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塬上的北坡人家

北坡那家人

張瑛筆下的北坡,位於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通往大明鎮鄉道半塬間的張堡村。沿著北坡,登上村子,隔路相望的是位於赤水河畔的龍泉學校。兩者近在遲尺,但落差在百米以上。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塬上的孩子,在龍泉上初中。與張堡村張瑛他們那群孩子成為同學。最懵懂、最美好的少男少女時光在哪裡渡過,也認識了北坡上哪些普通善良的人家。


華州塬上的北坡人家



每次上完晚自習 ,走出教室,西往,半塬上張堡村人家點點燈光,與天上星星輝映,猶如童話裡的仙境。當時的北坡,是一條羊場小道,土路,因村高,路陡,小路在中間拐了一個“之”字型的彎。那時,張瑛經常帶我們沿土路去她家,她家大門朝西開,進門是廈房,有天井,有上房,古聲古色。

張瑛奶奶是我們那一片最有名的“接生大夫”。小時候就聽周邊人講,奶奶接生,遇到比較窮的人家,不要錢。無數個孩子經她手來到人世。奶奶高超的醫術,在她的接生生涯,幾乎零失誤。方圓百里,奶奶口碑很高,是名人。張瑛帶我們去她家,見到傳說中的奶奶,我們還有些緊張。奶奶見到我們這些孩子,就像對待他們家的孫女親切。奶奶笑起來與當時在電影裡看到的宋慶齡很像,慈眉善目,和氣親切,有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在氣質美。

每次去張瑛家,很少見到張瑛爸爸。家裡人多,分的土地多,都是叔叔在辛勤耕作。叔叔當年參加過朝鮮戰爭,為祖國和平付出整個青春。戰爭結束,默默迴歸,不計個人得失,悄悄沉寂。40年後,我們再沿著修成水泥大道的北坡,見到叔叔時,他雖坐在輪椅上,但滿面紅光,精神矍鑠。坐在北坡自家門前,幽靜閒適,淡定從容。他不求功名,但關心國家前途命運。十九大召開時,他看完了三個多小時的十九大報告。老人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


華州塬上的北坡人家


張瑛媽媽做的飯也特別好吃,那時沒少吃阿姨做的飯。印象中阿姨總在忙,沒見到她閒著的時候。阿姨養的狗下一窩小狗,我想養,張瑛帶我去捉。再見到阿姨時,我恍若見到當年的奶奶,慈眉善目,平和坦然。婆媳如此之像,讓我極為驚詫。阿姨在北坡門前開片菜地,地裡的蒜苗、菠菜、青菜鬱鬱蔥蔥。房前屋後大樹參天,淳樸自然。

張瑛姐妹及弟弟在外工作,弟媳婦照顧老人,養育兒女,耕種家裡的土地。叔叔阿姨衣著得體合身,家裡乾淨整潔。在我們聊天時,弟媳婦靜靜坐在邊上聆聽,談起家事及孩子,她微微一笑,和聲細語的溫柔,美若天仙。她因勤勞、孝順、善良,多次被評為“好媳婦”,名滿鄉里,實至名歸。


華州塬上的北坡人家


俗語說,“好女人富三代”,不只指金錢,主要還指思想富、品德高、三觀正。看到張瑛家四世同堂,和諧美滿幸福,我理解了這句話的真諦。我們艱辛拼搏,終生奮鬥。有的人為錢,有的人為權。如果沒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會為辛苦求來的錢或權所累所害。人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幸福,不是用錢多位高來衡量的。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兒女積極進取,有所作為,才是人間最大的財富。張瑛家就是這幸福家庭的典範。

北坡上的張堡村,在那個年代,無聲無息的關愛著一批離家求學的孩子,溫暖了他們整個的少年時代。期間,奶奶、叔叔、阿姨、弟媳婦等有多少感人的善舉,默默發生,惠及鄰里四方,如大雁飛過天空般,不留痕跡。但付出總有人受益,當我們滿足今天幸福生活時,不知有多少個象張瑛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家人在默默付出。亦如我們的家人般平凡普通,又極為珍貴與感人。


華州塬上的北坡人家


時間會變,北坡會變,住在北坡的那群人沒有變。北坡上清新的空氣,參天的古樹,古樸的房屋,親愛的家人,肆意撒歡的小狗,門前勃勃生長的鮮花、蔬菜,就是人間最富有的仙境。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未必求的到的幸福。

人間若真有仙境,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