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賤傷農,令人痛心!改變價格現狀,種植水稻的農民快把握時機!

作為一個黑龍江籍貫的小編,對於水稻和大米的價格自然始終關注。不過令人心碎的是,雖然超市裡的大米琳琅滿目,價格也一路走高,可水稻的收購價格卻總是地位徘徊,不得不令小編這位農業從業人員黯然神傷。

穀賤傷農,令人痛心!改變價格現狀,種植水稻的農民快把握時機!

穀賤傷農,令人痛心!

其實曾的稻田地裡也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幾年前很多地區的稻農每年的種植收益還能夠達到近千元每畝,在幾大糧食作物中算是收益最高的那一個,在東北地區,不少農民選擇花大價錢進行土地的旱改水,就是為了種植水稻。

可是這些年隨著稻穀價格的越來越不景氣,再加上地租,農資成本原來越高,原本最賺錢的稻穀種植也不復當年的風采......從今年南方各早稻產區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的早秈稻市場價格較往年來比有明顯的下跌,在此情況下很多稻農甚至遭遇了罕見的賠錢種稻的情況,這大大挫傷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

穀賤傷農,令人痛心!改變價格現狀,種植水稻的農民快把握時機!

水稻價格如何才能提升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全國早稻生產數據,2018年全國早稻產量為2859萬噸,比2017年減產128萬噸,下降4.3%。據瞭解,這是近年來我國首次出現早秈稻產量下滑。但是供應量的降低並沒有帶來價格的提升,從目前我國的稻穀收儲制度改革的進程來看,未來幾年,國內的稻穀價格遲遲上不去,甚至還有走低的可能。

這也不禁讓很多人提出疑問,為啥稻穀產量高,但是農民的收益比較低?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在於稻穀種植結構已經失衡,在國家實行收儲制度後,很多種植戶都是片面的追求產量為王,忽略了質量追求;在稻穀託市收購政策的支撐下,不管產出多少稻穀都能賣給庫點,忽略了市場需求在調節糧食價格方面的作用。所以這就造成了我國稻穀種植產量居高,但是供應結構上以低端無效供給過多,而市場急需甚至緊缺的中高端稻穀品種卻不足。

穀賤傷農,令人痛心!改變價格現狀,種植水稻的農民快把握時機!

高質稻穀市場尚存空白,請抓緊時間佔領!

現在,國家層面在著手進行稻穀的託市收購改革,不再以較高的價格照單全收農民的全部稻穀,以此來促進農民意識到種植結構單一且品種低端的弊端。這其實也是一個良機,趁現在高質量市場尚有空白,種植戶朋友請抓緊時間著重考慮一下優質稻穀品種,適當調整種植結構。

如果您覺得小編說的在理,請點擊關注並且轉發!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眾糧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