。当其他几个军阀一起讨伐蒋介石的时候,阎锡山审时度势,一起加入了伐蒋的阵营。几大军阀如果能打败蒋介石,无疑阎锡山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获得更高的地位,谋取更多的地盘。

伐蒋的战事进展不顺利的时候,阎锡山果断退出战团,不彻底得罪蒋介石,这一点非常高明。阎锡山在反蒋和顺蒋之间,分寸把握的十分恰当,在不牺牲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做最好的选择。

山西的铁路轨道和全国的都不一样,阎锡山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怕其他军阀坐火车来打他,所以他放心在山西当土皇帝。


华声1818


一生都在鸡蛋上跳舞,其实只是为了生存。

阎锡山,晋系军阀之首,割据地域仅山西一省,然而影响力却远超一省之地,民国旧军阀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

虽然阎锡山留学过日本,接受过西方教育,但他的骨子里,终究只是一个传统的政客,而且深得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三昧。

张学良说过,蒋介石一看就是领袖派头,阎老西不行,穿个大褂,看着就是个买卖人。

他是一个乡土情结很重的军阀,把个山西打造成了铁桶一般的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当了三十八年的土皇帝。但又不祸害家乡,号称“保境安民”,在抗战前的军阀混战时代,使山西几乎没受战火之祸,天下太平。对内发展经济,移风易俗,被称为“模范省”,俨然一个乱世中的小桃源,阎百川对山西可谓有功。一辈子重用同乡,“会说五台话,便把洋刀挎”,亲族也在山西呼风唤雨。

从这些方面看,张学良所言不虚,确实一副土财主样。

山西虽小,却也是他问鼎天下的资本。山西不受战乱,他却老出去折腾,北伐后期,阎锡山的势力一度扩张到河南、察哈尔、绥远、北京和天津,俨然北方扛把子,捎带着培养出一支剽悍的旁系军阀——傅作义的绥远军。中原大战时,被推举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败退台湾前不久,还当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

从这点看,他又是个野心不小的天下人。

说他是一个传统的政客,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手段的深谙和灵活应用。从辛亥革命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他可谓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识时务,懂大体,才成为政坛不倒翁。辛亥革命爆发,他宣布起义;袁世凯上台,他支持袁大总统;袁世凯称帝,他劝进不可谓不卖力;眼看袁世凯穷途末路,他也发电讨袁;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他也和国民党决裂;国民党北伐,他又拥护三民主义;中原大战是反蒋了,那也是被逼急了,而且也想豪赌一下,但失败后也能低头认错,和蒋尽弃前嫌;我党来了,他也反共,但重用薄一波搞牺盟会,倒也放手;日本人来了,他也抗战,但也和日本人眉来眼去,要在国民党、我党、日本人三个鸡蛋上跳舞,谁都不得罪,总算没有公开投敌,大节不亏;国共内战,他也算急先锋;眼看大势已去,他就去就任了名存实亡的行政院长(之前老蒋屡次征召,他可是死活不出山西一步);跟着国民政府转进台湾,他也能放下一切权力……你会发现他在每一步几乎都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谋取最大的利益,而且从不把事做绝,总是留有退路,这种进退有据的生存智慧,又带着一种生意人的精明。

而且全山西,整个太原的近代工业基础是阎锡山打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基础是阎锡山打的,同蒲铁路的基础是阎锡山打的,整个中国沦陷之前,山西是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可以独立成批量生产步枪,山炮的地区。相对于同时期叱咤风云的军阀,阎锡山表现的更加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周旋在国民党,执政党以及日本侵略军之间。现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阎锡山搞经济,建设的能力,应该是当时的军阀里,实力最强的一个。

他算是半个政治家,一个政客,所做的坏事有限,民族大义实现的也有限,唯一做到就是地方保护,在民国那混乱的年代,他是当地人的守护者。


欢迎讨论,求关注,祝幸福。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说起阎锡山,一般人心目中立即会想起影视剧中的“阎老西儿”那反动军阀样儿。没错,国共内战期间,阎锡山是错误地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

抛开那段内战往事不谈,客观来了解下这位“阎老西儿”,会发现他也有让人佩服的方面。

一、 他也曾是个热血青年。

阎锡山并不是一个只知打仗的莽夫,他有着较完整的受教育经历,也曾有着救国救民的抱负。

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

14岁辍学,随父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机。1900年,阎锡山在一次投机中惨败,父子二人被迫逃往省会太原躲债。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

1903年六月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阎锡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加入中国同盟会, 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中国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

二、 他是个政治不倒翁。

也许是现实的浸染,也许是他少年间从商的经历,阎锡山在政治十分圆滑。

在政治上他不像其他军阀那样旗帜坚定、且始终如一,而是左右摇摆,谁做大就跟谁,因此被称作“乱世狐狸”。这也是他能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在军阀混战阶段,城头变幻大王旗,阎锡山先后投靠和反对过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共产党等,参加过辛亥革命,先后拥护过北方政府、南京政府(蒋介石)。

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又组织过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一起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积极联共抗日,后来内战又跟随蒋介石极力反共……

纵观阎锡山的一生,多数时候的投机与中立都取了成效,只有在反共这一条战线上,他旗帜鲜明了一回,结果落得败走台湾,这是后话了。

三、 他让山西偏安一时。

在军阀混战时期,阎锡山像狐狸一样依附于各大势力,目的只为山西统治权。也为山西作出了很多成绩。

首先,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晋绥军,少则10余万,多则20多万,而且建立了兵工厂。正是这支部队,让他能在乱世中岿然不动,游刃有余。

其次,经济建设。上世纪30年代,阎锡山在山西大搞经济建设,修建铁路,创建包括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建材、化工、纺织、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等在内的西北实业公司,整顿山西银行,发型钞票。当时,山西经济繁荣,物价稳定,总资产达到二亿银元,其经济实力在全国领先。

再次,兴办教育。阎锡山吝啬是出了名的,他接待客人是一盘花生米,一碟小菜,因此得了个“阎老西”的绰号。可是他在教育上却大方得让人跌眼镜。

阎锡山很早就开始推行国民义务教育,山西孩子在学校读书,头4年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鞋子。这使得山西的孩子入学率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到了1937年,山西共有55所中学、17所师范和6所大学,为全国之冠。

山西正是在阎锡山“避世”策略下,迅速做到军事、经济、教育各方面全国领先,阎锡山因此深得山西老百姓民心,也让他凭借山西这个地方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

有书君认为,除了国共内战时,阎锡山错误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这一大大的错误外,其曾热血为国,保山西一方平安方面,都是值得称许的。

甚至他政治上的圆滑也有他的可取之处——最大程度上保存实力、不妄动、谨慎。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好早的时候就知道阎锡山,觉得这绝对是个坏人,他杀害了小英雄刘胡兰吗,而且看这名字就像坏人,阎锡山这名字和鸠山多么像。

后来读了点书,觉得老阎还是可取之处的,他死后,他的部下为他守墓,有的竟然守了50多年,从小伙到白发老人,无怨无悔,一个有着这样忠诚部下的人,至少不是坏人俩字概括得了的。


后来了解晋商多了些,觉得阎锡山简直就是学到了晋商的精髓,他的本钱就是山西这块地方,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国,进可争雄天下,退可保境安民。

即使中原大战被迫下野,依旧能够遥控山西,伺机再次崛起,而且,他还在蛰伏这段时间,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为政之道,取名“中的哲学”。

有时候想,如果少帅有阎老西一半的狡猾,也许918就不会发生,这大约也就是富二代和创一代的不同,创一代小心翼翼的打好手里的每一张牌,抓到手了就舍不得放手。富二代更喜欢一把梭哈,成败不论,就为了一个痛快。

其实少帅也看不上,第一次见面,阎老西长袍马褂,委员长一身戎装,少帅觉得委员长更现代更帅气,阎老西太酸腐了。

这位山西的土皇帝,对境内的百姓还是不错的,重乡守土,而且他手下还出国像傅作义这样的人才,可见他识人也很有一套。不像冯玉祥手底下出去的人,很多当了汉奸。

阎锡山山西人的精明,让他知道进退,知道何时该出手何时要后退,如果生意蚀本,他也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比方说离开山西去当行政院院长,其实就是他已经看到看到了大势已去的天下格局。

这种明悟,也使得阎锡山成了为数不多的结局很好的军阀之一。


薛白袍 / 文


薛白袍


本号目前生活在山西。现在的山西人对阎锡山仍念念不忘。

五台话是山西话中鼻音较重的方言。雄厚且抑扬顿挫又不失风趣。和五台人聊天说事,每到关键处或利益爆发点,总是遇见他们仰天哈哈大笑,含糊不清闪烁其词。山西本地有个说法:“三个忻州人敌不过一个五台人”,意为五台人鬼得很,会算计。用它来引出这位阎长官的话题太合适不过了。

阎锡山看重一个“中”,中庸之道。不出头也不落后,不温不火,不轻易放弃又不会执着到底,审时度势左右逢源,精于权术老谋深算,总想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山西奇葩窄铁轨:阎锡山念念不忘的是,给三晋儿女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谋取利益,当年把山西的铁轨故意修成了窄铁轨,外地火车进入山西,必须换成山西的火车才能进入。


中原大战明哲保身:中原混战时,阎锡山多次反蒋又多次投机,成了众军阀的“猪队友”。其他军阀几番血战损兵折将,阎锡山的晋绥军居然几乎毫发无损保留下来。他也名正言顺成了“山西王”。

又亲日来又抗日,抗战前阎锡山与日本一直来往密切,阎锡山建设山西时和日本有贸易往来,那是山西人善于做生意的特点,政界的人们都说他就是一个亲日分子。但是。日本威胁到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时,为了山西的坛坛罐罐,他的态度就坚决反对了。抗战中他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成功地处理好了中央军,晋绥军和我军的关系,坚决抗日又政策宽容,客观上使我军得以生存和发展。

不拘一格建设山西:这是现代山西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阎锡山主政山西时,丰富的煤炭资源令山西富可敌国。阎锡山的工作作风是事必躬亲,且早出暮归十分勤恳。他又善于吸取各方面精华学以致用。甚至在农业民生方面引进公有制的一些元素。善于管理和培养干部。对文化很重视,对学术很宽容,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有人说:“他的吸收新思潮,适应和进步的精神也是可佩的。”

现在还有山西人亲切称他是阎长官。因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既循旧又纳新,既保守又开明,既打小算盘又不失为一个谦谦长者。


先启历史


说起阎锡山,受影视剧的影响,他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形象就是个大老粗和大军阀,毫无己见,动不动就说脏话。当然了,这都是我们对他的误解了。

其实,历史上的阎锡山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他才华横溢,知人善任,懂得官场的那些是是非非,很会做人,情商也高。

阎锡山,1883年出生于山西省,1960年在台湾逝世,享年77岁。他是清朝末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军事人物,也是晋系军阀的首领。他从一个步兵,逐渐高升,终成陆军一级上将,让人佩服不已。他去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之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时,他被选为山西都督。几年后,他又被选为山西省长。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阎锡山呢?

我认为,阎锡山是个优秀的将领,他做过一些好事,也做了不少坏事,是个功过参半的历史人物。

阎锡山是有功的。

在辛亥革命中,他配合起义军,对清政府以重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北伐战争中,他拥护蒋介石,让中国得以实现名义上的统一 。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的军队作战勇猛,歼灭了很多日本军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担任山西都督兼省长期间,尽量避免山西卷入战争,为山西重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得山西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和平的生活。此外,他还在山西大办教育,让百姓接受了基本的教育,得到了山西人的衷心拥护。

阎锡山是有过的。

在北洋政府期间,他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老百姓的反对,公然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九一八事变”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有生力量,支持蒋介石实行的不抵抗政策。

那么,大家认为阎锡山是个怎样的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和评论,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关注我!


元哥说历史


说到民国,阎锡山是个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他占据山西长达38年之久,几乎在那个乱世之中,他把山西给治理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无疑这对山西的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一段时间,山西的安宁让百姓们免受了战火的侵袭。

当然了无论是发展山西的经济,推广山西的教育......,这都是阎锡山的政治手段,因为他明白,他之所以能够霸占山西,全是因为老乡给面子。

他只有给山西的老乡争取更好的权利,创造更好的条件,他的统治才会更加的长久。

但是,他不是慈善家,最终他都是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所以,发生在山西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来阎锡山是先在日本加入到了同盟会,然后借着同盟会会员的影响力,再加上精明干练,让他有了在山西施展自己抱负的舞台。

在这期间,他渐渐的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

但是,山西在当时是一个军事要塞,想守住这个地方,确实需要几把刷子。

阎锡山正是有这样能力的人,他之所以能把山西给守住,这得意于他处事十分的圆滑,善于交际,无论谁他都不得罪。

他能处理好和西北冯玉祥,东北张作霖,东面吴佩孚,南面来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阎锡山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可以说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在没有利益可图的情况下,阎锡山绝对不会贸然发动战争的。

但是,一旦阎锡山瞅准了机会,能够扩大自己的地盘,或者能够让自己狠狠的捞上一笔的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参加到战争之中去。

中原大战的时候,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李宗仁,开始和蒋介石对阵,最后因为东北军张学良的加入,蒋介石以绝对的优势胜出。

之后,阎锡山归顺了蒋介石。这一次阎锡山是不得已出兵的,但是,最终,他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不过包住了蒋介石这个大腿,阎锡山又有了积蓄力量的资本。

解放战争的时候,全国人民开始呼吁抗日。阎锡山的老乡徐向前开始和阎锡山沟通,八路军要在太行山一代,建立晋察冀根据地,需要阎锡山的支持的事项。

在民族大义面前,阎锡山还是分的清是非的。当时,他也给了八路军很大程度上的支持。

但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阎锡山联合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了宣战。不得不说,这是阎锡山的走的一步错旗。

在山西阎锡山最欣赏的人,就是徐向前,抗日战争的时候,他还拉拢过徐向前。令他没有想到的最后打败他阎锡山,解放山西的,正是他的老乡徐向前。

国民党败退之后,蒋介石退守台湾,本来阎锡山要想和山西共存亡的,结果,山西被解放之后,他抛弃了山西人民,独自一人,带上几箱子黄金也去了台湾。

在台湾阎锡山住在了阳明山,因为被蒋介石打压,过得也是挺郁闷的。

最后,阎锡山是在1960年去世于台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