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嫡子的妾和庶子的正妻相比,谁的地位更高?

花样年华259760532


  

  庶子的正妻比嫡子的妾地位要高!

  在古代,嫡子与庶子之间确实有重大差距。就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为嫡子,在家族中如众星捧月一般,从上到下无不呵护。他的弟弟贾环,因为母亲赵姨娘是妾,属于庶子,于是被许多丫鬟仆妇看不起。

  按照古代礼法,家业基本要由嫡子继承。同样是嫡子中,嫡长子地位又具优势。

  比如《红楼梦》中,贾赦是嫡长子,他就继承了荣国公的爵位。贾政也是嫡子,却是嫡次子,因此没有资格继承爵位,只好自己去考科举。

  同样,在以后贾政分家产时,贾宝玉、贾环兄弟并非平分,极有可能十分之九归贾宝玉,十分之一才归贾环。

  因为贾宝玉是嫡子,贾环是庶子。贾宝玉算是大宗,贾环算是小宗。大宗一脉的的利益会被重点考虑。

  那么,嫡子的妾与庶子的正妻相比,为何庶子的正妻地位更高呢?

  因为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在古代,妻子如果沦为妾,妾要升格成妻,丈夫都要受到国法惩戒。

  放在《红楼梦》中,赵姨娘是嫡子贾政的妾,虽然她咋咋呼呼,经常跳出来作死,但是谁也看不起她。

  王熙凤的丈夫是贾琏,贾琏是荣国府大老爷贾赦的庶子。可是,身为庶子的王熙凤在贾家十分得势。一来是因为她本身是王家姑娘,二来也是因为她正妻的身份。

  再打一个比方,比如贾宝玉娶了袭人做小妾,贾环娶了某人做妻子,袭人在家中的地位无论如何不可能高过贾环的妻子。

  当然,在皇族中就不大一样了。皇帝的妃嫔与皇弟的王妃谁更大呢?

  一般来说,应该是皇弟的王妃大,但是,皇帝的妃嫔与王妃都是有品级可以参照的。如果是皇贵妃、贵妃这个极品,即达到了一品贵妇级别,应该还是比王妃要大。

朋友们手中还有多余的关注,麻烦点下右上角关注下叶之秋,非常感谢!


叶之秋


一般而言,是庶子的正妻地位更高,可也有特殊情况。

在古代,嫡庶尊卑有别,嫡子的地位远高于庶子,从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出来后,经过数千年的奉行,不论是宗族势力还是官府判决,都是倾向于嫡子,爵位如无意外,都是嫡子继承,庶子最多分财产,而且很可能比嫡子分得少。

庶子地位低,继承顺序也靠后,正常的继位顺序是嫡长子——嫡长孙——其他嫡子,只有在没有嫡子和嫡孙的情况下,庶子才能逆袭,当然皇室例外。

在这方面,《红楼梦》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贾政一家子孙中,贾珠是嫡长子,已经去世,有嫡长孙贾兰;贾宝玉是嫡次子,贾环是庶子,所以小说中贾宝玉、贾兰受宠,贾环遭受冷遇,甚至连丫鬟都不将其当主子)。

贾政死后,宗族优先考虑继承的是贾兰,贾宝玉是主角都没用,当然,只是优先考虑而已,受宠的嫡次子未必争不过年幼的嫡长孙,只要贾宝玉讨得父亲欢心,是能够击败侄子的。

而妻妾的区分比嫡庶之别更为夸张,我国古代并非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妻相对夫而言,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注意,是主人,而妾只是奴婢,主人与奴婢的地位差距是难以弥补的。

嫡子的地位比庶子的高,嫡子的妻也会比庶子的妻地位高,但庶子的正妻绝对是碾压嫡子的妾的。妻妾易位又受到法律制裁,不论是妻降为妾还是妾升为妻,都要受处罚,妾几乎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能寄希望于生下孩子,提升自己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特殊情况呢?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继承问题,如果嫡子早逝无子,其妻子的地位瞬间动摇,如果没有其他嫡子,那么继承的就将是庶子,这时候庶子的妾地位跟嫡子的妻的地位,那可就不好说了。

而如果将此情形套入皇室,可能都不需要嫡子挂掉,只要庶子赢得继承争夺战,嫡子妻至多是个王妃,地位自然低于皇帝的妾。


平沙趣说历史


庶子虽是小宗,仍旧是子嗣,其正妻的地位还是要高于同辈嫡子的妾室的。在古代,纳妾不需要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妾则不需要。妻需要“娶”,而妾则只要“纳”,也就是购买,所以妾甚至可以随意变卖。

所谓“嫡庶尊卑”,庶子的地位低也就是相对于嫡子而言,并不代表嫡子的妾室地位也能随便越过去。

庶子为小宗,嫡子为大宗,庶子正妻所生的孩子将来可以继承宗祧,然而嫡子的妾所生的孩子一般就没这个资格。庶子正妻与嫡子妾室之间的尊卑还是比较明显的。


封建时代,虽然只有正妻所生的是嫡出,不过妾室所生的庶出也是自己的子嗣,在继承顺序与家族地位上,庶出比不上嫡出,却仍旧属于主家子嗣,仍旧是主人。

无论嫡庶,无论大宗小宗其正妻也是主人,而其夫君在家族里的地位再高,其妾室仍旧属于女奴而不是主子。

妾室地位低下,可以随意变卖,按照《唐律》《宋律》规制,即便妾室被家中主子伤命,最多也就是处以流刑,到了清朝,也就是“杖一百,徙三年”而已。妾室死后,没有特殊情况,甚至都不得葬入家族的坟地之中。


不过在帝王家,也有很多种情况,庶子正妻与嫡出的妾室之间,地位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汉元帝时代,除了正宫皇后之外,妃嫔中等级最高的昭仪位比诸侯王。如果庶子正妻是诸侯王的王后,那地位与昭仪相同,其他妃嫔地位都低于王后;如果庶子只是列侯,那其正妻地位再低一等,与皇帝的婕妤相同。

皇帝妃嫔与宗室的配偶都有不同森严的等级,内命妇与外命妇之间的地位也一目了然。皇后自然至高无上,而其他妃嫔虽然也是妾,但与宗亲的正妻之间也要看实际情况。

比如清朝,嫔位以下的低阶庶妃,地位自然比不上亲王、郡王的嫡福晋。而郡王以下的爵位,其正妻甚至没有“福晋”封号,其地位又会低。


澹奕


这个问题牵扯到两个内容,一是古代家族继承关系中的嫡庶之别;二是家庭关系中的妻妾之分。这两个方面虽有联系,但区别很大。基本上不会搞混。可以简单的说,嫡庶之别,体现的是孩子在家族继承中的排序不同。中国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这里的继承,指的是在国家系统中的位置继承,比如天子、诸候、大夫的继承,以及后世爵位的继承。无官无职的平民之家,兄弟之间只有财产的分割,只有公平原则,其它都无所谓。

但在官宦人家,继承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比如天子,诸候的继承人第一排位的是嫡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老大。但是嫡长子的继承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被儒家称为礼制典范的周朝,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不长子,而是小子。他的父亲看到他能力很强,想把王位传于他。他的哥哥们明白这个意思,也觉得季历很“贤”,于是,把天下给了他。

《易经》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正”,一个是“中”。正就是符合规定,在继承关系中,嫡长子继位就是“正”,继位者的能力很强,就称之为“中”。比如嫡长子继位后,不能把祖宗基业发扬光大,就称之为“不中”。河南人现在还是这样说。所以,理想的状态是既中且正。

一个家族政治上的继承人只能有一个,比如周天子,只能有一个人继承,其余的无论正出庶出,都是诸候。都是兄弟,无贵无贱。这是嫡庶之别。

妻妾之分与嫡庶之分差异很大。基本上没有可比性。大家族中的庶子,也是主子,也是爷。但是妾就不一样了。她们始终是奴才的身份。而成不了主子,这是妻妾之别。在儿子这儿,无论嫡庶所出,只要出生,主子的身份是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的。妻妾的名份,是可以凭后天的努力改变的。这是现在宫斗戏最喜欢表现的体裁。

以汉景帝为例,刘荣与刘彻的母亲都不是汉景帝的皇后,也就是正妻,都是妃,也就是妾的身份。如果汉景帝把粟妃立为皇后,刘荣就成了嫡出。把王皇后立为皇后,刘彻就成了正出。

古代是一妻多妾制。无论是正出的嫡子,还是庶出的庶子,其妻子都只能有一个。妻的身份是与丈夫平等的,都是主子。只是在家庭中与丈夫的权利义务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妻子,是家庭的女主人。而妾可以有很多,无论他们与男人的关系怎样亲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始终奴才。而不是主子。这与丈夫是正出还是庶出没有丝毫关系。

《红楼梦》中,对这种关系的表现就很明白。王熙凤是贾琏的正妻,赵姨娘是贾政的妾,按普通的伦理关系来说,赵姨娘应该是王熙凤的婶子。可是,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熙凤可以训斥赵姨娘,赵姨娘是不敢还嘴的。其原因,就是因为,王熙凤是正妻,是主子。而赵姨娘只是奴才。但是她的奴才身份并不影响她的儿子贾环和女儿贾探春成为贾府的主子和小姐。

说到这儿,其实很明白了。封建伦理关系,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家国一体,国家政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延伸。政治关系中,体现家庭伦理的原则。明清时期,县官被称为父母官。相当于是全县人的父母,知府被称为“公祖”,也就是全州府之人的爷爷。而官场上下级称上级为“大人”,也孩子称家长为大人是一致的。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请家长的时候也说:“请你家大人来学样一下”。道理是一样的。

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关系是根据男人,也就是自己的丈夫来定位的。只有妻的身份,是与丈夫平等的,妾的地位,不能与丈夫平起平坐。只是奴才。

下面简单说一下,古代女人在家庭与政治中的地位。女子地位最高的,就是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皇后之下,皇帝的妾,从妃到嫔以下,是有各种等级的,从一品到八九品不等。他们的身份是靠品级来决定的。比如明朝时,皇太子的正妻,称为妃。皇帝的嫔以下之妾,见了太子妃,是要行礼的。而皇帝的妃与太子妃是平级。只有见到皇后,或是皇贵妃等品级在妃之上的,才要行礼。

除了皇帝,就是官宦家庭。丈夫是朝廷命官的,妻子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品级,称为命妇。不同级别的有不同的称号,大体是:一二品称为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称孺人。八品九品,分别称八品孺人、九品孺人。普通人家,就只能称为妻了。因此,女人之间的相见,身份地位的高低,是与丈夫的官位以及自己所得朝廷封号相对应的。正规场合,穿上官服,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有个古代笑话,某官员纳了个小妾。带小妾去见大老婆,小妾没见过大老婆,心中有点害怕,就问丈夫见面时如果答对,丈夫说:“没看到我如何见上官吗?按此礼既可。”虽是笑话,但道理上是通的。

大家族的男人,无论正出庶出,都是主子。他们的妻子都与他们一样拥有主子的身份。妾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妾的身份,那就只能是奴才。

最后,再举个例子。《红楼梦》中的香菱,是薛蟠的妾。虽然这样,如果恭蟠不喜欢她了,她只能去给薛宝钗当丫环。当然也可以卖掉。而贾府的璜大奶奶是荣国府的庶族正妻。虽然是个寡妇,而且也不富裕,但是贾府的丫环们袭人等,虽然比她比的日子好,但也得尊她为璜大奶奶。她与王熙凤李纨等有平等的人格权利。而袭人等,贾府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处理她们的。

总之,社会大家庭,家庭小社会。这是中国人家国同构的文化所决定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这个问题有点儿像“公主和后妃谁的地位高”,无论正妻还是妾室,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她所嫁之人地位如何。

套用一下顾廷烨的话: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是老几!

嫡子与庶子相比,嫡子地位是占绝对优势的,无论庶子母亲多么受宠,其父亲最终都会把家业交给嫡子继承,与庶子母亲情分深厚的,给庶子多分着财产、却不会让他做继承人。且不说普通人家,皇室立太子,也一直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之说。如果庶子不是长子,那么他若非特别突出的优秀,大半是地位不高的。

那么,嫡子的妾,与庶子的正妻相比呢?在丈夫的眼中,正妻地位远高于妾,哪怕有些男人把妾宠的无法无天,他依旧不敢动休掉正妻的念头。

若论经济条件,嫡子的妾若是得宠,经济生活条件可能会高于庶子的正妻,毕竟嫡子经济实力比庶子强大,若是不得宠,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嫡子的妾地位低于庶子的正妻,皇妃另算,毕竟皇宫只有一家,而普通人家占大多数。




五月青橙


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一套森严的特权制度和等级制度。这个制度一直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生活当中。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当中,“夫权制度”是家庭制度的基础制度。夫权制度的本质,就是“主仆等级关系”。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男人是有占有多个女人的“天然权力”的,但是这个权力的确是“机会权力”,能不能占有还要取决于有没有占有的“实力”。这就是“一夫多妻制”。

在无孔不入的等级社会里,一夫多妻制也是要讲等级的,一个男人占有的多个女人之间的地位等级关系也是十分严格的。

“明媒正娶”的女人,叫做“妻”,这个“妻”的位置上只能有一个女人,但可以“替补”,替补的“妻”的地位,要低于“原配”。

除了“妻”之外,男人还可以有“妾”。“妾”这个位置上就没有数量限制的,但是还是有等级限制的。

帝王的“妾”,分很多等级,各个朝代不一样,总的来讲从“皇贵妃”“贵妃”到“妃”到“嫔”等等,这些都算是“妾”。

大户人家的“妾”也是分等级的“妾”,“小妾”,“通房丫头”,甚至“外宅”等等。

总得来讲,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妻”是丈夫的“奴”(老婆多以奴家自称)。而“妾”不仅仅是丈夫的“奴”也是“妻”的“奴”(在丈夫面前称奴家,在“妻”面前可能要称奴婢)。

所以,只要是“妾”的地位,就逃不出“奴”的身份。这是最实质的区别。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有“血亲”高于“姻亲”的传统的社会。血缘关系永远高于“姻亲关系”。

在血缘关系当中,中国封建社会强调血缘的“正统”性,也就是只有“妻”的孩子,是正统的“血亲”,用“嫡出来标记,”而“妾”的孩子尽管也是“血亲”,但是其正统性就要打折扣,用“庶出”来标记这个折扣。

血亲的“嫡出和庶出”之间的差异,只有高贵和平庸之间的差别,不存在“主仆”关系。总的来讲,血亲都是“主”,姻亲都是“仆”。

根据这样的关系脉络,嫡出的儿子的“妾”,总的地位是“奴仆的奴仆”,庶出的儿子的“妻”,总的地位是“主人的奴仆”。这“主”和“仆”之间的地位高低就一目了然了。


步武堂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论妻妾再论嫡庶。

妻和妾,贵族和平民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听过三妻四妾,一正妻两平妻四侍妾这种制度是属于贵族的,也就是有爵位才能享受的制度。贵族包括皇帝在内,其婚制均是三妻四妾制。皇帝有一皇后两皇贵妃四贵妃,这是有定数的,没听过有哪朝皇帝同时立两个以上皇贵妃的。这三妻四妾是要上报朝廷,并按照夫君爵位品级赐予三妻封诰的,四侍妾在朝廷中也是要报备不能随意更换的。这是属于礼制的一部分。当然除了四侍妾以外的妾氏可以称之为婢,比丫鬟侍女的地位高一点,但也高不到哪去,可以随意打杀送人的。即使打杀了被告官也最多发点钱而已。

平民只能有一个妻子,妾的话跟贵族的婢一样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妻和妾说完,再来说说嫡和庶。这里贵族和平民又有不同,嫡子就是妻所生之子,贵族中嫡子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则是平妻所生之子。出过这两种外还有两种,那就是四侍妾所生的妾生子和婢女所生婢生子。一般贵族家产封号都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嫡子分家另过,庶子只给少量财产就打发了。而妾生子和婢生子呢则与奴仆无异。所以到现在有些地方骂人的时候还会骂别人是小婢养的,意思就是说对方只是婢女生下的没名堂的人。

平民家则没有这么麻烦,妻生就是嫡子,妾生就是庶子。

所以理论上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嫡子的正妻都是地位最高的,庶子的正妻地位要高于嫡子的妾的,但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则又有一些不同。

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是依附于国家的。如果庶子立功封爵,则其正妻也就相应有了封诰,有封诰的地位高于没有封诰的,平民则不用说,庶子正妻有了封诰,别说是嫡子的妾了,就是嫡子正妻见了也得先行大礼。贵族也是一样,庶子封爵后,其地位就等同于嫡子,其正妻自然高于侍妾。为什么说封爵后庶子就等同于嫡子呢?是因为在正式封爵前,要先给封爵之人父母荣封,也就是说其父母也要有一定的地位提升。

如果没有爵位,嫡子的妾要是受宠的话,庶子的正妻则万万比不了的。

另外,有意思的是,娶妾这事必须经过正妻同意,否则就只能养到外面,也就是所谓的外室。外室就更没有地位了,只能算是情人,所生之子就是私生子,得不到承认的。唐朝时房玄龄妻子善妒,太宗皇帝便要赐美人给老房,可卢氏不从,无奈下太宗皇帝便赐下一坛醋,假称是毒药,告诉卢氏要么同意美人进府,要么就喝了这坛“毒药”。这卢氏也不含糊一口闷下了一坛醋,于是就有了吃醋一说。


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明代进士江盈科曾记载一句风雅俗语:“妻不如妾, 妾不如妓, 妓不如偷, 偷着不如偷不着”,这句话一直流行到今天。

但在实际上,二者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明确地说,正妻的身份永远是高于妾的(皇帝的妻妾涉及到政治问题,需要单独讨论,所以这里的所述均不包含皇帝及其妻妾),至少在明代,从制度层面上来讲是完全没问题的。

最官方的说法是《大明律》: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许娶妾。违者,笞四十。(卷六《户律》)

这条法律明确规定了妻与妾的等级差别,妻的地位要高于妾,所以在妻妾俱在的情况下,无论是将妻降作妾还是将妾升作妻都要受到严厉惩罚;更重要的是,对民间纳妾都做了规定,只有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才能纳妾。

明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更是形象地区分妻妾的不同,这样说:

“娶妻如买田庄,非五谷不殖,非桑麻不树……以其为衣食所出,地力有限,不能旁及其他也。买姬妾如治园圃,结子之花亦种,不结子之花亦种;成荫之树亦栽,不成荫之树亦载,以其原为娱情而设,所重在耳目,则口腹有时而轻,不能顾名兼顾实也。”

娶妻是求“实”,而纳妾只为“虞情”,只为求“名”。可见在士大夫眼中娶妻与纳妾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另外,被朱元璋称为“天下第一家”的浙江金华浦江郑氏,在其《浦江郑氏义门规范》中也规定,家庭中的主母通常只能有婆婆、长媳、长孙媳来充任,而妾氏被排除在外,可见家庭限制妾成为家庭中的主母,但庶子、庶孙之正妻却有可能成为主母。

所以,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士大夫的个人观念中,妾的地位都是远不如妻的。

不过,题主的问题还涉及了兄弟之间嫡庶之别。但应清楚,嫡庶之分主要体现在承袭爵位上,其实在普通之家,诸子之间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像明代规定,无论嫡庶诸子均分家产。

这样来看,嫡子的妾地位应低于庶子的正妻。

当然,上述只是一种大概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嫡子妾的地位高于庶子正妻的情况:如皇族,尤其是皇帝,其兄弟无论嫡庶,正妻的地位确实不如其部分妾(并不是所有);如果妾确实受到偏爱,甚至放纵,那么即使是嫡子的正妻都会相斗一番,更何况是庶子的正妻;亦或嫡子之妾之子获得功名,母以子为贵,所以获得诰封,但庶子之正妻仍然为白身;再者,如果妾个人确实很有能力,能够处理好家务,且恰好嫡子之妻故去,那么妾可能掌握家庭财产大权,从而拥有比庶子正妻更大的权力等等。但这些都是需要外在的附加,在礼法上,妾依然是低于正妻的。


楚邾


本问题的核心是:嫡庶关系重要妻妾关系重要?按理说,妻生的所有儿子都的嫡子,妾生的儿子都是庶子,这两个关系其实是一个关系。

但是,妻如果没有生子,妾的地位相当于“庶妻”,获得继承权的庶子也相当于嫡子,本问题大概是问:获得继承权的儿子重要还是有名义地位的正妻更重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才是妻妾制度。中国古代其实也是一夫一妻制,不同的是,在妻之外还允许丈夫有妾,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媵、侍妾、侍女、婢女、家妓、情妇、侍妇、姘妇以及露水妻子等,与“娶妻”不同,一般称之为“纳妾”。

对于宗法观念极深的古人来说,娶妻是一件复杂而隆重的事,按照《五礼通考》的说法,不管天子庶民都要经过“六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也就是说,娶妻不是丈夫个人的事,甚至也不是小家庭的事,而事关整个家族,所以要层层审核、严格把关。

之所以这么隆重,是因为妻子不仅是丈夫的配偶,还是家庭和家族的重要社会关系,妻族和本族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举个例子,“夷三族”、“诛九族”中就有“妻族”,却不包括“妾族”。

相对于妻,男人纳妾就容易和随意多了,从妾的构成可以看出,男人纳妾的理由和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男主人与家中的婢女意外有了孩子,一般会照常例纳为妾,比如袁绍的生母就是这样的例子。

纳妾不需要“六礼”,不需要家族首肯,只要丈夫需要且有能力,就可以办到。比如曹操,年轻时娶丁氏为妻,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丁氏出身于曹操母亲丁夫人家族,是曹操的同乡,也是当地的大族,这门婚事大概不是曹操作的主,所以二人感情一般。

曹操后来遇到卞氏,其出身于“倡家”,也就是歌舞艺人之家,大概长相、才艺、性格都不错,曹操很喜欢,就纳其为妾,这个不需要曹氏家族讨论,曹操自己喜欢就行。

程序简单,往往意味着地位的不重要,事实上,按照宗法观念,丈夫的所有儿子只与正妻有母子关系,与妾只是主仆关系,哪怕是妾自己生的孩子,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母子,也就是说,妻妾关系其实更重要。

仍以曹操为例,他的正妻是丁氏,但丁氏却没有生育,后来曹操又纳刘氏,生下曹操的长子曹昂,曹操让丁氏负责抚养曹昂,一方面是因为刘氏死得较早,另一方面,是因为曹昂虽然不是丁氏所生,但二人仍然是母子关系,这种关系甚至比刘氏与曹昂之间的生养关系更重要。

有人或许认为说得不对,因为曹丕不才是曹操的嫡长子吗?这里怎么扯的是曹昂和丁氏呢?

丁氏是曹操的正妻,在位时也是唯一的嫡妻,但后来曹操把丁氏休了,解除了二人的婚姻关系,丁氏就不再是曹操的正妻了。

曹丕的生母卞氏一开始的身份是妾,但后来曹操将其扶正,成为正式的嫡室,曹丕是嫡妻所生的长子,所以是嫡长子,这也没毛病。

当然,像卞氏这样由妾扶正的事并不是轻易就能发生的,在古代,妻妾关系是非常郑重和严肃的,丈夫可能宠爱某个妾而冷落正妻,但在公开场合妾是不敢跟正妻发生冲突的,侍妾争宠是一种大罪,严重时可以被杖毙。

综上所说,古人的妻妾关系更为重要,有继承权的儿子即使不是正妻所生,在名义上也是正妻的儿子,这种关系是法律认可而牢不可破的。


南门太守


正常情况下,当然是庶子的正妻地位高,妾,不管是谁的,都是“梅香拜把子一一都是奴儿”。而正妻,不管是庶子的,或者认了宗的私生子的,外室子的,那都是妻,是主子。



但事实上,真正的地位拼的不是名分,而是妻妾在男主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古今宠妾灭妻,小三上位的事屡见不鲜。特别是皇家。



如商纣王,宠爱苏妲已(妾),不但对她言听计从,还将自己的皇后(正妻)炮烙死了,连儿子都要斩杀。如唐高宗,为了武则天,不仅不顾父亲唐太宗的遗愿,将武则天接出寺庙,封了妃子,最后也为她废了皇后。这种情况下,名分上妾的地位低,但绝对让名分高的妻怕上三分,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也高。



另外,还有一种,那就是妾出的儿子比较有出息,权势很大,母凭子贵,在家族中的话语权超过正妻,不过,即使这样,在正规场合也是不能出场的。



为了保障正妻的权益,政府还给了正妻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为父母守过孝的,娘家无人,无处可去的等,不得休回娘家。并且如果真的出现了“宠妾灭妻”罪证确凿的,政府给予法律上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