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技能?

赵彬衫


您好!

这个是我自去年五月份至今一直在关注和学习的方面,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路上特别重要的一步。

一,管理自己的情绪:

其实,在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之前,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管理情绪。

比如,很多成人会经常被孩子的某一种行为触发了按钮,从而情绪大爆发。以前我是很不喜欢孩子遇事不好好表达,黏在我身上耍赖吭叽,每次这个时候,我就很烦躁。这些都是自己的情绪按钮,所以找到自己那个情绪按钮很关键。

接着要想关闭这个按钮,需要对孩子很多行为背后的真正的心理诉求有所了解,比如孩子这样吭叽是因为之前因为这样做屡次得逞;孩子哭闹是因为在自我疗愈,多数是因为过往内心有太多积压;挑战规则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或在试探边界。

二,倾听孩子的情绪

强烈推荐一本对我有非常大影响的书《倾听孩子》,里边有很详尽地教我们如何倾听孩子各种情绪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你会颠覆一个固有的认知:哭是不好的。其实,哭对于孩子特别重要,一定要让孩子痛痛快快地去哭,这样才能将之前积压在内心的恐惧,愤怒……情绪流淌出来。

当情绪被充分释放和流淌之后,孩子会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会在那一天甚至之后的几天里都特别愉悦,有力量。而经常被这样倾听的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和允许的。

三,帮助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当给与孩子充分倾听的空间,情绪得到释放之后,可以引导孩子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比如,很多孩子哭闹时会使用激烈的语言,甚至打成人。这时控制自己不爆发的前提下(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深呼吸几次,或者保证孩子安全前提下,暂时离开处理自己情绪),告诉孩子,**很爱你,但是你这个行为是不可以的,这样会伤害到我。如果你很生气,可以跺跺脚,也可以大声说出来,我很生气(或者其他情绪)。但不能伤害到别人。

四,为情绪命名和配对

幼儿园阶段以及更小的孩子,还需要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和配对,说出他们这个情绪的名字,这样他们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以及每一种情绪和对应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经过几次,再有类似的情绪,他们就清楚自己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五,游戏和读书中学会情绪管理

最后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平时孩子没有情绪的时候和孩子玩情绪游戏和读情绪方面的绘本书籍。

1.照镜子游戏。带孩子一起照镜子,做各种情绪的表情,让孩子看,并告诉他们这叫什么,再让孩子来做对应情绪的表情。认知和感受每种情绪。

2.我的情绪游戏。做出几种不同的情绪表情卡片,可以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每人拿起一个卡片,说自己有这样的情绪,然后说出一件让自己有这种情绪的事情。

延展出来也可以玩儿“他的情绪”游戏,比如可以拿起一个卡片,说别人有这种情绪,并说明原因,被说的人来验证他说得对还是不对。

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关注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以及情绪形成的原因。

而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特别推荐的是《我的感觉》系列,我的儿子有一段时间就特别喜欢听其中的《我很生气》那本书,里边不仅描述了小主人公为何生气,生气的感觉怎样,以及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非常好地演示了一个情绪处理的整个过程。

孩子的情绪管理其实本质一定需要回到自己某些情绪问题上,帮助孩子的过程就是自己的第二次成长。

我是育儿领域创作者“一枚有墨香的书签”,感谢关注,见证成长。



一枚有墨香的书签


情绪管理好坏是情商高低的重要标志。首先我们来了解情商这个概念,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许多家长存在一些意识上的误区,把判断孩子是否拥有亲情观念当成是情商高低的标准。


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随性和任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可以把情绪整理的很好,有的孩子会越发的任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举动。我们做家长的深知其中的利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能控制自己情绪,收放自如的、有教养、体谅宽容人的好孩子。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

1、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平和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也一定是温和的,浮躁急躁的父母的孩子想要有好的情绪和心态也很难。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对待家人方面和声细语,恩威适度。言传不如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直面自己的人生,走向广阔天地。很难想象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能有个平和的心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此,家长要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照顾家人,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3、让孩子学做家务,在劳动中锻炼孩子的平和心。

孩子做家务时可以舒缓孩子的心态,调整孩子的情绪,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对生活的仪式感,对家人的亲情感和归属感。因此劳动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之一。


4、注重孩子的交友习惯,多同心态好、优秀的孩子在一起。

环境造就孩子,同什么样的孩子常在一起,还在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引导孩子多同情商高、开朗自信、阳光明媚的小伙伴在一起交往。

5、培养孩子做事勇敢、遇事有担当的习惯。

孩子也一样,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属于自己可控与不可控的情绪世界。如果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难困境,情商会随之提高。因此,一个经历丰富的孩子,一个勇敢、遇事有担当的孩子,必定能撑起一片属于他们年龄的天空呢,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一定比同龄人高。


情绪管理好的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把持一定是到位的,这种你生命中潜在的一种能动力,能提升孩子生活品质,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学习。


三毛的教育视界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技能?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管控好情绪,永远面带微笑,保持平和的心态。管控情绪是一项技能,谁掌握了这项技能,谁就能获得享受幸福的密码。

保持沉默法。

情绪激动时,容易口无遮拦,常会出口伤人。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了使自己事后不后悔,那么在情绪来临时最后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

朱自清说:“沉默是最好的防御策略。”沉默既保护了自己,又不伤害别人,时过境迁,物换星移,那些影响你情绪的东西也就渐渐变轻变淡了。

注意转移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发火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兴奋,这时候如果有意识地大脑皮层里建立另一个兴奋点,用它去抵消、减弱、代替,就可以使情绪平复。比如说可以散散步,听听歌,练练字。

有一位先生以前一生气,他就绕着自己房子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那么矮,田地那么小,我哪有时间跟别人生气;后来一天天老了,他生气了还要会绕着房子跑,可是圈下来就已经气喘吁吁,心里想:我房子那么大、田地那么多,还用得着跟别人生气啊!

他的这种做法很好地化调节了内心情绪,保持了平和的心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自我提醒法。

当要发火时,尤其是刚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时刻记着提醒自己:冲动是魔鬼,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控制情绪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法,经常提醒自己,甚至写一些稳定情绪的座佑铭,时刻警戒自己,学会控制情绪。

晚清明臣曾国藩常用此法,他每天坚持写日记,解剖自我,反省自己,他能成为中兴名臣,与他这种临大事而能镇定自若,宠辱不惊,得失不忧的情绪息息相关。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恼怒将理智的灯熄灭。”静则生慧,急则乱心,控制情绪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提高情绪管控根本的方法还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常言说:壶小易热,量小易怒。家长应帮助孩子设置情境,不断强化锻炼,教育孩子努力做情绪的主人。


乱语三千


感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情绪管理的技能是孩子将来赢取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技能,对孩子的成功影响极大。



首先:孩子要有管理情绪的能力要有认知情绪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孩子,要教会孩子认知情绪。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没有办法认知自己的情绪。许多3岁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孩子只会哭或者说是发脾气。因为她们没有办法去认知自己的情绪,就会显得很无助。

所以从孩子有表达能力开始就可以逐渐的教会孩子认识情绪。当然可以通过绘本来让孩子认知,因为在孩子的早期,过的多语言表达和抽象的描述,孩子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一些经典绘本是最好的通道

其次:认知了情绪还要教会孩子表达情绪,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个是内心感受最大最真实的呈现。这个幼儿园阶段是最佳的训练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孩子不会有太多好坏的分辨,也不会有太多羞愧难当的感觉。例如某件事情做的不好,孩子生气,到但表达起来更容易,因为他无法去分辨和揣测成人的心思。源于这份单纯,特别容易训练。

在平时的交谈中,家长可以去引导。例如孩子犯错误了,别着急生气,而可以尝试着表达说我很伤心,我很难过,妈妈看到你很开心,你的表现让妈妈觉得很骄傲。

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孩子无法区分,家长帮忙帮助孩子认知和表达,比如说孩子因某件事情生气,帮助孩子甄别,你这个是生气,哭的原因难过那吗?

耐心坚持,积极帮助孩子认知情绪是孩子管理情绪的一个基础。

我们都知道,但凡能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就是一种很好的管理。表达出来,许多时候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许多成年人都非常欠缺这种能力,长期隐忍和积压,最终爆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再次:教会孩子疏导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对情绪的一种疏导也是最好的管控。

例如:你这么做,我很生气,我不喜欢你摸我的头。我很难过,我希望你可以……

这样是对情绪的一种最好的管控。

当然:某些时候这些都不管用,那么要教会孩子去转换,例如深呼吸,或者做其它快乐的事情,让孩子从转换到其它的情当中,暂时的移情别恋有利于调节和管控情绪。




总之:遇到情绪不可怕,先认识再表达,再提出自己的内心需求,基本就解决了一大半。教会孩子这三个步骤,管控情绪一大步。当然,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例如哭泣,扔个玩偶或者其它的,只要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不积压情绪,合理宣泄,孩子管控情绪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