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听江湖新闻,说江湖故事,探寻江湖的历史,寻觅历史的江湖,就来江湖不晓生。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传奇人物,因为他们的故事特别的有意思。因此被改编成了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玄奘取经的故事,就被后人改编成了《西游记》,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人,叫做济公,法号道济。他的故事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很多人对济公的印象,还停留在游本昌老师扮演的《济公》当中,游本昌老师演的确实妙到毫巅,引人入胜,但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样的一个人物吗?历史上的济公,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历史上确实有济公存在,当然,历史上的济公是没有法力的,没办法做那些神通广大的事情。他也只是一个凡人,只不过有些疯疯癫癫,无拘无束,特别的洒脱。济公,本名叫做李修缘,是南宋时期的人物,浙江台州人。因为他佛理精深,乐于助人,因此被人铭记。

济公的故事,最早记载在《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当中,里面大致讲了济公的故事,说济公“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有魏晋狂士的感觉,洒脱不羁。常年一副落魄的样子,但是在很多名胜古迹都有自己的题字,书法非常的隽永优美。最神奇的是,他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还喜欢到处蹭吃蹭喝蹭酒,性格非常的幽默诙谐,蕴含大智慧,当时的人都觉得这个人是一个奇人,广为传颂。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这里面,还记载了济公的身世,济公是一个官三代,家里面还是非常有权势的。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爷爷就是一个正厅级干部,在当地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济公天生和佛家有缘,他去了灵隐寺,拜了慧远禅师,成了一个出家人。虽然济公出家了,但是他并不遵守清规戒律,他衣冠不整,吃肉喝酒,疯疯癫癫,不拘泥于清规戒律,而喜欢到处浪荡,救死扶伤,帮助百姓,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行道者。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在《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中,就专门以叙述的方式,记载了这段故事,非常的朴实真挚,这也使得人物的非常的鲜明,非常的活泼。就这样,一个充满艺术的狂放不羁的和尚就此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当然,此时的济公只是一个行为特立独行的凡人,还没有法力呢。

但是到了后来,济公就从“凡人”变成了“神僧”。这主要还是源于一本佛教典籍,叫做《如净和尚语录》,在这里面,就有一首诗称赞了济公,诗中写道:“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颠狂者一头,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这首诗是一个隐喻诗,这里的“五百牛”指的就是五百罗汉,而癫狂者自然就是济公了,这也暗指了济公就是罗汉的转世化身。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既然是罗汉,那就应该有罗汉的能力,罗汉是一个神僧,那么济公也就因此获得了法力。当然,这个法力不是出道即巅峰,而是慢慢成长起来的。最初,济公只会一点点小的法术,比如“火咒”、“超度”等等基础的技能,专门给亡魂引渡。

等到了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发展迅速,济公这样的经典形象,一些文人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开始再次加工和润色,使得济公变得更加厉害,更加的具有传奇色彩了。在《醉菩提》当中,济公学会了腾挪、起死回生等等非常厉害的经典法术。当然,最精彩的法术,就是在很多影视剧作中都出现过的,“古井运木”了。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古井运木”这个故事,在游本昌老师饰演的《济公》中,也有体现,就是济公为了筹集建设寺庙的木材,将四川的木材通过古井运到了灵隐寺的醒心井当中,也因此让众人佩服不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济公”这个形象通过很多朝代的不断变化,最终成为了一个精神符号,成为了一个文化形式。而不仅仅是当初的李修缘了,这里面还夹杂了很多不一样的“疯癫和尚”的形象,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释宝志。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这样的观点在《花朝生笔记》和“评《济公全传》”中都有所体现,他们觉得,济公原本是道济,是李修缘,但是后来加入了释宝志,乃至一些别的疯和尚的行为,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济公形象。这样的说法还是比较可取的,因为历史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很多人物形象都在不断的完善,就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从最初的原著到后来的六小龄童老师的演绎,再到后来不断出现的全新演绎,都是在不断丰满这个形象。济公也是如此,在游本昌老师演绎之前,也有济公的形象,在他之后,还会有人不断演绎这样的一个形象。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这样的经典人物形象,其原形或许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就是,他代表了一种中国人的文化气度,和救世理想,这就是“济公”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不是吗?因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故称江湖不晓生,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文章为原作者内容,图片内容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