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身份證上還保留了漢字?

吾天


韓國🇰🇷在古代是中國的附屬國,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韓國古代的文化典籍都是用漢字書寫,只有達官顯貴才能接受系統的漢文教育,其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文盲。雖然一直學習中華文化,但朝鮮民族又矛盾地想擺脫漢文化的影響。


李氏朝鮮

景福宮“光化門”

歷史上韓國有三次去漢化運動,第一次是1443年世宗大王頒佈“訓民正音”,以取代漢字,但遭到當時朝鮮權貴階層的反對而作罷,第二次則是日本殖民朝鮮時推行的日文教育,第三次是戰後韓國國父李承晚的廢除漢字運動,此次最為成功,韓國文字自此全部變為諺文,朴正熙時代更是徹底推行去漢化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將“漢城”改名為“首爾”。

然而,即便是如此大力度地去除漢化,韓國仍然難以擺脫千百年來中華文化的影響。現在的韓國年輕人都看不懂自己先人寫的東西,因為都是漢字,而現在韓國文字的先天缺陷又讓韓國人不得不使用漢字標註姓名。


因為現在的韓文是表音文字,類同拼音,這種文字形式可以很大地提高識字率,但壞處就是同音異字,無法確定,比如李東旭和李棟緒用漢字寫出來清清楚楚,而韓文是拼音文字,兩個名字寫出來一模一樣,無法區分。因此韓國人在取名字時都是先確定漢字名字再去翻譯成韓文名,身份證上的名字也就相應地需要標註漢字。

雖然,韓國去漢化由來已久,但還是保留了相當的漢文書寫傳統,其軍隊就是書寫漢字的死忠粉。▼


當然,沒了漢字系統教育,直白地翻譯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仲夏輕颺


韓文屬於表音文字,這個和拉丁文、漢語拼音、日本假名屬於一個體系。這個好比,中國有漢字還有拼音,而韓國是去掉漢字,採用拼音(諺文)來讀寫。現在很多小朋友讀故事書不認識書中的漢字,但是看到拼音就能讀,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而韓國人的名字,如果沒有漢字註明就和小朋友讀故事書差不多。他們只知道其讀音,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字。

我再舉例說明一下,比如拼音“hán yǔ”大家都知道怎麼讀是吧!你大概能拼出來,可能是“韓語”,但是也可能是“韓愈”或者“漢語”是吧!所以,韓語表達的意思,就如同漢語拼音有很多種。假如,我在拼音前面加上漢字韓語(hán yǔ)大家一下就看明白了。所以韓國人,的身份證前面會標註漢字,就是為了避免一字多音的情況。

其實,日本的假名和韓國的諺文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在古漢語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日本的片假名也是為了拼寫漢字而造出來的,音和形不變,但是意思變化很大。日本假名(分為片假名和平假名)平假名源於漢字草書,片假名源於漢字楷書。日本假名相當於把漢字拆開了,且筆畫少了很多。不過假名可以和漢字通用,功能比韓國諺文強大。此外,日本人在書寫名字的時候一般也用漢字書寫。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夾雜著假名在裡面。總之,都是借漢字發明了本國文字。

韓國人廢除漢字,就是為了彰顯本民族的獨立性。也就是為了增加本國民族的自豪感,其實也有自卑感在裡面。畢竟,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歷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屬國,以前連文字都用的漢字。所以,韓國獨立以後為了擺脫思想上的枷鎖,廢掉了漢字。雖然說,朝鮮世宗大王創造了韓語(諺文),但是漢字在當時還是官方的書寫用字,韓語(諺文)只是用來拼寫漢字的。也就是說你看到韓語(諺文)就知道怎麼讀,但是可能有人不會寫。韓國獨立以後,就全部廢掉漢字,改用韓語(諺文)書寫。這個就好比,中國人廢掉漢字採用拼音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謀士說


韓文是表音字母文字,不同於拉丁字母,創制者世宗大王,初衷是為了讓韓國人更好地學習漢字,讓民眾儘快脫盲。可以說,完全脫離漢字,會讓韓國人的日常生活產生諸多不便的。比如:韓文無法區分放水和防水這兩個詞,而用漢字書寫就清清楚楚了。媒體報道:韓國的一位鐵路線工人,就因為無法區分這兩個韓文單詞,而導致錯誤操作,造成重大損失。近年來,韓國社會,關於恢復漢字的呼聲日益高漲。畢竟,這個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是無法割斷與漢字的血肉關係的。


酉陽749


早在朝鮮世宗大王時期,曾經創立了自己的文字諺文,類似拼音文字,可是文字雖然簡單好學但卻很難被國民接受,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因為漢字,因為當時朝鮮普遍仰慕漢族文化,都以學習漢字為榮,文人大臣都使用漢字,就連公文書寫都是漢字,甚至連普通的百姓也不願意學習自己國家的諺文,而都使用漢字。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清末的腐敗無能,加上被被朝鮮都瞧不起日本打敗,致使朝鮮國內開始脫離漢文化,並且要求復興本民族文化,於是當年世宗大王創立的諺文才開始被國民接受,而為了進一步提高諺文的地位,大韓帝國更是開始有步驟的廢除漢字。

可事到如今,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在朝鮮古代,崇拜漢文化的前提下,公文書寫都是漢字,倘若廢除了漢字,這就意味著,韓國會讀不懂歷史古籍。除了古籍,很多的歷史文化流傳下來的習俗也很難看懂,這其實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悲哀。最後迫於無奈,韓國政府不得不在2005年,恢復了漢字,讓中小學恢復教學。由此可見,韓國很難擺脫千百年來中華文化的影響。


小丸子的好奇心roll


有身份的入。


我與孩子共成長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身份證上還保留了漢字?



吾天


用廣州話通俗講,韓國亦是框架文字,不是雞腸文字。英文是雞腸文字。漢字是框架文字。身份證還保留漢字,按理是不可能的,韓國不同日本。此信息準確嗎?


用戶61512180465


韓文是併文文字,同音的字都一樣.,倆個人本來不同名但併音是一樣。用韓文作身份證就會一樣,而中文寫我不一樣。所以韓國人的身份證寫中文字。這也是韓國取消中文後的苦惱。辛好在上世紀五十年中國大多專家不同意郭未若提出用併音字母改造漢字。


用戶5983256948


韓國字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出來的,歷史還不久,不到500年。就象沒長大的孩一樣,還離不開母親!


開拓的世界491


是不是方便中國人民辯識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